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我国养鹅业生产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17  来源:- 未知来源 -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638
    一、 我国养鹅的基本概况
    1.鹅业生产及消费现状
    我国是水禽生产大国,水禽产量占世界的60%以上,其中鹅的产量约占世界的86%。2001年我国鹅的饲养量达6.7亿只,比2000年上升了21%。江苏是我国鹅生产大省,年养鹅数量达到7000—9000万只,其中扬州生产量1700万只,占江苏省的25%左右。第二生产大省是山东,全年生产鹅约5500万只,其次是四川、吉林、黑龙江、福建等省,年饲养鹅达到3000-4000万只。
    由于鹅以饲喂青绿饲料为主,很少使用药物,在消费者心目中已逐步将鹅肉列为绿色、安全食品,消费量以最快的速度上升。分析鹅的消费习惯,从南到北,广东省的鹅消费主要集中在汕头地区,以食肉为主,节日、红白喜事和待客是消费主导方式。市场加工鹅主要是红烤和白切;鹅头、鹅脚的在饭店销售价格高,属高挡消费食品。鹅的深加工产品正在开发之中,但由于广东饲养鹅的品种体型大,肉质一般,加之消费方式习惯的影响,市场前景还很难预测。
    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市的消费以红烧鹅为主,加上一些麻辣风味,近年来消费不断增加。传统的腊鹅是广大农村消费的主导,长盛不衰。多少年来逢年过节,腊鹅是农家餐桌上的主菜。江苏省的消费主要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常熟(包括常州、南京等市)为代表的红烧鹅,把红焼鹅作为主菜招待来宾。第二是以扬州盐水鹅为代表的 菜,是以千家万户为主的消费,仅扬州市就有2100多个盐水鹅滩点。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市民下班后斩上一斤老鹅,喝上2两老酒,过的“神仙日子”。扬州市盐水鹅年消费达1600万只以上。近几年来扬州部分企业开发的传统风鹅加工业尽速发展,加工企业仅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已发展到了四十多家,年加工量8000万只以上,并向周边地区发展,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
    北方各省市鹅蛋的消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小媳妇回娘家,把鹅蛋用草串起来,带上10个、8个送给父母是较常见的礼节。因而北方的鹅种产蛋多、蛋重大。北方鹅肉加工也在不断发展,部分企业开始进行一些深加工开发,并已有批量产品投放市场。使用鹅的填肥技术生产鹅肥肝,向欧洲及西方国家出口也是东北各省发展养鹅的主要发展方向。
    2.鹅肥肝、绒裘的产业发展
    鹅肥肝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鹅产品,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美味极品。它是以特定的饲料及特别的饲养工艺技术,在活鹅体内培育的脂肪肝(鹅肥肝)。鹅肥肝质地细嫩、风味鲜美、浓腴、奇特,鹅肥肝比一般肝重量增加十倍,其中脂肪含量在一半以上,绝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65-68%)。鹅肥肝中含脂量高达60-70%左右,其脂肪酸组成是:软脂酸碱21-22%、亚油酸的1-2%、16碳花生四烯酸性3-4%、肉豆蔻酸1%,每100克肥肝中卵磷脂含量高达4.5-7克,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9-13.5克。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卵磷脂是当今国际市场保健药物和食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它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延缓衰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功效;而亚油酸为人体所必需,且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鹅肥肝等高挡营养保健食品是人类今后消费的主导方向,发展鹅肥肝生产是长期、稳定、高效益的产业。
    欧美消费者不仅将其视为世界三大美味之首(鹅肥肝、松茸蘑、鲟鱼籽)之一的高档营养食品,还以吃鹅肥肝夸富显贵,凡盛大庆典或宴请贵客,鹅肥肝作为一道久负盛名的传统菜,总是以法式套菜中的头牌身份出现。日本人素来不喜吃动物内脏,但当有报道指出吃鹅肥肝是法国人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低的主要原因,全国开始掀起了吃鹅肥肝的热潮,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消费量将超过法国而居世界之首。
