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地区发生翻胃吐草的病牛比较普遍,就笔者近年来记录下来的有26例。尤其农村长时间重役经历的牛比较多见。该病一般起病缓慢,先轻后渐重,畜病几天后才引起畜主的注意。
1 症状
主要是吃草、反刍减少,经常口流清涎,多在吃完草后吐出绿褐色草渣及草酱,或在夜间休息时吐落地上,个别牛采食时吐出,每天吐的次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严重者频频吐出有酸臭气味的草渣,有的急剧吐草时低头伸颈,背腰拱起。其他症状多为精神不振,起卧行走缓慢,口色与眼结膜苍白,鼻镜湿润但不成汗洙;触诊瘤胃蠕动减弱,排粪较稀而粗糙。
2 治疗
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
2.1 中药:按虚寒症治疗,补虚健脾。温中散寒,行气降逆。方用:温脾暖胃止呕汤,当归、党参、白术、制半夏、柿蒂、白豆蔻、旋复花各30~60克;砂仁、益智仁、公丁香、木香各22~28克;伏龙肝(布包)15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中归参苓术补虚健脾,豆蔻、益智仁、丁香、伏龙肝温中散寒止哎。半夏、柿蒂、旋复花、砂仁、木香行气降逆止呕。
2.2 西药:小苏打100克,食盐50克、水溶灌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樟脑磺酸钠10~20亳升肌注,每日一次。持续治疗2~3天基本痊愈。
案例:2001年1月19日田坪乡黄贫村X的8岁母牛已吐草半月有余,主诉:该牛半月以前饲喂冰冻的粉渣后开始少量吐草,后来越来越重,现在不但吐草,而且吃草料也很少。检查:T、R、P均正常,遂用上方3日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