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推广“三度、三控”技术,提高雏鸡成活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2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08

养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因此,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在生产中要注意掌握好“三度”、做好“三控”工作。“三度”即温度、湿度和密度;“三控”即控制光照、控制通风换气和控制疾病。降低雏鸡死亡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温度是育雏的关键,必须严格而正确地掌握。温度低易患感冒、沙门氏菌病、腹水症、拉稀等。温度过低,常常拥挤在一起,相互扎堆,扎堆的时间过长就会造成大批雏鸡被压死。温度过高造成毛焦,生长发育停滞,甚至脱水而死亡。实践证明,鸡白痢的发生与育雏最初两周的温、湿度关系密切,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发病率大大增加。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保持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的温度,如表1。表1育雏期的适宜温度及高低极限值(0℃)

周龄1 2 3 4 5 6
适宜的温度35~3333~30 30~28 28~26 26~24 24~22
高温38.5 34.5 33 31 30 29.5
低温27.5 17 14.5 12 10 8.5

从上表中明显看出,随雏鸡日龄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雏鸡的生理发生了变化,如体温的变化、羽毛的更换、神经系统发育健全、抵抗力增强等。温度高低的衡量方法除参看室内温度外,还要察看雏鸡行为和听雏鸡叫声。温度高,雏鸡远离热源,伸翅、张嘴,呼吸频率加快,食欲减少,饮欲增加;温度低,雏鸡聚集一堆,尽量靠近热源,并发出叽叽的叫声。温度正常时,雏鸡活泼好动,吃食饮水都正常,在育雏室内分布均匀,晚上雏鸡安静而伸脖休息。调节好湿度湿度对10日龄以内的雏鸡影响尤为明显。若湿度过低,则雏鸡体内水份消耗过大,体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脚趾干瘪,食欲不振,饮水频繁,消化不良,体瘦弱。体内水分的散失又带走部分热量,这不利于雏鸡恢复正常体温而增加死亡率。有试验表明:在低湿情况下,出雏后72小时,体重比出雏时减轻15%,严重的可减轻30%。湿度过高,鸡舍潮湿,有害气体增加,雏鸡过早暴发球虫病等。雏鸡需要的适宜湿度范围如表2。表2雏鸡适宜湿度范围(%)

周龄1 2 3 4 5 6
适宜湿度 70~6868~65 65~63 63~60 60~58 58~55

加湿的方法很多,如湿内挂湿帘,火炉上放水壶产生水气,有的直接在地面上洒水。如果水中添加消毒剂对鸡舍和雏鸡实行喷雾,即增加了湿度又对雏鸡进行了消毒。控制好饲养密度雏鸡的饲养密度是每平方米面积饲养的鸡数。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的重要条件,因为饲养密度与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雏鸡饲养密度大时,育雏舍内空气污浊,氨气的气味大,湿度高,卫生环境差,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残次雏鸡增多,恶癖严重,容易发病。雏鸡饲养密度小时,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但不利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力的合理使用,所以雏鸡饲养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合理的饲养密度如表3。 表3雏鸡不同饲养方式下的饲养密度(只/㎡)

地面平养立体笼养
周龄轻型鸡中型鸡轻型鸡中型鸡
0~235~30 30~26 60~50 55~45
3~428~20 25~18 45~35 40~30
5~616~12 15~12 35~25 25~20

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都充分证明了光照对鸡的活动、采食、饮水、繁殖等都有重要作用。刚出壳的小鸡视力弱,为了采食、饮水及生长的需要,前期要给予较强光照强度和较长的光照时间,后期要相对减少强度和时间。但光照强度太大,会导致雏鸡烦躁不安,出现互啄的恶癖。适宜的光照度为:第一周为10~30lx,第二周龄开始改为5lx。合理的光照时间为:1周龄内施以24小时光照,2周龄16~19小时,以后每天逐渐减少光照时间,3~6周龄每天光照8小时。正确的光照制度还应结合雏鸡生长发育情况而定。如果体重增长缓慢,光照强度和时间应长些,给雏鸡增加采食时间。体重达标后,再相应减少光照强度和时间。一般前8周光照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雏鸡的性成熟。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育雏舍通风换气的目的是排出舍内的污浊空气和向鸡舍内提供新鲜空气。雏鸡代谢旺盛,呼吸快,因呼吸、粪便和潮湿垫草散发的大量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较多而污染舍内的空气。这些污浊空气如不能及时排出,浓度过大,易引起雏鸡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雏鸡的健康,降低育雏成活率。育雏后期可采用开窗、安装排风扇进行换气,但切忌冷风直吹雏鸡,以免受凉。育雏舍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应控制在0.2%,不应超过0.5%(正常含量为0.03%),氨气含量要低于10毫克/千克,不应超过20毫克/千克,硫化氢的含量要求在6.6毫克/千克,不应超过15毫克/千克。在通风换气时,要严防雏鸡感冒,要求做到在通风之前,先提高育雏室温度,通风时间最好选择在中午前后,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搞好卫生和消毒,控制疾病发生育雏阶段环境卫生尤为重要,鸡病多与环境和用具被污染有关。为预防疾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隔离工作,封闭育雏,专人饲养。其次,进鸡前育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在消除鸡舍粪便污物的基础上先把墙壁和地面冲洗干净,然后用2%~3%的烧碱溶液喷洒消毒,用1:1000倍强力消毒液对金属用具、食槽、水槽等进行洗刷消毒,用甲醛对鸡舍密闭熏蒸2天后进鸡。带鸡消毒在现代养鸡业中广为应用,常用消毒药有百毒杀(1:3000~1:5000)、新洁尔灭(1:1000)、菌毒敌(1:300)、抗毒威(1:400)。喷雾时由里向外,由上向下,高度应超过鸡背约20~30cm,避免药液喷着鸡的眼、嘴等,开始药液浓度可低些,次数由少到多。带鸡消毒可预防疾病,还能净化鸡舍的空气。鸡舍内浮游的尘埃量,与舍内落下细菌数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鸡舍内污染水平高,则有害于鸡的健康,是发生鸡病的诱因。近来一些试验证明在0~10周龄的雏鸡舍内,进行喷雾消毒,一方面增加了鸡舍湿度,同时减少了浮游的尘埃量,对抑制呼吸道病有很大作用。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大群密闭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乃至鸡场的毁灭性损失。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按免疫程度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原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及时进行药物预防。调查表明,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在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饲料中添加0.5%的士霉素和0.04%的痢特灵,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4日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度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30~60毫克/千克的氯苯胍等药物。所以药物一定要称量准确、搅拌均匀,以免药物中毒,而且一种治球虫药物在使用1~2年后要更换一次新药,防止产生耐药性。实践证明,推广“三度、三控”技术,雏鸡成活率有所提高,生长速度加快,疾病发生率降低,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