    今后的若干年内鹅肥肝生产会持续不断地发展,我国具有生产鹅肥肝的多方面优势。首先,鹅肥肝是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市场上的抢手货,每公斤优质冰鲜品已接近100美元,而经过包装后销往国外,价值更高。我国在鹅肥肝生产设备成本和劳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企业利润可观。早在八十年代初,法国戴尔佩拉公司等国外专家就在我国开展肥肝填饲技术培训,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企业开始试验和试生产,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已批量对外销售,我国鹅肥肝生产的工艺技术已经成熟,有大量生产鹅肥肝的能力。
  其次,欧洲国家生产鹅肥肝用的欧洲鹅种繁殖率低(每只年产30-50个蛋),而我国历来是世界养鹅大国,具有丰富的品种资源,鹅种产蛋率高,为高效生产肥肝提供了有利条件。生产同样标准的肝肝鹅,其繁殖成本仅是欧洲鹅种的30-50%。
第三,鹅肥肝产业属于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结合型产业。填肥虽然利用机械进行,但精细、辛苦的劳动工作量大。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鹅肥肝生产具有成本优势。特别是欧洲国家实行动物保健以来,已明文规定禁止对鹅填肥,所需的鹅肝必须从国外进口,而我国是首选国家。
    第四,我国生产的鹅肥肝深加工产品如肥肝酱、高压鹅肥肝等工艺技术成熟,已投入市场,并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鹅绒裘是一种新型裘皮材料,它具有新颖、可多种颜色着染、其皮质柔软、坚实、外附的鹅绒外型美观、有明显的飘动感、保温效果极佳,我国已有多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发明创造专利。可用于研制生产"裘皮"的帽子、围脖、粉扑、披肩、褥子等,同时将在军用内衣、登山滑雪运动衣、高寒野外防寒用品领域广泛应用。
    3.我国开展鹅育种研究的主要单位
    鹅的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江苏、四川、山东、吉林和上海等省市高等院校进行,现介绍几个主要的鹅育种单位育种情况。
    3.1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和扬州市畜牧兽医站
    赵万里教授等人组成的鹅育种课题组,从“八五”开始进行鹅的选育工作,经十多年的研究,已培育成功具有优质肉和产蛋率较高的扬州鹅,其仔鹅70日龄体重3.5千克左右,年产蛋70-75个,该品种仔鹅适合于加工盐水鹅和凤鹅,在江苏、山东等省市具有较大的市场。在培育过程中,开展了鹅的生理、消化、营养、饲养标准及遗传研究,2002年通过了江苏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目前年饲养量约5000万只左右。
    3.2山东省莱阳农学院
    以王保维教授为主的课题组20多年来对豁眼鹅(五龙鹅)进行保种选育,育成了具有豁眼特征的白色小型鹅品种。同时在五龙鹅种质特性、早期生长发育、日粮营养水平、生理生化指标、数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回归关系、表型与分子标记育种、营养对五龙鹅基因表达影响、五龙鹅与其它地方良种鹅杂交利用和五龙鹅产肉性能与肉质特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为五龙鹅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选育的五龙鹅品种产蛋量达到每年120个以上,蛋重平均为130g,种蛋受精率95%。受精蛋孵化率90%以上。快长配套系商品代仔鹅56日龄体重3000g以上,成活率95%以上;产蛋期成活率95%以上。该品种已在山东等省大面积使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3四川农业大学 王继文、王林全等人利用引进鹅种和地方良种的优良基因库,
    十多年来采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和育种手段,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的天府肉鹅配套系(PM)。于2001年通过了四川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2002年获四川省进步奖二等奖。天府肉鹅父系(P)生长速度快,母系(M)产蛋量高,种鹅年产蛋量85-90个,种蛋受精率88-92%。商品代肉鹅在放牧补饲饲养条件下,10周龄活重4200克左右,成活率97%。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资助下,重点加强了四川省原种水禽场、天府肉鹅繁育制种体系和推广体系等的建设,现已向四川、云南、广西、江苏、上海等13个省市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4.我国主要几个养鹅企业
     国内的养鹅企业相对鸡和鸭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大型企业更是很少。现介绍以下几家。
