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现在基层如何面对禽流感的冲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18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86

摘 要:AI,特别是HPAI给养禽业和人类带来的重大危害,与其它病毒不同的特性,生活繁殖方式,毒株的多变,基因地重组,给防治造成特异的难度。笔者在本文中叙述了AI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种类变异及其防治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致病禽流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应对措施;综合防治

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欧洲鸡瘟,禽流感(AI)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生禽类感染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其中以H5H1、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HPA)传播最大。不仅严重感染家禽和一些动物,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还感染人类,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随时都有可能夺走动物和人的生命。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即国际兽疫局,OIE)列为人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AI不断地侵袭着整个世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是百多年的历史。我国最严重的爆发时间是1997年5月,香港爆发H5N1亚型AI。出现了首次人感染AI的情况。1978年AI在意大利首次爆发以来(当时称“鸡瘟”)人们就开始采取对策以减少经济损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出有效的药物。禽流感疫苗能产生免疫力,但无法应对H5N1型病毒随时可能的繁殖、变异。自2003年亚洲大面积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至今,疫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反复发生尤其是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埃及、南非等国家疫情不断。2005年11月,我国“人用AI疫苗研制”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疫苗研制单位已向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临床研究申请。但是,如果高致病禽流感病毒(HPAIV)变异后能够在人群众中迅速传播开来,就得重新研制新的疫苗。

1 病原学

A型流感病毒是唯一能感人禽的正粘病毒。在致病机理作用下,不同的毒株感染同一宿主,或同一毒株感染不同的宿主后期临床症状和发病程度都不一样。禽流感病毒(AIV)重组后往往引起严重的发病;AIV还存在抗原性变异,其AIV的抗原性变异频率较高,根据其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又可分为不致病力、低致病力、高致病力毒株。高致病力毒株主要是H5N1亚型毒株引起,能造成高死亡率;低致病性毒株主要是H9N29(但能与人体原有的病菌重组)和H9N3能导致禽产蛋率大幅度下降等;不致病性毒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HPAI具有一下特点:AI亚型很多,而亚型之间又无交叉保护,疫苗研究与专用又有不适应对付AIV相对于其他病毒变异频率容易发生抗原漂移和转变;AIV毒力与病毒亚型没有固定关系,同一亚型不同的毒株毒力差异较大。AI临床症状复杂,不同毒株感染不同日龄品种和免疫状况不同的禽类,临床表现不同,毒死率在0%~90%。但AIV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去污剂等脂溶剂比较敏感。60℃加热10min,100℃加热2min即可丧失活性;干燥、阳光直射,紫外线和常用消毒药容易将其灭活。但病毒对低温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存活1年以上,-70℃能长期存活。

2 流行病学

AI呈世界性分布,遍及五大洲,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所有易感动物AI的发生,即接触病原的可能性,病毒的毒力及宿主的抵抗力。所有易感动物如水禽和野禽对A型AIV有一定的抵抗力,适应性强,可以感人多种流感病毒亚型,他们有可能长期携带AIV,而临床上很少表现症状。水禽是AIV的自然宿主,是传染源的自然载体。已知的A型AI的多种亚型都存在于水禽。但野禽体内大部分毒株属于无毒力的病毒,水禽可携带的H5、H7亚型病毒通常是低致病的。但大量事实表明,候鸟可将H5、H7型低致病毒传给家禽、马、猪和海洋哺乳动物,与动物体内的流感病菌重组变异成高致病性亚毒株,有些候鸟可能直接传播H5N1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的AIV都能感染家禽。目前已发现的16种HA和9种NA,HA和NA可任意组合形成新的亚型感染家禽,即使用福尔马林和β-吡咯烷酮除去病毒的感染性而仍保持血凝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

2.1 易感日龄:HPAI可引起各种日龄的鸡、鹅、鸭发病。鸡群中,产蛋鸡易感;其次是年青鸡;再次是雏鸡。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发生于产蛋鸡群,母鸡感染本病后,引起产蛋少,同时引起受精率、出雏率降低,雏鸡死亡率高。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冬春和秋冬交替季节,寒流突袭、气温变化较大时。

2.2 传播途径:患病和隐性感染的家禽可大量向外排毒。AIV可以从一个养殖场的禽群传到相邻养殖场的同种或异种禽群。水禽带毒较普遍,所以由鸭到鸡的传播应引起注意;人可经实验室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感染。目前尚无一人传播另一人的确切证据。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眼结膜等传播。AIV在患禽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和粪便也造成污染,污染多种物品如电器、设备等。受污染的手带菌又在饮食中入口,或者通过饮水、食用病禽下的蛋等污染传播,都可致人得病,而且儿童和老年人最易感染。

