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应用抗生素应注意的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1-0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7

抗生素是活微生物(如真菌)的产物。例如青霉素。而磺胺类是合成的抗菌药。由微生物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1929年英国学者弗莱明首先在抗生素中发现了青霉素。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由于抗生素可使95%以上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得到控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禽、家畜、作物等病害的防治,现已成为治疗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抗生素是养猪者对猪群实施卫生管理时,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虽然近年来养猪业广泛使用了许多新的疫苗和菌苗,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但抗生素在抵御、控制疾病以及提高生产力方面仍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今后确保动物健康所必需的药品。

畜牧业中使用抗生素使得动物体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影响到人体健康。这个问题已引起世界动物保健界的高度重视。许多欧洲国家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使用起辅助治疗作用的抗生素。近年来,美国也冻结了新型抗生素的审批。世界卫生组织更关注这个问题,目前已把食物所导致的人体病原的耐药性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世界卫生组织将“谨慎使用抗生素”定义为:一种能够在最小限度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下,可使抗生素取得最大限度治疗效果的使用方法。有关组织又把它定义为“可获得满意疗效”的使用方式,并在“抗生素治疗”中包含了对细菌、病菌的处理、控制与防治。从严格定义上讲,此种定义杜绝任何用于辅助治疗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的抗生素使用,除非抗生素使用可以控制和防治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但实践中抗生素在治疗和辅助治疗中仍然有效,特别是在猪的养殖中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下述原则:①在已证实过的医疗症状下使用;②在症状出现时使用;③在适宜的疗程内使用;④在必要的时间内使用;⑤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用。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 准确地诊断疾病,正确地选择药物。兽医在检查过病猪及其生长场所后,必须依靠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进行预测性诊断,以便对病猪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进行初步治疗。假如兽医把使用抗生素作为其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就要正确地选择抗生素种类。同时,兽医还必须与饲养者一同诊断病情,以确保治疗方案的正确性。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结合临床诊断、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并根据症状轻重,选择对病原微生物敏感和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的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病症应首选青霉素G;次选四环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增效磺胺、磺胺药。对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病症首选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次选增效磺胺、磺胺药、四环素类、青霉素。

2 正确使用抗生素,正确选择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固然重要,但猪饲养者和兽医还必须正确使用抗生素,确定药物剂量、治疗途径以及初步治疗的疗程,还要确定药物给药方式。一般来说,开始剂量宜稍大,以后可根据病情而适当减少药量;对急性传染病和严重感染症剂量应增大;对肝、肾功能不良病畜,按所用抗菌药影响肝、肾程度而酌减用量;主要经肾排泄的抗菌药物,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用量不宜大。一般传染病和感染症应连续用药3-5天,直至症状消失后再用1-2天,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对慢性病或某些特殊疾病则应根据病情需要而延长疗程。另外,就给药途径而言,严重感染多采用注射法给药,一般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以内服为宜。

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如果症状好转,应坚持继续用药;如果毒性反应过大,则应改换其他抗菌药物;如果疗效不佳,应及时修改治疗,可考虑抗菌药选择不当、剂量不足、给药途径不当、有潜在感染病灶未处理、诊断上有错误等。抗生素应用剂量过大可引起畜禽神经肌肉冲动传导阻滞,诱发呼吸肌肉麻痹,呼吸抑制,肢体瘫痪,甚至死亡。

药物给药方式主要有3种:①注射给药;②混饮给药;③混饲给药。具体使用何种手段,可根据抗生素的种类、猪的日龄、猪群数量大小、病情严重程度等决定。

(1)注射给药。几乎所有猪用的抗生素都是进行皮下和肌肉注射。猪颈部可作为皮下和肌肉注射部位。幼猪由于易于提起,最好的皮下注射部位是体侧和腋下皮层。决不可把后腿臀部作为注射部位。

在注射之前,抗生素不可混放,也不可与其他化合物混合,以免使混合后的药物失效,甚至对动物造成伤害。

(2)混饮给药。药物应在当天新鲜配制,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进行监控,以确保患病动物获取定量的抗生素。混饮给药治疗之后,须用清水把混药器和引水管彻底冲洗干净,以确保治疗后重新给猪群提供新鲜的饮水。

(3)混饲给药。通过混饲给药必须按照药物标识说明进行,不得超出其标识使用范围。同时,还必须遵守休药其。

3 正确识别治疗过的动物,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的动物必须进行单个和群体识别,建立完好的档案,并保存到动物出栏后12个月以上,以备急用。

4 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控制耐药菌传播。抗生素耐药性是指某些会被抗生素抑制的细菌,在与抗生素接触后仍具有生存能力。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通常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结果。同时,对抗生素的过量和不正确的使用,将会加速耐药性的产生。耐药性还具有遗传性,细菌会把它们的耐药基因传递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使其在与抗生素接触时生存和增殖。而某些细菌具有天然的抗生素耐药性,其耐药性基因会在其DNA中某一部位聚集起来。科学研究已发现了这种耐药性基因在物种内,甚至跨物种的病菌与病菌之间的传递的途径。如葡萄球菌在长期接触青霉素后,产生抗青霉素的水解霉,破坏青霉素,从而形成一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

严格掌握抗菌药的适应症,剂量要充足,疗程要适当,以保证有效血药浓度,来控制耐药菌发展,必要时可采取联合用药。

诊断不确切时,不宜轻易应用抗菌药物。另外,避免长期预防性给药、对污染场所彻底消毒、有效抗菌药物分批交换使用,这对防止耐药菌株形成和传播均有效。

5 把握全局,强调综合性治疗。抗菌药物为机体消灭细菌创造了一定条件,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还应改善饲养管理,增加机体抵抗力,保证机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临床指征。床指征包括病情危急的严重感染、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细菌有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抗菌药不易透入感染病灶。防止双重感染,正常动物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及生殖泌尿系统内寄生着多种细菌,这些细菌之间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共生状态。如果长期或大量乱用抗生素,会使敏感的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而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衍,产生新的感染,即双重感染。这种感染多是由于滥用广谱抗生素药而引起的,而且治疗比较困难。

防止影响免疫反应。抗菌药物对某些活菌苗的主动免疫过程有干扰作用。因此,在使用疫苗前、后数天内,以不用抗菌药为宜,或等药效消失后,再另行免疫,以确保抗体产生。

混合注射时防止产生配伍禁忌。四环素类最好单独使用,因为它与多种抗菌药物有配伍禁忌。青霉素G钾盐不宜与四环素、磺胺药、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E并用,也不可与Vc相混合。磺胺药特别是复方增效磺胺制剂,能与多种药物产生配伍禁忌,用时应单独注射。氢化可的松与多种抗菌药有配伍禁忌。

6 妥善保管抗生素,在一般的药品标识中,都有正确保存抗生素的方法,要严格按标识说明进行妥善保存,对保存的抗生素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以便发现和清除过期失效的抗生素。饲用抗生素应在标识清楚、防水的容器里保存,并应保存每种抗生素的使用记录。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