    吉林正方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正方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鹅育种、鹅肥肝生产、鹅产品深加工的现代农牧企业。公司占地1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注册资金2800万元。从欧洲引进纯种朗德鹅、莱茵鹅,原种鹅存栏2万套,周边饲养基地30个,是吉林省目前最大的种鹅繁育基地。公司下设育种中心、鹅肥肝生产部、鹅产品深加工部。成功配套与开发了长白鹅配套系(Ⅰ型、Ⅱ型、Ⅲ型)。
    莱阳农学院优质水禽研究所育种基地 五龙鹅良种繁育基地场区占地面积8800m2,其中场房建筑面积共3500 m2,现有鹅舍1500m2、育雏室400m2,并具有先进的孵化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完整的供电、供水设备,以五龙河畔十里河滩为基地提供了优良的天然牧场现存育种核心群2000只,育种基础群20000只,良种繁育群达20万只,共向社会提供良种雏鹅100余万只,产品覆盖了整个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及东北三省。五龙鹅原种繁育基地已成为集种鹅选育、饲养、良种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为保护、利用和推广地方家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法国朗德鹅中国西部(宜宾)基地
    位于中国西部宜宾市。是翠屏区的独资企业-宜宾市绿榕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基地占地面积102亩,有副教授1人,中级技师3人,现有纯种法国朗德鹅7000只。基地设计规模:2002年种鹅种1.2万只,商品鹅三万只,年产鹅肥肝5吨;2003年种鹅2万只,商品鹅10万只;生产肥肝10吨。该基地被翠屏区政府列为重大扶贫工程,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分别入了四川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翠屏区朗德鹅加工项目等。
    山东潍坊安丘荟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原主要从事养鸡的大型业,2002年始进入养鹅,现主要饲养五龙鹅、扬州鹅、四川白鹅等品种。目前公司现有饲养能力12万只,存拦种鹅数量60000只左右。是国内饲养肉用种鹅和肉用鹅饲养量较多养殖基地,并逐步建成肉鹅配套繁育、育肥、屠宰一条龙生产模式。
    四川省广汉市万呜有限公司
    利用我国优良鹅种资源优势,主要从事四川白鹅的繁殖与销售,在种鹅生产基地饲养四川白鹅数万只,经过初步的选育和配套,形成了一定的供种规模,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种鹅繁育场。
承德市开发区乾坤鹅业发展中心
    承德市双桥区经贸局在承德市工商行政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分局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济上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主要从事鹅业养殖、肥肝生产及相关技术服务、技术开发、鹅裘皮、肉、毛加工、服装加工等。
威海北方肉鹅繁育基地
    由威海市科委,威海市环翠区科委及当地政府投资新建。鹅场占地600亩,水面100亩,种植牧草300亩,建设种鹅舍2000平方米的威海北方鹅良种繁育基地。基地在开展五龙鹅良种选育和繁殖推广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品系选育和杂交应用研究。该基地还开展朗德鹅品种选育,开展了同五龙鹅杂交实验研究。经过多年来的扩繁,基地五龙鹅纯种数量已达1万只,累计向社会推广种鹅100多万只,共发展养殖示范场(户)140多家。
    二、我国鹅种的分布情况
    1.品种产蛋性能南北方区别明显
    鹅的产蛋性能表现呈北方的鹅产蛋多,南方的鹅产蛋少的特点。如吉林的籽鹅年产蛋达120个左右,山东的豁眼鹅(五龙鹅)产蛋在110个左右,江苏的太湖鹅产蛋约70个,而广东的狮头鹅等品种产蛋仅28-35个。
南方鹅产蛋少是由鹅利用方式决定,南方以吃鹅肉为主,在鹅的形成过程中不注重产蛋的选育。一年中抱两窝,自繁自养,在过年过节宰杀或招待亲友。
    2.鹅地方品种体型北方小、南方大
    我国地方鹅种体型因气候、消费习惯、地方文化等不同而差别较大。无论是人或其它生物的体型都表现为北方大、南方小。鹅与其它生物相反,北方鹅种体型小、南方大。如南方的狮头鹅成年体重在12公斤左右,而东北的籽鹅只4.2公斤。
    3.南方人喜欢养灰鹅,北方人养白鹅
    白鹅产鹅绒附加价值高,是收入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北方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养鹅把产鹅绒作为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而南方人养鹅则主要以吃肉为主,经长期人为选择,体型愈来愈大。
