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2周龄前要做好鸭传染性浆膜炎和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09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452

鸭传染性浆膜炎

流行特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密切关系。鸭舍不卫生、消毒不严、地面潮湿、通风不良、天气突然变化及各种应激因素都会导致本病的发生流行。

5~60日龄的鸭均可发病,2~5周龄发病率最高。死亡率10%~70%不等,雏鸭感染多为急性病,死亡率较高。随着日龄的增加,感染鸭多数呈慢性经过或局部病灶感染,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本病感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通过空气或接触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口感染,特别是以足部皮损伤感染为多。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流鼻液、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晚上更明显。病鸭下痢、排黄白绿相间的粪便。运动失调或转圈运动,部分鸭出现关节肿大,两脚麻痹、瘫痪不起。耐过鸭可导致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多数成为僵鸭,失去治疗价值。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纤维性心包炎或心包积液,心肌表面粗糙,有突出的颗粒。气囊壁浑浊增厚,有时有黄色干酪样物。肝包膜炎,附着明胶或乳脂样凝固的渗出物。腹腔内膜炎,脾肿胀大,有时出现黄色腹水甚至混有血液。脑膜及脊髓软膜充血,脑脊髓液增加。鼻腔、鼻窦可视黏膜胶性浸润或有乳白色液体潴留。

治疗 由于该病原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时最好先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无条件做药敏试验的可采取以下方法:

1.选择两种不同的抗生素交叉用药,如庆大霉素、氨苄西林。

2.选择两种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联合用药。如阿米卡星+头孢噻肟。

3.使用抗生素药物无效时,建议使用三黄汤对水混饮(黄连、黄芩、黄柏等量水煎,去渣对水10倍饮用)。

另外,可配合生物活菌剂使用,效果较好(不能与抗生素合用)。

对于该病的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该病病原的血清型较多,接种菌苗免疫效果不理想,有条件时可用本地菌株自制灭活苗免疫。

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目前已发现三种毒株:1型和3型主要侵害三周龄以内的雏鸭,1型毒力较强,死亡率高达80%以上;3型毒力弱于1型,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0%;2型毒株对三周龄以内的雏鸭致死率较低,而对3~6周龄的幼鸭致死率较高。本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而具有典型的年龄特征,成年鸭很少感染发病。病鸭的粪便、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和工具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

临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很短,24小时即可波及全部鸭群。病鸭开始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羽毛逆立闭目流泪、步行不稳、行动无力、倒地不起、两脚抽搐如游泳状,头向后仰、角弓反张,很快大批死亡。

病理变化 剖检死鸭,主要病变为肝脏肿大,充血发紫,有些肝脏呈土黄色,被膜下有出血点或块状出血灶。脾脏肿大、出血坏死,心冠脂肪、胰脏、脑膜下有出血斑点,肾脏肿大出血,盲肠呈暗灰色,卵黄吸收不全,有的肝脏无明显病变。

呼吸道和消化道无明显肉眼病变。如果呼吸困难,呼吸道常有粘液或出血,气囊混浊,肠道出血,多数由于合并感染浆膜炎、大肠杆菌所致,诊断时应特别注意鉴别,防止发生误诊。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发病鸭群每只注射0.5毫升高免血清或1~2毫升高免卵黄抗体有一定疗效。用中药黄芪、板蓝根、黄芩、茵陈粉碎拌料或提取物饮水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保肝利胆,缓解症状,减少死亡,促进病鸭提前康复。

控制本病的发生,主要关键在于搞好种鸭的免疫。种鸭在开产之前要免疫两次鸭病毒性肝炎疫苗,产蛋高峰前再加强免疫1次,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鸭母源抗体可以保护雏鸭渡过3周龄的危险期。

对鸭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可在1日龄用鸭病毒性肝炎疫苗首免,14日龄再加强免疫1次,可以有效控制本病的流行。但是使用这种免疫程序之后,需要每批鸭子坚持免疫,不能间断。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