3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变化大,除了疾病呈流行外,临床诊断常为假定性。高致病发病急、病程短,没来的及形成病变,能见不明显的症状。具体症状分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两种。

3.1 急性型:多由高致病性毒株引起,潜伏期较短,几小时到数小时,最长可达21d,发病急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鸡群突然发病,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病鸡体温升高。精神抑郁、流泪、羽毛松乱、身体倦缩,呼吸困难。饲料消耗明显下降,咳嗽,有啰音,甚至发出尖叫声;头、面部、下颚肿大,皮肤发绀,无毛处皮肤水肿,冠和肉垂肿胀,发紫瘀血或紫黑色坏死。眼结膜发炎,眼鼻有较多浆液性或黏液分泌物;脚鳞出血,少数严重病鸡出现扭头扩张等神经症状。病禽排绿色带黄的稀便,产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可由80%下降到20%以下,甚至停产。有的共济失调,瘫痪不能走动。发病初期,大多数鸡精神正常,鸡只没有明显症状突然死亡,7~10d死亡率达100%,免疫过的鸡群在保护期内,由于诸多原因也有引起发病的,发病后大群采食量、精神、产蛋率无明显变化。但每一天有一定数量的鸡死亡,死亡鸡则表现出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紧急接种后一般7~10d即可恢复,再无死亡现象。

3.2 亚急性型:由低致病毒株引起,其潜伏期较长,发病较缓和,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潜在AI病毒性较强,但持续时间较长,一旦发病,很难根除。其症状表现为:有的呼吸困难,发出尖叫声;呼吸道症状较轻,一般3d左右症状消失。有的饮水增加,包括活动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有的出现呼吸道症状后,即出现产蛋率下降,产蛋下降达35%~60%,甚至达90%,同时产软壳蛋,或褪色变白,沙皮蛋,畸形蛋明显增多。病鸡腹泻如水样,呼吸道症状不等。有的病鸡咳嗽有啰音、喷嚏、鼻炎、皮肤发绀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肉髥瘀血,呈紫黑色,肉髥变厚、变硬,触之有痛感。腿部少毛可见出血斑。出现高度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商品鸡出现1%~2%的日死亡率。有的拉稀便,粪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有的排黄色或浅绿色稀便,机体脱水,消瘦。紧急接种后5~7d可回复原状。在火鸡和肉鸡中,气囔炎和呼吸道症状是最重要的临床症状,鸭、鹅等水禽有明显神经和腹泻症状,可出现角膜炎症,甚至失明。

4 眼观病变

急性死亡的鸡一般没有明显病变,只有一般的肌肉充血和脱水;亚急性型发病鸡表现消瘦、脱水,当皮肤被光反射时,可见头部和颈部皮下水肿,严重的有干酪样渗出物;呼吸道发炎,气管充血,出血。腹部和腺胃附着的脂肪有出血点;脾脏肿大并有坏死点。肌胃内膜容易剥离,内膜下基层有出血斑,肝脏、肾脏肿大出血、瘀斑;肠粘膜尤其是盲肠扁桃体出血,十二指肠广泛出血;生殖道变化,卵巢充血,变性呈紫红、黑红色坏死点。输卵管内有黄白色黏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质;腹腔中常有新鲜破裂的卵黄,导致气囔炎和严重的纤维素性腹膜炎。高致病性禽流感除有上述变化外,死亡鸡整个小肠、扁桃体、肝肿大、充血。腹腔内有血和肠道分泌物混和形成的粘液性物质。鸡冠肉髥肿大发紫,头、面部肿大。肿大部位剖解呈胶冻样物体。火鸡和肉仔鸡病理变化是气管分泌物或干酪样栓塞。其它禽类发病后与家鸡的病变相似,只是病变没有鸡的病变严重。水禽心脏膜还可见灰白色条状坏死。

5 病理诊断

由于禽流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差异大,而且与鸡新城疫相似,需作病毒学分离、鉴定。

5.1 动物接种:将1:10稀释的无菌感染流感病毒的尿囊液用0.2ml经静脉注射接种6只,2~3周龄的易感家鸡,在接种和10d内,能导致4~5只或6只鸡死亡,这些流感病毒应属于高致病性AI。