    三、要解决的养鹅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现在国内养鹅95%以上还是千家万户的饲养方式,目前全国鹅的市场信息体系尚未形成,难以预测市场供求关系、市场风险、生产成本和收益。市场信息能够帮助养鹅户了解国内外鹅产品的市场前景、价格水平、价格变动趋势、对产品品质的要求、相关产业动态等,可指导养鹅企业和养鹅户制订生产计划,避免盲目生产。
    二是建立鹅良种繁育体系。我国是世界上鹅品种资源最多的国家,多为地方品种,生产性能普遍较好,但缺乏系统选育。针对不同的产品对鹅种的要求不同,如开发肉产品加工应选择的肉质较好的扬州鹅、五龙鹅、四川白鹅等优质肉鹅,如开发鹅肝产品,则饲养国外进行的快大品种与我国高产鹅杂交配套,可显著提高饲养效益。因而,针对市场需要,在开展系统选育的基础上建立鹅良种繁育体系是十分迫切的。
    三是建立疫病防疫体系。虽然鹅的抗病力较强,与其他畜禽品种相比,鹅的疫病较少。但是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增加,又出现了新的疾病,这不但危害鹅的健康,而且也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必须建立鹅的无特定病菌生产区,严格控制疫病的发生。另外还要加强检疫,参照国际鹅产品检疫标准建立建全我国的鹅产品检疫标准,为鹅产品出口做基础工作。
    四是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目前,国内养鹅多为数十年来的传统养殖方式,与养猪、养鸡等相比,养鹅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为了进一步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有关鹅业研究新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并对发展中出现的难点组织科技人员继续攻关,将科学养鹅的配套技术首先推广到大企业,再推广到千家万户。
    四、我国主要鹅地方品种介绍
    四川白鹅
    (一)产地和分布
    产于四川省温江、乐山、宜宾、永川和达县等地。广泛分布于平坝和丘陵水稻产区。据2002年统计,约有四川白鹅1200万只。
    (二)品种形成
    产区海拔在300~800m之间,境内有泯江、沱江和嘉陵江等水系,滴流水库塘堰多,水域广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饲草长年繁茂,为养鹅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牧地。四川省养鹅历史悠久,产区人民历来把养鹅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普遍饲养,每年城镇销售仔鹅量甚大,因而促进了四川白鹅向早期生长快、体型较大的方向发展。同时,产区素有以母鸡或人工孵化鹅蛋的习惯,长期以来形成了四川白鹅基本无就巢性、产蛋量较高的特点。
    (三)体型外貌
    1.外貌特征
    全身羽毛洁白、紧密;喙、胫、蹼橘红色;虹彩灰蓝色。公鹅体型稍大,头颈较粗,体躯稍长,额部有一呈半圆形的肉瘤。母鹅头清秀,颈细长,肉瘤不明显。
    2.体重和体尺
    成年公鹅平均体重为4.3~5㎏,母鹅为4.31~4.90㎏。
    (四)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四川白鹅的初生重为71.1g;60日龄重为2476.5g,平均日增重为40.1g;90日龄重为3518.9g,平均日增重为34.8g。肥嫩的烫皮仔鹅是产地的畅销食品之一,因此,上市的多为90日龄左右的仔鹅。
屠宰率较高,6月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鹅为86.28%,母鹅为80.69%;6月龄全净膛屠宰率,公鹅为79.27%,母鹅为73.10%。6月龄的三肌(胸肌、大、小腿肌)重,公鹅为829.5g,占全净重的29.71%;母鹅为644.6g,占全净重的20.40%。
    2.产蛋性能
    年平均产蛋量为60~80个。平均蛋重为146.28g。蛋壳白色。
公鹅性成熟期为180日龄左右,母鹅于200~240日龄开产。每年1~6月为孵化季节。公母配种比例为1:3~4。种蛋受精率为8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为84%左右。母鹅无就巢性。
    太湖鹅
    (一)产地和分布
    原产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地区。遍布于浙江省嘉湖地区、上海市郊县以及江苏省大部。据2002年代初统计,现存种鹅数约20000余只,其中扬州占主要部分。
    (二)品种形成
    产区城市集中,人中稠密,经济繁荣,历来是我国的高产农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雨水充沛,年降水量为1200㎜。全区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草丰茂,盛产稻麦,素称“鱼米之乡”。养鹅业早就是该区的一种副业。清张法撰的《三农记》(坊刻本)中有“虽陶朱致富有鹅,亦取水养之利”的记载。陶朱即著名的越大夫范蠡,在公元前475年去越,隐居太湖畔,经营渔牧业,现无锡的五里湖(里太湖)还有鹅湖的别称。明代《搜采异闻录》中说:“苏(苏州)、秀(嘉兴)间鹅皆白,或有一斑褐者则呼为雁鹅,颇异而畜之”。可见该地区历史上饲养的主要是白鹅。
