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是毛皮动物一种病毒病。主要发生于北极狐、狐狸和水貂的幼子,其特点是爪和躯干皮下结缔组织浮肿和溃疡坏死性病变。
病原体病原体为大型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为痘病毒科成员。
流行特点银黑狐对痘病毒敏感,水貂敏感性低。潜伏的带毒狐狸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疫情常发生的一些狐狸场的老龄狐狸。痘病常在子宫内感染,寒冷季节死亡增加。
临床症状感染的胚胎可能死亡或被吸收。子狐生后虚弱或发病,部分子狐在生后1天~2天患病,重症子狐不能吸吮母乳,无目的爬行,全身皮下结缔组织、尾和四肢浮肿,进一步转为血肿,出现溃疡坏死性病变。银黑狐感染痘病后常空怀。
剖检变化病变初期在四肢,逐渐到全身皮下结缔组织,同时内脏器官也有变化,如心肌弛缓、肝脏出血、肠黏膜卡他性炎症等
防治措施本病尚未解决免疫问题。治疗可肌注抗坏血酸(5%溶液1毫升)和维生素B12(100毫升~300毫升),药品分别注入两侧后肢脚掌。重症病例按疗程隔2天~3天重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