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1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53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母牛分娩后,胎衣在8~12小时内不能自然完全排出即可定为胎衣不下。一般在我国的发病率在12%~30%,有高于40%以上的报道。胎衣不下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恢复推迟和子宫脱导致产后发情延迟、配种受胎率降低,使许多优秀的高产奶牛被淘汰,给养牛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就奶牛胎衣不下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简单介绍如下:

1 病因

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常因饲料单纯,缺乏钙盐或其它矿物质,消瘦,过肥,运动不足等使子宫弛缓。或是由于胎儿过大,胎儿过多,胎水过多等使子宫过度扩张,继发产后阵缩微弱、流产、早产或药物引起产后均易发生胎衣不下。

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常因子宫内膜炎、胎盘发炎造成粘连。或因患布氏杆菌病而使胎盘发炎粘连。

生理上的原因:牛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联系比较紧密。

2 症状

全部不下时常从阴门露出部分胎衣,有时胎衣全部滞留在子宫内及阴道内。

部分不下时如不仔细检查,往往易被忽略,必须检查已排出的胎衣是否完整。

全部或部分胎衣不下时,患畜常表现弓腰努责,阴门排出腐败恶臭的液体,甚至引起母牛发烧,食欲下降,少数牛还会继发四胃变位等。

3 治疗

手工取出滞留胎衣的方法一般不可取,尤其在产后72小时内应尽量避免采取这种方法。因为此时滞留的胎衣仍紧粘于母体宫阜上,手工剥离会对子宫造成较大的危害,会使病牛大出血,而疼痛又会使病牛极度不安,进一步造成剥离困难。并且增加子宫内膜的损伤,进而可导致子宫严重的感染。因此我认为最好采取药物治疗。

3.1 西药治疗

促进子宫收缩: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60~100单位,肌注,2小时后重复一次,使用要早,最好在产后8~12小时注射。

预防胎衣腐败及子宫感染,可每天子宫内置放土霉素20片,或用10%氯化钠500毫升加2万单位四环素粉摇匀后一次灌入子宫,隔2日再灌一次;可减轻胎盘水肿,加快母子胎盘分离;或用洗必泰拴5枚一次放置于子宫内以防胎衣腐败等,出现全身症状时牛体温升高可用10%葡萄糖500~1000毫升,5%葡萄糖盐水500~1000毫升,维生素C50毫升,10%安钠咖20毫升,氨苄青霉素8克,混合一次静脉注射。

3.2 中药治疗

以活血化瘀、祛瘀,促进胎衣排出,下列中药可选用:

方一:益母生化汤加减

当归40克,川芎30克,赤芍30克,桃仁25克,红花20克,益母草5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丹参30克,生草15克。共为末,一次灌服,若体温升高者加连壳30克,二花30克,黄芩30克。

方二:参灵汤

黄芪40克,党参35克,蒲黄30克,五灵脂30克,当归40克,益母草40克,桃仁25克,红花20克,丹参30克,炮姜30克。

加减:瘀血而有腹痛者加醋香附30克,泽兰叶20克,生牛夕20克,外感风寒者加荆芥穗20克,官桂20克。

体会:在产科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经产母牛发生欠配不孕,甚至失去繁殖能力,究其病史,绝大多数曾因胎衣不下而进行过手术剥离。这主要是因剥离时消毒不严,过度牵拉,使子宫粘膜层及至肌肉层发生较严重的损伤。加之术后处理不当,致发生子宫内膜炎,给以后治疗及受孕带来困难。因此,只要每日或隔日子宫内放置抗菌药物即可。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