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鼻腔和鼻窦发生炎症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以流鼻涕、面部肿胀、厌食、腹泻为主要特征。2008年元月,红花岗区某蛋鸡养殖场发生了一起以张口呼吸、打喷嚏和头部肿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为鸡传染性鼻炎,通过中西结合治疗,加强饲养管理,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红花岗区某蛋鸡养殖场是2007年4月新建,6月中旬购第一批鸡苗1万只入场育雏,7月底上笼饲养,110日龄开始产蛋。2008年元月20日发现鸡群采食量下降,部分鸡出现流泪,第三天部份鸡只眼睑浮肿,并有部份鸡只下痢,拉黄绿色稀粪,并开始出现死亡,产蛋率由90℅下降到63℅,一周后死亡达168只。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病鸡初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鸡群采食量下降,面部肿胀、眼睑水肿,部份鸡出现流泪,打喷嚏,流稀薄黏鼻液等;随着病程的延长,一侧或两侧的鼻窦部肿胀,眼睑浮肿,鼻孔流粘稠分泌物,干燥后结成黄色浓痂,有难闻的臭味,呼吸困难,后期出现下痢,拉黄绿色稀粪,产蛋率下降;严重者整个头部水肿,结膜炎,眼垢粘着眼睑,造成暂时失明,食欲、饮水减少或下痢,病鸡呼吸困难,时常摇头,气管出现啰音,张口伸颈或头甩泡沫黏液,咽喉也积有分泌物的凝块,最后窒息死亡。
临床剖检发现鼻腔和鼻窦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大量粘液,窦内有渗出物凝块,眼结膜充血肿胀。病程较长的鸡可见鼻腔、眶下窦和眼结膜内有干酪样物质,面部及肉髯皮下水肿。
3 实验室诊断
3.1 涂片镜检
取病鸡眼、鼻腔、眶下窦分泌物,涂片染色后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阴性球杆菌,菌体周围有荚膜。
3.2 细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采集病鸡鼻腔、眶下窦分泌物直接划线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经37℃,10℅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48小时,形成光滑、突起、淡灰、半透明、直径0.5毫米~1.0毫米的菌落,取单个菌落涂片镜检,细菌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性存在。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饲养密度,将原每小笼中3只~4只鸡调整为每笼2只;改善鸡舍通风条件,保持舍内的空气流通;加强鸡舍内外消毒,减少病菌传播;及时清除鸡粪,降低鸡舍内氨气含量,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4.2 西药治疗
首次量用速服康(复方磺胺嘧啶混悬液)每瓶兑水300克,维持量按每瓶兑水500克,连用4天。病重鸡,用链霉素按20毫克∕千克肌肉注射,每天二次,连用三天。
4.3 中药治疗
每日用金银花1000g、板蓝根600g、白芷 2500g、防风1500g、苍术1500g、黄岑800g、苍耳子1500g、甘草800g粉碎拌料饲喂,连用5天。
用药7天后回防,该场鸡群采食量和产蛋率基本恢复正常。
5 体会
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每年10月份至次年5月份较多发,尤其是12月份至次年2月底是高发期,本次病情发生时正值我区遭遇了五十年难遇的凝冻天气,若不采取及时果断救治,本次病情就损失将进一步增大。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增加机体的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从这起疫情来看,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产蛋率明显下降也给鸡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建议规模场将鸡传染性鼻炎作为规模场的免疫项目。目前,国内使用的疫苗有A型油乳剂灭活疫苗和A—C型二价油乳剂灭活苗,25~40日龄进行首免,每只鸡注射0.3亳升,二次免疫在110~120日龄进行,每只注射0.5毫升,可以保护整个产蛋周期。
该病主要由病鸡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泄物传播,病鸡(尤其是慢性病鸡)和隐性带菌鸡是重要的传染源,它们排出的病原菌通过空气、尘埃、饮水、饲料等传播,因此建立严格兽医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消毒是防控本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