    (三)体型外貌
    1.外貌特征
    体态高昂,体质细致紧凑,全身羽毛紧贴。肉瘤圆而光滑,无皱褶。颈细长呈弓形,无咽袋。从外表看,公母差异不大,公鹅体型较高大雄伟,常昂首挺胸展翅行走,叫声宏亮,喜追逐啄人;母鹅性情温驯,叫声较低,肉瘤较公鹅小,喙较短。全身羽毛洁白,偶在眼梢、头顶、腰背部有少量灰褐色斑点;喙、胫、蹼均橘红色,喙端色较淡,爪白色;眼睑淡黄色,虹彩灰蓝色。
    雏鹅全身乳黄色,喙、胫、蹼橘黄色。
    (四)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
    太湖鹅主要用于生产仔肉鹅。雏鹅初生重平均为91.2g。70日龄左右即可上市,平均体重2.5~2.8㎏。仔鹅半净膛屠宰率为78.6%,全净膛屠宰率为64%;成年公鹅半净膛为84.9%,全净膛为75.6%;成年母鹅半净膛为79.2%,全净膛为68.8%。
    2.产蛋性能
    产蛋数:在大群饲养条件下,平均每只母鹅产蛋约60-70个,平均蛋重为135g左右。蛋壳颜色白色,蛋形指数为1.44。
性成熟较早,一般3月上、中旬孵出的母鹅,8-9月份(160-200日龄)即可开始产蛋。
在1000只母鹅群中放入150只公鹅(为1:6~7)。种蛋受精率可达90%以上,受精蛋孵化率为86%以上。
    3.成年率
    生活力强,在大群放牧饲养条件下,70日龄肉用仔鹅平均成活率在92%以上,70日龄成活率为98.3%。
    狮头鹅
    (一)产地和分布
    狮头鹅是我国最大型的鹅种,因成年鹅的头形如狮头,故名。原产于广东省饶平县溪楼村,主要产区在澄海县和汕头市郊,据2002年调查,产区有种鹅2万余只。历年来向全国各地提供种雏。
    (二)品种形成
    原产地溪楼村是山区的一个小盆地,气候温和,水草丰茂,水田较多,盛产稻谷和杂粮,饲料充足,放牧条件优越。当地饲养该品种历史悠久,后来传至潮安县古庵乡,再传至澄海县月浦乡一带,与那是的竹种鹅及其他中型鹅种杂交,选择具有狮头鹅外貌的后裔,经长期培育而成为目前饲养量较多的狮头鹅。
    (三)体型外貌
    1、外貌特征
    体躯呈方形,头大颈粗,前躯略高。公鹅昂首健步,姿态雄伟。头部前额肉瘤发达,向前突出,覆盖于喙上。两颊有左右对称的肉瘤1~2对,肉瘤黑色。公鹅和两岁以上母鹅的善肉瘤特征更为显著。喙短、质坚、黑色,与口腔交接处有角质锯齿。脸部皮肤松软,眼皮凸出、多呈黑色,外观眼球似下陷,虹彩褐色。颌下咽袋发达,一直延伸至颈部。胫粗蹼宽,胫、蹼都为橘红色,有黑斑。皮肤米黄色或乳白色。体内侧有似袋状的皮肤皱褶。
    狮头鹅的全身羽毛及翼羽均为棕褐色,边缘色较浅、呈镶边羽。,由头顶至颈部的背面形成如鬃状的深褐色羽毛带。羽毛腹面白色或灰白色。
    (四)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在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条件下,70~90日龄上市未经肥育的仔鹅,平均体重为5.84㎏(公鹅为6.18㎏、母鹅为5.51㎏),半净膛屠宰率为82.9%(公鹅为81.9%、母鹅为81.2%),全净膛屠宰率为72.3%(公鹅为71.9%、母鹅为72.4%)。
    2、产蛋性能
    产蛋季节在每年9月至翌年4月,母鹅在此期内4有3~4个产蛋期,每期可产蛋6~10个。第一个产蛋年度平均产蛋量为24个,平均蛋重为176.3g,蛋壳乳白色,蛋形指数为1.48。两岁以上母鹅,平均年产蛋量为28个,平均蛋重为217.2g,蛋形指数为1.53。
    在改善饲料条件及不让母鹅孵蛋的情况下,个体平均产蛋量可达35~40个。
    母鹅可使用5~6年,盛产期在2~4岁。
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母鹅开产日龄为160~180d,但产区群众习惯在130日龄以后,用粗饲的方法,把开产期延至200日龄以上,一般控制在220~250日龄。
    种公鹅配种都在200日龄以上。
    公母配种比例为1:5~6,放牧鹅群在水中自然交配。1岁母鹅产的蛋,受精率为69%,受精蛋孵化率为87%;两岁以上母鹅产的蛋,受精率为79.2%,受精蛋孵化率为90%。
    母鹅就巢性强,每产完一期蛋后,就巢一次。个别母鹅无就巢性,或就巢性很弱。此类鹅只占总数的5%左右。
    3.成活率
    在正常饲养和防疫条件下,雏鹅30日龄成活率均在95%以上。
皖西白鹅
    (一)产地和分布
    产于安徽省西部丘陵山区和河南省固始一带。主要分布在皖西霍丘、寿县、六安、肥西、舒城、长丰等县以及河南的固始等县。2002年,皖西饲养量约400万只,固始及其邻近各县约80万只。
    (二)品种形成
    皖西白鹅形成历史较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即有文字记载,已忣四面余年历史。这与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均有密切关系。该区历史上人少地多,交通闭塞,以自给经济为主。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5~16℃,雨水充沛,年降水量为1150㎜,无霜期为214~226d,年日照时数为2000~2200h。盛产稻、麦,河湖水草丰茂,丘陵草地广阔,放牧条件较为优越。当地群众习惯选用2~3年的老鹅作种,春季采用自然孵化繁育雏鹅,经过3~4个月的放牧,体重已接近成年鹅,但很少宰杀,继续饲养到11月,至农历“小雪”前后,在宰前20天将鹅圈养,限制其活动,以稻谷等饲料进行催肥,称为“栈鹅”。经催肥后鹅的体重增加,脂多肉嫩,羽丰绒厚,适合腌制“腊鹅”。
