一、产蛋率上升缓慢的原因:
发育正常的后备鸡群一般在150—160天时,产蛋率可以达到50%左右,经过15—20天之后可以达到80%以上,在190—200天时可超过90%,达到产蛋高峰,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的鸡群在190—200天时产蛋率才只有80%,最后高峰期时上不到90%,其主要原因如下:
1、后备母鸡的生长发育受阻,产蛋前期体重不达标,正常鸡开产前的体重应达到1.3—1.5公斤/只,而有的鸡群平均体重只达到1.2—1.3公斤/只,鸡群体重均匀度不好;
2、没有及时更换青年期、预产期料、初产期或高峰期饲料;
3、饲料配比不合理:如棉粕,菜粕中含杂粕较多,氨基酸不足或比例不当,维生素效低甚至失效等;
4、夏季开产,天气炎热,鸡群采食量不高,鸡体体制较差;
5、育雏期或育成期曾患过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的疾病,优其是传支等;
6、鸡群处于某些疾病的潜伏期,特别是新城疫抗体效价降低的阶段。
二、没有产蛋高峰的原因;
1、鸡群品种不纯,形成杂交劣势,不可能有产蛋高峰;
2、长期饲喂劣质饲料,使生殖系统受到损害;
3、在育雏期、育成期的饲养过程中,鸡群患慢性病时得不到及时防治,使鸡群个体发育不一致,开产不均匀,产蛋率上升较慢;
4、产蛋期患病后管理不当
①鸡群发病后不能及时调整饲料中钙的含量。产蛋期的许多疾病都会引起产蛋下降,此时机体对钙的需求量就相应降低,所以应对产蛋率的下降而降低饲料中钙的含量,比平常钙的含量降低1—2%,若不及时调整,会因大量钙的代谢而使病情加重;
②鸡群发病后不及时调整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由于疾病的发生,产蛋性能下降,鸡体对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就会量降低,病初高蛋白能量饲料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若病程较长,能量过剩,造成脂肪在卵巢中沉积,影响卵泡的发育,高蛋白又损伤肾脏可引起肾肿,使产蛋率难以恢复;
③不能及时调整光照,产蛋鸡发病后产蛋率下降,若长时间不能回升,应适当考虑减少一定的光照时间。
④鸡舍环境严劣,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过高,通风不良,鸡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难以发挥生产潜力。
三、产蛋率突然下降
蛋鸡在达到产蛋高峰期后,如果产蛋率大幅度下降,或呈连续下降的状态,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引起:
1、环境因素:
①光照程序或光照强度发生变化,如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时间缩短,忽早忽晚,忽照忽停,随意改变光线颜色;
②通风不良,天气骤然变化,造成较大的机体应激反应;
③长时间的断料,停水。
2、突然换料,日粮成分发生显著的变化,没有经过正常的过渡,形成恶性应激反应;
3、疾病因素:如禽流感,新城疫、传支、传喉、减蛋综合症等都会使产蛋量突然下降;
四、长期下小蛋的原因:
1、饲料中蛋白质、能量水平过低;
2、鸡体体重过小;
3、光照增加过早、过快,致使鸡群开产过早;
4、鸡体患有顽固性输卵管炎。
五、蛋壳变色,破损率高的原因:
1、疾病影响:禽流感,新城疫,传支,减蛋综合症等;
2、饲料中钙含量不足,钙磷比例不当或维生素含量不足;
3、在产蛋期使用了导致蛋壳变色、易碎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
六、鸡群中发生啄肛、啄羽或自啄现象的原因:
1、饲料中蛋白质、含硫氨基酸、食盐、镁等含量不足,VA、VB缺乏,以及营养过剩,造成产蛋重过大,致使产蛋时肛门脱出而诱发啄肛;
2、通风不良,空气过于潮湿,鸡舍温度过高,光线太强;
3、体表寄生虫,肠道疾病及泄殖腔炎症引起的脱肛或外伤出血等均容易诱发啄肛;
4、鸡群密度过大,喂料不定时,空槽时间太长等都能引起啄肛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