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鸭脱腱症的发生及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01  来源:河南科技报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75
  鸭脱腱症是育雏期易发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因饲料营养不良或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所致,以及由舍内温度偏低、湿度偏大等引起。10日龄以上的雏鸭易发病。

  症状发病初期,雏鸭会出现行走不便,立足颤动,跗关节向内弯曲,时有爬行等姿势,但食欲尚好。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鸭完全不能站立,移动时用跗关节触地,甚至两翼支撑着地面,由此造成肢体磨烂发炎,关节肿大、变形,呈现“O”字或“X”字形。病鸭吃食困难,逐渐消瘦乃至死亡,到21日龄时,发病率上升到50%,死亡率可在10%以上。

  防治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需要:供给雏鸭所需营养成分是防治该病的重要一环。育雏期每公斤饲料中能量要达到2900千卡,粗蛋白质含量为22.00%,粗纤维含量为3.5%,并含钙1.28%、磷0.71%、赖氨酸1.05%、蛋氨酸加胱氨酸0.73%,每公斤饲料中含复合维生素0.2克,并需补充适量的锰和锌。控制温度湿度,降低饲养密度:鸭舍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65%~70%,每平方米养雏鸭7~10只。隔离治疗饲养,补充饲料营养:一旦雏鸭发病,应立即分群治疗,同时以小圈分散饲养,让每只病鸭都能饮水、吃食。同时,应针对病鸭所缺营养成分,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在雏鸭患病时,在每公斤饲料中增加锰50毫克,并按每只鸭饲喂维生素D、维生素、维生素B2各5毫克,连喂7天后减量。此外,应在其饲料中适当补充青饲料和鱼产品饲料。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