    (三)体型外貌
    1、外貌特征
    体态高昂,细致紧凑,全身羽毛白色,颈长呈弓形。肉瘤橘黄色,圆而光滑无皱褶。喙橘黄色,喙端色较淡。虹彩灰蓝色。胫、蹼橘红色。约6%的鹅颌下带有咽袋。公鹅肉瘤大而突出,颈粗长有力;母鹅颈较细短,腹部轻徵下垂。少数个体头顶后部生有球形羽束,称为“顶心毛”。
    (四)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前期生长较快,在农村较粗放的饲养条件下,30日龄仔鹅体重可达1.5㎏以上,60日龄达3.0~3.5㎏,90日龄达4.5㎏左右。
    8月龄放牧饲养和不催肥的鹅,其半净膛和全净膛屠宰率分别为79.0%和72.8%。
    2、产蛋性能
    在农村较粗放的饲养条件下,一般母鹅年产两期蛋,孵两窝雏鹅,年产蛋量为30-40个。产三期蛋孵三窝鹅的较少。还有3~4%的鹅可连产蛋30~50个,而不菢窝,群众称为“常蛋鹅”,但不符合当地自然孵化的自相残杀习惯,多被淘汰。
公鹅6月龄性成熟,但配种多在8~10月龄以后;母鹅6月龄也可开产,但当地习惯早春孵化,有利于仔鹅的生长,故人为地将开产期控制到9~10月龄。
    公母配种比例为1:4~5,组成一个小的配种群,常年饲养在一起,任其自然交配,群众称之为“一架鹅”。有些地区也有每户留养一只母鹅,十几户或一个自然村合一只公鹅,繁殖季节将母鹅送到公鹅年进行人工辅助交配。种蛋受精率平均达88.7%。由于采用自然孵化,一般孵化率较高,受精蛋孵化率达91.1%,健雏率为97.0%。
由于长期采用自然孵化,母鹅就巢性很强。有就巢性的母鹅占98.9%,其中一年两次的占92.1%。一般每年产一期蛋,就巢一次。
    3.成活率
    生产力和抗病力强,雏鹅育成率高,平均30日龄仔鹅成活率高达96.8%。
种鹅利用年限,公鹅为3~4年或更长,为4~5年,优良者可利用7~8年。一般采取逐年更新,也有采取一次更新的。
    4、产羽绒性能
    羽绒洁白质量好,尤其以绒毛的绒朵大而著称。平均每只鹅产为349g,其中产绒毛量为40~50g。70年代末80年代初,产区每年出口羽绒量的10%,为全国第一位,占全世界绒贸易量的3.3%。
雁鹅
    (一)产地和分布
    雁鹅是中国鹅灰色品种中的代表类型。原产于安徽省六安地区的霍丘、寿县、六安、舒城、肥西及河南省的固始等县。分布于安徽各地,以港澳村干部与安徽省接壤的镇宁丘陵区发展较快,安徽的郎溪、广德一带成了新的雁鹅饲养中心。
    (二)品种形成
    产区处于淮河以南,属丘陵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4~15.6℃,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850~1000㎜。农业开产较早,盛产水稻、小麦、大豆花生、甘薯等,农副产品极为丰富,饲料条件良好。这一带山丘、平原、洼地互相交织,平原地带水域宽广,河流交错,水草丰盛;丘陵地,岗冲地带,岗冲相间,空闲地较多,野生牧草繁茂,为发展养鹅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中心产区的霍丘和寿县。腌制的“腊鹅”是群众传统的肉食品,每逢喜庆佳节,宴会上都以鹅为珍品。长期以来,当地群众把养鹅放在家禽的首位,每逢春季,农民家家户户,纷纷喂养小鹅,采取放牧饲养的方法,一直养到霜降以后(10月底至11月初),然后圈养起来,限制运动,饱饲稻谷,进行20天左右的肥育为腌制出的“腊鹅”的原料。
    (三)体型外貌
    1.外貌特征
    体型较大,体质结实,全身羽毛紧贴。头部圆形略方、大小适中,头上有黑色肉瘤,质地柔软,呈桃形或半球形向上方突出。眼球黑色,大而灵活,虹彩灰蓝色。喙扁阔,黑色。个别鹅颌下有小咽袋。颈细长,胸深广,腹下有皱褶,胫、蹼多数橘黄色,个别有黑斑。爪黑色。皮肤多数黄白色。
    公鹅体型较母鹅高大粗壮,行走时昂首挺胸,叫声宏亮,善肉瘤大而突出;母鹅性情温驯,叫声较低面清亮。
    成年鹅羽毛呈灰褐色和深褐色;颈的背侧有一条明显的灰褐色羽带;体躯的羽毛,从上往下幅深渐浅,至腹部成为灰白色或白色,除腹部白色羽毛外,背、翼、肩及腿羽皆为镶边羽,即灰褐色羽镶白边,排列整齐;肉瘤的边缘和喙的基部大部分有半圈白羽。
    雏鹅全身羽绒呈墨绿色或棕褐色;喙、胫、蹼均呈灰黑色。
    (四)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在放牧条件下,5~6个月,体重达5㎏以上;在较好饲养条件下,2月龄可长到4㎏。
    2.产蛋性能
    一般母鹅年产蛋量为25~35个。雁鹅在产蛋期间,每产一定数量蛋后即进入就巢期休产,以后再产第二、三期蛋,一般可间歇产蛋三期,也有少数可产蛋四期,故产区群众称之为“四季鹅”。其中第一个产蛋期产蛋量为12~15个,第二、第三个产蛋期为8~10个。
    雁鹅的平均蛋重为150g。蛋壳白色。卵黄膜厚而结实。蛋白浓、粘度大。蛋壳平均厚度为0.60㎜。蛋形指数为1.51(蛋的横径为5.66㎝、纵径为8.55㎝)。煮熟后的蛋,蛋白占52.9%,蛋黄占33.6%,蛋壳占13.5%。
    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母鹅7月龄开产,一般在8~9月龄开产。公鹅8-9月龄有配种能力。
    繁殖力:公母配种比例,一般为1:5。种蛋受精率为85%以上,受精蛋孵化率为70~80%。
    就巢性:就巢性较强,一般所就巢2~3次。
    成活率;雏鹅30日龄成活率在90%以上。
