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广西某竹鼠养殖场的一起竹鼠死亡进行了病理学和病原学诊断,并进行了治疗。病理学观察可见竹鼠心脏、肝脏、脾脏、肾脏、淋巴结等充血,实质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肺脏严重水肿、充血,肺泡壁细胞变性、坏死,肺泡内有出血性和纤维素性渗出物,呈大叶性肺炎的充血期和红色肝变期。经病原分离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通过药敏试验,用青链霉素混合肌注,收到了良好疗效。
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理学;分离鉴定;竹鼠
竹鼠又名灰竹鼠、竹狸、竹根鼠等,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安微、贵州、云南等地[1]。2007年5月,某人工饲养竹鼠场的10只竹鼠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等症状,饲养员没有重视,次日发现死于洞中。并且又发现另外5只公竹鼠表现类似症状,测公竹鼠体温均达到40.8 ℃~41 ℃,粪便黏稠或呈水样。为了查明死亡原因,场方请求检验。经对死亡的10只竹鼠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通过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竹鼠 广西某竹鼠饲养场10只病死的竹鼠和生病的5只公竹鼠。
1.1.2 主要试剂 革兰氏染液、美蓝染液、血液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血清肉汤、琼脂糖、血清琼脂斜面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水解酪蛋白培养基、生化反应试剂;药敏滤纸;多种抗生素。
1.1.3 仪器 REICHERT RLISTO STAT手摇式切片机,XK24-006-0484型电热培养箱,OLYMPUS BXUCB/BX61型光学显微镜。
1.2 方法
1.2.1 病理学观察 对病死的10只竹鼠进行详细的尸体剖检,并分别切取心、肝、脾、肺等组织各1块,每块大小均为0.5 cm×1.5 cm×1.5 cm,用100 mL/L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并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2.2 病原分离鉴定
取病死竹鼠肝脏触片和血液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碱性美蓝染色,然后镜检[2]。
取病死竹鼠肝脏和淋巴结磨碎,接种在血清肉汤中培养,经24 h后,取肉汤培养物分别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半固体培养基、血清培养基上,37 ℃培养18 h~24 h,观察菌落特征,再选取典型的菌落接种到血清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保存。取培养20 h的肉汤培养物移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37 ℃培养24 h~48 h,观察发酵情况。
1.2.3 人工感染试验 试验组将分离到的巴氏杆菌在肉汤培养基上培养,用24 h培养物腹腔接种2周龄的小竹鼠2只,每只0.5 mL;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周龄小竹鼠2只,剂量为0.5 mL/只。
1.2.4 药敏试验 无菌条件下取分离纯化的细菌密集划线接种于整个营养琼脂平板,将6种常用药品的药敏片均匀贴放到平板上。将平板倒置于37 ℃温箱培养24 h,然后观察药物的抑菌情况,并测定各种药物抑菌圈的大小。判定标准为,敏感度按《抗菌药药敏试验判断标准》(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卫生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检测中心制定)进行判断,抑菌圈直径大于15 mm为高敏药物,10 mm~15 mm为中敏,直径为10 mm以下者为耐药[3]。
2 结果
2.1 病理学观察
2.1.1 眼观 眼观可见眼结膜苍白,腹部、腋下、颈部皮下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胸腔、腹腔、心胞腔积有大量的淡红色浑浊液体;心内外膜、腹膜、肠系膜均可见大量的出血斑点;心室内积聚凝固不良的血液,心肌发黄;肝脏肿大,呈土黄色,切面流出凝固不良的血液;胆汁浓稠,呈深黄绿色;脾肿大,淤血,切面流出凝固不良的血液;肾轻微肿大,有出血,切面结构不清;肺尖叶、心叶、膈叶有明显肝变区,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胃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淤血、水肿;肠壁变薄,肠内充满稀粪便。
2.1.2 镜检 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纤维的变性、坏死。肝细胞变性、坏死。脾脏淋巴细胞坏死,脾小体萎缩,红髓内见大量渗出物。肺泡腔有大量红细胞、纤维素性渗出物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2.2 病原分离鉴定
血液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大量典型的红色杆菌,美蓝染色呈明显的两极着色短杆菌。无鞭毛和芽胞,无明显荚膜[4]。病料肉汤37 ℃培养24 h后开始呈轻微混浊,于管底生成黏稠沉淀物,振摇后不分散,在培养液顶层形成菌环;病料血清琼脂培养24 h后,培养基上可见淡灰白色、湿润、圆形,直径约1 mm~3 mm,半透明、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露珠状小菌落,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挑取上述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24 h,无运动性。其生化培养特性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同(表1)。
表1 生化试验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biochemical assay
|
注:“+”为阳性;“-”为阴性。
Note:“+”Means positive;“-”Means negative.
.
2.3 人工感染试验
试验组全部发病,体温达到41 ℃,症状与生产中出现的病例症状相同,出现败血症,鼻孔流出带血浆液性黏液,28 h后全部死亡,尸体剖检可见心、肝、肺、脾、肾、淋巴结等均出现特征病变。对照组竹鼠一切正常。
2.4 药敏试验结果
链霉素最敏感,抑菌圈18 mm,其次是青霉素(17 mm),庆大霉素、红霉素、磺胺、土霉素中度敏感(表2)。
表2 细菌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Table 2 Resuts of bacterial sensitivity to six common antimicrobials
药物 Drug | 抑菌圈直径/mm Antibacterial circle diameter |
链霉素 Streptomycin | 18 |
青霉素 Penicillin | 17 |
庆大霉素 Gentamicin | 14 |
红霉素 Erythromycin | 12 |
磺胺 Sulfonamide | 12 |
土霉素 Oxytetracydine | 11 |
3 防治措施
出现临床症状的竹鼠,立即进行隔离,并用链霉素和青霉素各4 000单位/kg混合肌注,每日2次,直至康复。死亡的竹鼠焚烧处理,以免病原扩散。
对竹鼠舍及周围环境作彻底的消毒。对竹鼠舍消毒,是先把竹鼠转移出来,用火焰消毒,待气味消散后放回。对周围环境用100 g/L的生石灰乳喷撒或者用1∶300的消毒威消毒。
在精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和复合维生素,并添加1 g/kg的土霉素,增加粗饲料(玉米芯、甘蔗、竹根、橡草杆等),减少精料。注意保证饲料的质量,不喂霉变的饲料,预防发病。
4 讨论
竹鼠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病,但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也会发病。饲养条件差,饲料单一,多种维生素缺乏,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会发病。
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季多发,秋、冬季节少见。不同年龄的竹鼠均可感染,但以幼年竹鼠最易感。
可用单种或多种抗生素联合治愈。链霉素与青霉素配合效果较好;磺胺在药敏试验中仅中敏,但实际生产中配合等量的小苏打效果也较好。
气温过高也会引起中暑,表现为严重口渴,大量喝水或者昏睡。气温过高时要注意通风降温,可开电风扇降温。可适当喂些雪连,每只竹鼠喂10 g~50 g,每天只喂1次,注意不能多喂,否则引起拉稀。
气温过低时,容易引起感冒。要注意防风保温,可用彩条布等盖住竹鼠舍,并在竹鼠舍内垫些干稻草。寒冷季节可增加高能量的饲料,如玉米,豆粕(炒熟)等。
4.6 竹鼠疾病的研究报道[5]和竹鼠饲养技术的报道[6]有许多文献。但竹鼠巴氏杆菌病的报道本文是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