5.2 实验诊断:分离物能使1~5只鸡致死,但病毒不是H5或H7亚型,则应进行实验。将病毒接种于细胞培养物上,观察其在蛋白酶缺乏时是否引起细胞病变或形成蚀斑。若病毒不能在细胞上生长,则分离物应被判定为非致病性AIV。

5.3 血凝亚型:进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HI),用H5和H7毒株和其它病毒,在缺乏胰蛋白酶的细胞上能够生长时,则应进行血凝素有关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如果分析结果同其他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相似,这种被检验的分离物应被考虑为高致病性AIV。

6 早期预防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人与人之间传播禽流感,但仍不能排除由于禽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有可能与人体原有的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产生新的亚型流感病毒。加之现在研制的部分AI疫苗存在抗体所需的时间长,有效保护期短,价格高等缺点,特别是有实验表明AI疫苗对饲养周期短的肉鸭免疫效果差。而且疫苗本身在应用上还具有限制性因素,主要包括根治计划(无法区别接种和感染的禽及LPAI,掩盖HPAI的风险)及免疫的质量不高,已证明抗HPAI病毒免疫的鸡,在受活病毒攻击后,可能排泄强毒(HinShaw等,1990)。介于AIV有多变性,现在研制的AI疫苗对将来出现的AI可能没有多大的作用。由于AI比“非典”可怕,比非典更具有潜在的威胁性,病毒更具有传染性,也会对农民增收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对人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况且,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及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性、致死性畜禽的经济价值得问题。我们不能一味靠药物预防和治疗,而主要应从饲养管理方面研究对策,最大限度地避免畜禽遭受AI病毒侵袭,确保养殖成功。因此,做好AI早期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对畜禽除了按常规防疫程序进行AI及其他疫病防治而外,还要把着重点放在规范农村养殖畜禽模式,改善农村防疫条件,搞好乡村环境卫生。创造畜禽养殖的有利条件。同时,要加强畜禽的营养调控以提高自身抵抗疫病的能力,尽量缩小病毒繁殖的可能。

6.1 规范农村畜禽养殖模式:爆发AI疫情是有条件的。畜禽散养、放养防疫条件差是首要原因。规范畜禽养殖模式,首先就要推进饲养方式的转变,引导支持农村散养户标准化养殖,清洁化、集约化养殖。圈舍选址建设都要合理布局,避免畜禽混养和鸡、鸭、鹅混养。一般农村最适宜的畜禽模式有:封闭饲养、半封闭式、放牧与圈养结合,“网、高床、散”结合式或搭棚完全放牧式等(具体采用那种方法,还得根据地势和实际情况而定)。不管是家禽还是生猪,都可以采取这些模式饲养。猪是AIV的混和贮藏宿生,对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最易感染,既可感染AIV又可感染人流感病毒。如果两种病毒杂交,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染的新的呼吸道流感病毒。一旦流感发生大的变异,获得较强的适应人体的能力,能够侵入人体细胞而导致发病,并会通过人体进一步传播,将有可能成为袭击人类的新型流感。特别是值得关心的是H5N1型,可能还在于演变的未知性而危害最大,因为它能吸收重组合其他病毒的遗传物质,迅速变异,一旦变异病毒与人类普通流感病毒尚不具备任何免疫力的病毒重组变异,如果造成大规模流行,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规范家禽饲养模式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猪的饲养模式的管理。

6.2 封闭式:选址应远离闹市,高燥、向阳、场(舍)区开阔平坦并有一定的坡度,有适宜于合理布局、通风和污水排放方便,在人用饮水的下方。隔主公路干道300米以上的地方。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布局、圈舍建筑应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窗上设置隔鸟网,地窗等。要设有患病动物隔离圈舍和病死动物污染无害化处理设施,出入口应设有隔离和紫外线消毒间及其他设备,消毒池、沼气池等。

6.3 半封闭式:除应有封闭式圈舍的建筑设施要求而外,应设有活动场,用尼龙网起来的放牧场地,随时保持圈舍环境干燥、空气流通并带有一定的湿度。

6.4 完全放牧式:合理设置育雏室,按要求搭建放牧鸡休息的大棚。内设栖架、补饲的料槽、自动饮水器等设备。还要设置防野鸟、老鼠进入场地的栏。

6.5 网、高床、散养结合模式:可综合上面三种方法设置,并在指定的小区建设养殖。

6.6 成立养鸡(畜)协会:每个乡应有相应的畜牧科技园或成立养鸡(畜)合作社。对每个乡村散养户养殖起一个示范作用,实行农牧结合,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规模化养殖。养鸡(畜)合作社按照“民管、民有、民受益”的宗旨,提高整体养殖水平,树立品牌。为提高质量,要求基地养殖成员按照统一鸡苗、统一饲料(指定生产)、统一品牌(商标)、统一销售的原则组织生产。