    种鹅使用年限,公鹅性成熟后1~2年内性欲旺盛;母鹅开产后至3岁产蛋量逐年递增10%左右,两岁以上的母鹅蛋大、壳厚、蛋形好。
    溆浦鹅
    (一)产地和分布
    产于湖南省沅水支流的溆水两岸,中心产区在溆浦县城附近的新坪、马田坪、水车等地。分布遍及溆浦全县及怀化地区各县、市。据1980年统计,溆浦县有种鹅5400只,年饲养量达8万余只。
    (二)品种形成
    溆浦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雪峰与武陵山脉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全县溪河山塘众多,有12条小河溪在新坪汇合, 经县城流入沅水。该县为山岳区,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年平均气温为16.9℃,年降水量为1419㎜,年日照时数长为1552h,无霜期为284d。主要产区海拔为161m。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也占有相当比重。房前、屋后、河滩、田野、池塘、沟港水草繁茂,为养鹅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溆浦鹅形成历史,据1896年《溆浦县志》卷八物产篇记载:“八月中,新醅初熟,肥鹅遍野,亲戚数人各携酒,杀鹅快饮,曰‘打鹅会’”。长期以后,人们习惯用鹅作为端午、中秋、重阳、新春的佳节食品,迎客送礼时,在鹅颈上系红绸布以示祝贺。市场上,鹅的交易频繁。农户都养鹅作为经济来源之一。这些都说明溆浦县养鹅历史悠久,且十分普遍。
    (三)体型外貌
    1.外貌特征
    成年鹅体型高大,体躯稍长、呈圆柱形。公物头颈高昂,直立雄壮,叫声清脆宏亮,护群性强。母鹅体型稍小,性温驯,觅食力强,产蛋期间后躯丰满、呈蛋圆形。腹部下垂,有腹褶。有20%左右的个体头上有顶心毛。
羽毛颜色主要有白、灰两种,以白色居多数。
    灰鹅背、尾、颈部为灰褐色,腹部呈白色。皮肤浅黄色。眼睛明亮有神,眼睑黄色,虹彩灰蓝色。胫、蹼都呈橘红色。喙黑色。肉瘤突起,表面光滑、呈灰黑色。
    白鹅全身羽毛白色白色,喙、肉瘤、胫、蹼都呈橘黄色。皮肤浅黄色,眼睑黄色,虹彩灰蓝色。
    2.体重和体尺
    公鹅平均体重为5890g,母鹅为5330g。
    (四)生产肉性能
    1.产肉性能
    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放牧饲养的条件下,3个月平均体重为4.00㎏左右。
    2.产蛋性能
    年产蛋30个左右,产蛋季节集中在秋末和初春两期,即当年9、10月份和次年2、3月份。每期可产蛋8~12个,一般年产2~3期,高产者有四期。
    平均蛋重为212.5g。蛋壳多数呈白色,少数淡青色。蛋壳厚度为0.62㎜。蛋形指数为1.28。蛋的组成:蛋白占53.2%,蛋黄占35.1%,蛋壳占11.9%。煮熟后失水率为2.3%。
母鹅7个多月开产,公鹅达6月龄有配种能力。
    公母配种比例为1:3~5。种蛋受精率为97.4%。农家采用母鹅孵化,一窝可孵蛋10~13个,受精蛋孵化率为93.5%。
溆浦鹅有较强的就巢性,一般每年发生2~3次,多的达5次, 均发生在每个产蛋期末,如不让孵化,15d左右醒巢。
    3.成活率
    雏鹅70日龄成活率为85%。
    浙东白鹅
    (一)产地和分布
    主要产于浙江东部的奉化、象山、定海等县。分布于鄞县、绍兴、余姚、上虞、嵊县、新昌等县。具有生长快、肉质好的特点,在青年期作短期肥育、宰后加工成“宁波冻鹅”,销往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深受欢迎,成为我国供港食品中的一个名牌产品。2002年饲养量约160余万只。
    (二)品种形成
浙江东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5℃左右,无霜期为240d以上,年降水量为1500㎜左右。沿海平原,江河交叉,湖泊棋布,稻田连片,水草丰茂,具有养鹅的良好自然条件。当地群众习惯于小群饲养,成杰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
    浙东各地的自然条件很相似。随着交通的便利,经济的开发,各地的养鹅业相继发展起来。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平原水稻地区的放牧场地日益缩小,因此,养鹅中心逐步东移。现在,象山、定海、奉化等沿海岛屿丘陵的放牧条件比宁绍平原好,成为目前浙东白鹅的主要产区。
    (三)体型外貌
    1.外貌特征
    成年鹅体型中等大小,体躯长方形。全身羽毛洁白,约有15%左右的个体在头部和背侧夹杂少量斑点状灰褐色羽毛。额上方肉瘤高突成半,随年龄增长突起明显。颌下无咽袋。颈细长。喙、胫、蹼幼年时橘黄色,成年后变橘红色,爪玉白色;肉瘤颜色较喙色略浅;眼睑金黄色,虹彩灰蓝色。
    成年公鹅高大雄伟,肉瘤高突,耸立头顶,昂首挺胸,鸣声宏亮,好斗逐人;成年母鹅肉瘤较低,性情温驯,鸣声低沉,腹部宽大下垂。
    (四)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浙东白鹅肥育上市日龄一般都在70日龄左右(体重约3.2~4.0㎏)。
    2.产蛋性能
    每年有四个产蛋期,每期产蛋量为8~13个,一年可产蛋40个左右。据奉化县1980年调查,年产四期的母鹅,每只平均年产蛋量为37.8个,平均蛋重为149.1g。也有少数母鹅,一年有五个产蛋期。蛋壳白色。
