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2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34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自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犊牛的急性型传染病。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危害哺乳的初生犊牛,尤以未哺初乳7日龄内的犊牛多发,死率很高,旱地方性流行。

1病原学以及病理变化

本病的病原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犊牛发生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型有03、08、09、015、026等l0多种。大肠杆菌对外界一些不良凶素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易于将它杀灭。致病性大肠杆菌能产生内毒素和肠毒素。内毒素有抵抗高热的能力。犊牛感染病菌后,潜伏期一般很短,只有几小时就发病。病型有以下几种:

1.1败血型疾病经过很急促。突然发生高热,精神沉郁,拒食,偶有血样腹泻。几小时至24h死亡。剖检见各器官组织浆膜和粘膜出血,肠内有胶样血性的稀薄内容物,淋巴结出血与水肿

1.2肠型犊牛食欲废绝,高热,精神沉郁,发病后不久即出现腹泻、粪便初为水样或粥样,颜色灰黄,后转为灰白,混有血液与气泡,带酸臭气味.腹痛常常回望自已的腹部,或用足踢腹。病程稍长时,下痢次数减少,但不能停止,且可继发肺炎和关节炎。剖检主要的病变为肠粘膜充血、出血和粘液性肠炎。

13肠毒血型此不多见。病原为078、0101等产肠毒素的血清型。发病后出现兴奋,而后沉郁、昏迷等神经症状。多突然死亡。剖检主要病变是脑膜和脑充血与出血。

2流行病学

牛的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在犊牛,并且以10日龄以内的初生犊牛较为多见。凡密集饲养,场地阴暗潮湿,粪便没有及时清除,环境肮脏的牛场,犊牛容易发生这种疾病。发病原

因有(1)犊牛出生后小喂初乳或初乳喂量不足。母牛体弱,营养不良,矿物质、维生素不足与缺乏。(2)犊牛舍狭窄,牛只密度过大,牛舍阴暗潮,阳光不足,防寒条件差,犊牛受寒感冒,以及断脐消毒不严等。

3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捌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3.1抗菌可用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的初次剂量为30~50mg/kg.bw。12h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d。或以10~30mg/kg.bw的剂量肌肉注射,2次。

3.2补液将补液的药液加温,使之接近体温。补液量以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町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处方:氯化钠1.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粉20g,温水1000mL。不能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000~1500mL,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80~100mL。注射时速度宜慢。

3.3调节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g、鱼石脂20g、加水9OmL调匀,每次灌服5mL,2~3次,d。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lOg、白陶土50~lOOg、活性炭l0~20g等,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Et康复。有的用复方新诺明,0.06g/kg.bw,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1次内服,2次/d,连用2~3d,疗效良好。

3.4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内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态制剂。例如,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2次/d;或健复生1~2

包,2次/d;或其他乳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有利于早日康复。

4预防

4.1加强妊娠母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注意牛舍干燥、清洁卫生;母牛临产时用温肥皂水洗去乳房周污物,再用淡盐水洗净擦干。

4.2坚持对牛舍、牛栏、牛床、运动和环境用2%来苏儿或5%福尔马林彻底消毒。

4.3防止犊牛受潮和寒风侵袭,乱饮脏水,以减少病原菌的入侵机会。

4.4犊牛初生后应尽早哺足初乳,增强犊体抗病能力。

4.5一旦发现病犊牛加强护理,立即隔离治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