7 加强饲养管理

7.1 鸡场管理:平时锁好禽(或猪)舍,仅允许必要人员进入禽(或猪)舍。进入人员着装应干净,或一次性工作服,戴帽子,穿塑料套鞋,或可清洗消毒的鞋子,每天更换消毒池内消毒液,限制一切进出鸡(猪)场的车辆,必要时严格消毒后才可进出。饲养人员不能着工作服、工作靴走出场外;经营商来鸡(猪)场,他的车辆和笼具一定要干净。鸡蛋(或猪笼)不能入鸡(猪)场;凡是进入鸡(猪)场的常用品都需是新或干净的或经清洗消过毒的。

7.2 鸡和水禽以及其他动物要分开养:防止野鸟、鼠、昆虫进入舍内;不得把死禽堆在禽舍外或弃在野外。病死禽要在规定地区进行深埋,扑杀(病死)动物尸体采用焚烧消毒,以烧成灰烬为止也可以。对场地要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粪便要进入沼气池或将粪便运到隔离区掩埋或堆积发酵以及其他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弃置。时刻记住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粪便对服装、鞋、设备、筐等的污染。减少粪便扩散能降低禽流感发生的危险,别让鞋或设备把水禽的粪便带进种蛋、种禽。必须引种时,须在事先了解种群来源地动物疫病情况;引入的种禽应有相应的检疫合格证明。引入后应隔离观察21d以上,确定无疫后再合群饲养。恰当处理好舍内温度、湿度、空气的关系,以避免人为刺激。

7.3 疫情监测工作:要配备专门的防疫员,定期采集血样,做好疫情监测,发现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和处理。对受AI威胁大的鸡群进行疫苗接种。在疫情高发期减少畜禽放养或饲养密度。还要注意的是:目前疫苗研究和应用还尚不深入。由于弱毒疫苗会产生散毒现象,有与野毒发生其基因重组,而产生新的变异株的可能。因此,有很多国家都不提倡使用,目前还没有一种对所有一种毒株都有效果的疫苗,这也给防疫工作增加了难度。

8 合理养殖

加强动物的营养调控,提高饲养水平,增进畜禽机体免疫力。

8.1 合理搭配饲料:提高饲料和添加剂的“名牌化”,一般经质量技术和行业部门认证的饲料,其质量好并符合国家畜禽安全生产要求的都可以充分利用。精、青、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应是:精料50%、青料35%~45%。饲养中严禁添加未经许可使用的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添加剂。但使用效果好的抗生素替代品如中草药添加剂可放心使用。

8.2 科学饲养: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应根据营养需要合理配制日粮。供应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高温季节适当在饲料中增添碳酸氢钠、维生素C、鲜松针或其他抗应激药物;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尽量减少舍内有害气体以避免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畜禽抵抗力。定时定量、定人投料,不要随便更换饲料及饲养方式,禁喂霉变饲料,确保畜禽有良好的体况,以抵抗外界病毒的能力。可自配料,但应严格选择原料,科学配方,须经质量部门检测,其营养成分和有毒有害(农药、霉菌、毒素、重金属元素和不该含有的有毒成分)等物质及病原微生物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家鸡日粮配制:玉米48%、豆粕8%、小麦麸10%、米糠8%、骨粉1%、白水豆(或豌胡豆)4%、荣子饼4%、鱼粉(或蚯蚓粉)5%、贝壳粉1%、磷1%、盐0.8%、大蒜粉1%、生姜粉1%、山楂粉1.2%、松针粉5%。

8.3 适当增加喂中药:抗生素对提高养猪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能起到较大的作用,也能使畜禽抵抗AIV的侵袭。但长期使用抗生素能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引起药物残留。中草药适宜生长的范围广,毒副作用小。某些中草药在防病、促生长方面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应适当栽种利用,如马齿苋、百部、穿心莲、鱼腥草、荠菜、芹菜、艾蒿、仙人掌、黄芪、青蒿等中药,对防治低致病AIV都能起到一定作用,又能促长。中草药对增强畜禽自身免疫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