性成熟期,母鹅一般在150日龄左右开产,公鹅4月龄开始性成熟,初配控制在160日龄以后。
    公母配种比例,一般是1:10—15。公鹅可利用3~5年,以第二、三年为最佳时期。产区有公母鹅不同年龄交叉配种的习惯,即老公鹅配新母鹅,新公鹅配老母鹅。种蛋受精率为90%以上。
    豁眼鹅
    (一)产地和分布
     豁眼鹅为白色中国鹅的小型品变种之一,以优良的产蛋性能著称于世。原产于山东莱阳地区(五龙鹅)。后经闯关东者带至东北各省,现广泛分布于山东(五龙鹅)、辽宁、吉林以及黑龙江等地,并各具特色。产区年饲养量10000万只以上。
    (二)品种形成
    豁眼鹅产区的地理条件包括丘陵、平原和半山区,年平均气温为11.2℃到0~4℃,绝对温差从零上35℃到零下30℃,年降水量为600~1100㎜不等,无霜期为110~193d。山东产区属海洋性气候的半岛地区,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浅水渠塘较多,是山东农业高产稳产地区;辽宁省昌图县位于辽河两岸,属丘陵和平原地区,土质肥沃,为辽宁省著名粮仓,并有草原33万亩;吉林省通化地区属山区和半山区,雨水充足,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和粟类为主,青草及树叶丰富;黑龙江中心产区延寿县是水草繁茂的北国粮食产区。各产区的共同特点为草地植被茂盛,水源充足,农业生产发达,饲料丰富,具有发展养鹅的良好自然条件。
    (三)体型外貌
    1.外貌特征
    豁眼鹅体型轻小紧凑。头中等大小,额前长有表面光滑的肉质瘤,眼呈三角形,上眼睑有一疤状缺口,为该品种独有的特征(见图版56)。颌下但凡有咽袋。基长呈弓形。体躯为蛋圆形,背平宽,胸满而突出,前躯挺拔高抬,成年母鹅腹部丰满略下垂,但凡有腹褶。腿脚粗壮。喙、肉瘤、胫、蹼橘红色;虹彩蓝灰色;羽毛白色。山东产区的鹅颈较细长,腹部紧凑,有腹褶者占少数,腹褶较小,颌下有咽袋者亦占少数;东北三省的鹅多有咽袋和较深的腹褶。
    2.重和体尺
    豁眼鹅体重变化幅度很大,山东鹅平均重为4.60㎏,吉林的为4.58㎏,辽宁的为4.44㎏,黑龙江的为3.72㎏;母鹅为3.12~3.82㎏,其中山东的为3.90㎏,辽宁的为3.82㎏,吉林的为3.72㎏,黑龙江的为3.12㎏。
    (四)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在放牧条件下,多养到-5月龄肉鹅屠宰出售。山东和吉林的屠宰测定结果如下:活重3250~4510g
的公鹅,半净膛屠宰率为78.3~81.2%,全净膛屠宰率为70.3~72.6%。
     2.产蛋性能
    在半放牧饲养条件下,年产蛋量为100个左右;蛋重为120~150g。蛋壳白色。蛋壳厚0.45~0.51㎜。蛋形指数为1.41~1.48。
    性成熟期一般为7~8月龄。在公母配种比例为1:6~7的情况下,种蛋受精率为85%左右,受精蛋孵化率为82~90%。
乌鬃鹅
    (一)产地和分布
    因颈背部有一条由大渐小的深褐色鬃状羽毛带而得名。原产于广东省清远县,故不清远乌鬃鹅。产要产区在清远县北江两岸的江口、源潭、洲心、附城等10个乡。全县都有分布,邻近的花县、佛岗、从化、英德等县均有引种饲养。原产地清远县每年平均有种鹅8万只,年饲养量达110多万只。
    (二)品种形成
    产区位于广东省北部,毗邻珠海三角洲。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0℃,最高气温为29℃,最低气温为2℃,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2000㎜。土地肥沃,农作物以以水稻为主,农副产品丰富,池塘河涌,水草繁茂,具有养鹅的良好自然条件。
    (三)体型外貌
    乌鬃鹅体质结实,被毛紧贴,体躯宽短,背平。公鹅体型比母鹅大、呈榄核形,肉瘤发达,在雄性特征明显;母鹅呈楔形,脚矮小,颈细而灵活,眼大适中,虹彩褐色,喙和肉瘤黑色、较深。胫、蹼黑色。性羽呈扇形,稍向上翘起。
    成年鹅的头部自喙基和眼的下缘起直至最后颈椎有一条由大渐小的鬃状黑色羽毛带。颈部两侧的羽毛为白色,翼羽、肩羽和背羽乌鬃,并在羽毛末端有明显的棕褐色镶边,故俯视呈乌鬃色。胸羽灰白色,性羽灰黑色,腹尾的羽绒白色。在背部两边,有一条自肩部直至尾根2㎝宽的白色羽毛带,在尾翼间不被覆盖部分呈现白色圈带。
    (四)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采用农家传统的饲养方法, 70日龄体重为2500~2700g,在以放牧为主、补喂配合饲料的条件下,
1~70日龄的饲料利用率为2.3:1。
    在半舍饲条件下,75日龄体重3200克左右;半净膛屠宰率,公鹅为88.8%,母鹅为87.8%;全净膛屠宰率,公鹅为77.9%,母鹅为78.1%。
    2.产蛋性能
     乌鬃鹅一年产蛋4~5期,第一期在7~8月份,第二期在9~10月份,第三期在11~1月份,第四期在2~4月份。一般年产四期,饲料好的可达五期。平均年产蛋量为29.6~34.6个。平均蛋重为144.5g。蛋壳白色。蛋形指数为1.49。
    母鹅的开产日龄一般在140d左右,公母配种比例为1:8~10。种蛋平均受精率为87.7%。产区群众绝大多数采取母鹅天然孵化,受精蛋平均孵化率为92.%左右。
    母鹅的就巢性很强,每产完一期蛋就巢一交,每年就巢达4~5次。
    3.成活率
    雏鹅成活率为85-90%。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