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浅析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2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61
 要: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主要感染仔猪或青年猪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皮肤苍白或有黄疽,有呼吸道症状,时有腹泻,有的表现为肾型皮炎。该病在1991年由加拿大学者Clark最先从一种被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新疾病中发现的。随后,美国、西班牙、英国、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也证实了该病的存在。近年来,日本、韩国、泰国、墨西哥、匈牙利、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均有该病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目前,该病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此文是对猪圆环病毒病防治的调研与分析。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病 防治
 
病原
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病毒粒子大小为14~25nm,平均直径17 nm,呈对称的二十面体,无囊膜,基因组为单股环状DNA,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在组织中的悬浮密度为1.37 cm3,沉降系数为52S,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PCV的复制为滚环复制方式,先经过一个双链的复制型(RF),然后由双链的复制型转录和编码蛋白。这种复制方式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的复制方式相同。
PC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该病毒对氯仿不敏感,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PCV能在RK—15细胞上生长,但不能引起细胞病变,但感染的PK—15细胞内含有许多胞浆内包涵体。少数感染的细胞内含有核内包涵体。PCV不能在原代胎猪肾细胞、恒河猴肾细胞、BHK—21细胞上生长。
根据致病性、抗原性和核酸序列的差异,将PCV分为PCV—1和PCV—2。PCV—1无致病性,1974年由德国学者Tischer从多株连续传代的PK-15细胞中最先发现,1982年证实该病毒来源于当初制备PK-15细胞的猪肾组织 。后来证实该病毒只是一种可以感染猪的常规病毒,不会对感染猪造成危害。PCV-2却具有致病性,能引起猪表现多种临床症状。PCV-1基因组全长1759bp,PCV-2全长1768 bp或1767 bp,二者序列间源性小于80%,但PCV-1毒株间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9%,PCV-2毒株间的核序列间源性大于96%。PCV-1与PCV-2都有读码框ORF1,编码病毒复制蛋白。各毒株间的ORF1编码蛋白质序列间源性大于86%,在PCV各读码框编码的蛋白质中间源性最高。现已经证实,PVC有两个主要的阅读框,ORF1和ORF2,二者在长度上都大于600 bp(2)。ORF1是最大的阅读框,编码病毒的复制蛋白(R bp),分子最大小为37KDA,与病毒的复制转录有关。ORF2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可以与PCV-2的抗血清反应,LiuQ等研究表明,位于12-18位及34-41位的氨基酸残基对PCV2-ORF2是重要的。ORF2编码蛋白(Cbp)的两个抗原表位分别位于所编码的氨基酸的69-83处和117-131处,这两处对Cbp蛋白特异的。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
现已证明,圆环病毒病在规模化猪场中流行广泛,血清学调查表明,在德国、加拿大、英国和爱尔兰,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95%、55%、86%和92%,猪II型圆环病毒病的死亡率约为10—30%不等。较严重的地区,猪场在暴发本病时死亡率高达40%左右。在我国,郎洪武等采集了来自北京、河北、山东、天津、江西、吉林、河南等7省(市)22个猪群的559份血消,用ELISA方法检测20日龄未断奶仔猪、1—2月龄断奶仔猪、后备母猪及经产母猪,结果总阳性率为42.9%,抗体阳性率随着猪年龄增长而升高。
据报道,在我国其他省市也有该病流行,在黑龙江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湖南省、云南省的血清学调查表明,猪血滑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63.59%、58.31%、79.7%、63.6%、62.29%、29%[4]。并在检测中发现,猪II型环病毒阳性率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阳性率有一定的相关性,猪II型圆环病毒感染猪群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其它病原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猪II型圆环病病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病原有协同感染。
 
II型圆环病毒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危害
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和保育期仔猪,特别是5-12周龄的仔猪,一般断奶后2-3天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发病率4%-25%,病死率高达90%以上,猪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生长迟缓,采食量下降,被毛粗乱,有的猪出现贫血、皮肤苍白,个别猪出现黄单间疸症状,皮肤和被毛发典,有相当一部分猪只出现呼吸困难、喘气,呈腹式呼吸,少数猪只出现拉稀症状,剖检病变:全身淋巴结异常肿胀,切片均匀的白净,肺脏肿胀,坚硬似橡皮样,肝脏发暗,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发病率为0.5—2%,有时可达7%。在英格兰的一次PDNS暴发,发病率达14%,而死亡率可至30%。最近在上海郊区该病的发病率达11%,而死亡率达40%,该病多发生于12-14周龄。病猪表现为厌食、呆滞、苍白、发热、结膜炎,呼吸困难、腹泻,消瘦。剖解病变为肾脏肿大、苍白、有病灶,成斑澜状,有时出血和水肿,淋巴结显著肿大,腹水、胸腔、腹泻、心包积液、粘膜,浆膜而出血,肺水肿或呈橡皮样,有时皮下水肿、结肠、肠系膜水肿。
繁殖障碍:感染母猪发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母猪的返情率增加,仔猪断奶前死亡率上升,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在死产和新生仔猪出现非化脓性、坏死性或纤维性心肌炎。此外,在公猪精液中也分离到猪II型圆环病毒。
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发生PMWS的仔猪有呼吸困难、肺炎症状,在生长育肥期,猪II型圆环病毒与猪肺炎霉形体、猪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发生协同感染,导致病猪咳嗽、坏死性肺炎、发紫、猪只增重下降等症状。
 
II型圆环病毒的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以发病早期,无菌采取病猪的血清。对病死猪立即无菌采取肺、扁桃体、淋巴结、脾、肾、肝等组织处小块,处理后用PK-15细胞(无猪圆环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等6种病原污染)培养进行病毒分离,在第一代培养时,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为阴性应继续传代,如培养三代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聚合酵链式反应(PCR)检测为阳性,则判定为猪II型圆环病毒分离阳性。
实验室诊断中还可用血清中和试验。该方法具有特异性高的优点,但费时、费力,而且操作繁琐,不能检出感染早期的抗体。ELLSA法其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比LFA的符合率高,且敏感性优于IFA,为我国大型猪场血清学检查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但它对条件要求非常高;Dot—ELLSA的结果比较直观,但操作比较繁琐,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重复性也不一致:进口ELLSA试剂盒的检测程序较为规范化,但需特殊仪器,同时价格昂贵。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实验兽医生物安全措施:认真地对待引种工作,引种不慎往往是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引进的后备母猪应进行严格的检疫,所购买的种公猪、精液必须无II型圆环病毒感染。
改进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合理配制日粮。注意通风与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去势和注射须遵循良好的卫生和消毒习惯。
在猪场内禁养猫、犬,定期驱蚊蝇、投饵灭鼠。搞好种猪群的净化,坚持自繁自养。定期监测,合理制订免疫程序,避免过早或过多地对仔猪免疫,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仔猪的影响。
在猪II型圆环病毒易感期最好不注射应激较大的疫苗,如仔猪副伤寒疫苗、口蹄疫疫苗、气喘病疫苗等,某些可以靠药物预防的细菌性传染病,如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仔猪副伤寒等,可以暂停疫苗注射。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