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前胃弛缓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是各种因素导致奶牛前胃消化功能兴奋性降低和收缩力减弱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1病因分析
奶牛是多胃的反刍动物,其胃由: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真胃)组成,前三个胃内生活着大量的纤毛虫和细菌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以纤维素为营养来源,它们能把采食进来的粗饲料分解转化成菌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不断死亡的菌体又是奶牛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菌体蛋白)。最后这些分解的营养物质进入真胃后被消化吸收。
其实饲养管理不当是造成前胃弛缓的主要原因,诸如:精饲料饲喂过多,蓄积在胃内,造成整个胃消化蠕动减弱或停止;粗饲料饲喂不足,糟粕类等副产品饲料饲喂过大,长期饲喂劣质或未加工调制的饲草(麦秸、蒿杆、稻草等),或突然由放牧改为舍饲;由适口性差的饲料改为适口性好的饲料,致使牛过度贪食;或饲喂发霉变质的块根、蔬菜青贮都可消化功能降低从而引起前胃弛缓。
当前不少奶牛养殖户为了片面追求高的产奶量,长期饲喂大量精饲料,强制改变了奶牛本身“草食动物”的生理特点。粗纤维减少,打破了胃环境的生理平衡,酸碱度改变,使胃内正常微生物大量死亡或异常繁殖,因而引起前胃功能失调,以至引起前胃弛缓。
当然前胃弛缓也是某些疾病的继发疾病,如:风寒感冒、某些血液寄生虫病、创伤性网胃炎、乳房炎、酮病以及中毒性疾病等。
2 常见症状
奶牛食欲下降,反刍减弱或停止,厌食酸性饲料(包括青贮饲料),精神沉郁,鼻镜时干时湿,体温,呼吸脉搏正常,瘤胃蠕动和肠蠕动减弱。触诊瘤胃内容物成面团状,粪便粗糙时干时稀,并有脱水现象,同时伴随有产奶量下降等。病程长的被毛粗乱,眼球下陷,末梢发冷,消瘦、严重者脱水和酸中毒,卧底不起,泌乳停止。奶牛前胃弛缓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牛喜欢吃草不爱吃料。
3 防治
该病防治要清楚病因,首先是停止饲喂精饲料和劣质牧草,然后通过健胃消食,促进瘤胃的功能兴奋和活力,防止瘤胃异常发酵引起酸中毒,同时根据发病情况对症治疗。
原发性前胃弛缓,发病初期或病情较轻者可用液体石蜡500毫升(食用油也可),大黄苏打片500片灌服,(或人工盐250克,硫酸镁500克,苏打粉100克)前胃泻空后可喂服食母生或复合维生素B以促进牛胃内正常菌群快速恢复。较重者则需同时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10%浓盐水500毫升,以促进胃肠蠕动。发病较长时间,有脱水现象的则需同时补液补糖补钙,即:复方生理盐水1000毫升,10%葡萄糖1000毫升,葡萄糖酸钙500~1000毫升,或加入维生素C 50毫克,维生素B1 30毫克(也可口服补液),每天用药一次,一般连续治疗2至3天可恢复。
如果是由其他疾病继发引起的前胃弛缓则需要同时治疗原发病,诊断时伴有发热等其他病症。需要在补液同时加入抗微生物(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对精神状态差,不思饮食的牛可加入安钠咖或辅酶A及能量合剂或黄芪多糖等。当然也可应用中兽医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也不错,如:针刺蹄头﹑后海﹑交巢以及胃腧等穴位。总之,要根据疾病发展的情况对症用药。
对前胃弛缓的防治上要着重平时的饲养管理,尤其高产奶牛的饲料供给和管理上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并正确认识牛的生理特性,注重奶牛日粮的精粗比、钙磷比,以保证机体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不突然改换饲料和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