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我国仔猪生产中,仔猪腹泻仍是仔猪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仔猪腹泻导致仔猪死亡约占仔猪死亡总数的50%以上,有的农村地区甚至高达70%以上,给生猪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仔猪腹泻的防治,是我们每一个养猪人所渴望的。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症状不一。在仔猪腹泻的防治工作中只有详细掌握仔猪各种腹泻病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才能实施综合防治,取得事倍功半的防治效果。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症状
由于仔猪各项生理功能都不完善,外界所有的刺激都会对仔猪产生影响,因此,仔猪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一般根据病因可分为非病原性和病原性两种。
1 非病原性腹泻
非病原性腹泻的病因包括营养和饲养环境的应激。
1.1 营养性腹泻
营养性腹泻主要是指与饲粮营养成份有关的因素引起的腹泻。生产中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乳汁偏稠和缺水。母猪营养好,乳汁偏稠,乳中干物质和乳脂比正常偏高,乳猪食后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出生后3天的乳猪因母乳较稠,乳中的水份难以满足其生长需要,所以必须供给足够的清洁水,否则,乳猪极易因找不到水喝而去喝污水或尿液解渴而引起拉稀。
饲料蛋白质引起仔猪腹泻。因为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主要是消化酶分泌不足及胃内容物PH值偏高(正常PH值为3~4,而此时PH值为5~7),小肠绒毛发育滞后,胃蛋白酶的活性较低,仔猪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差(在诱食时植物蛋白吸收更差),饲料中蛋白质过高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营养因子缺乏引起仔猪腹泻。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铁、铜、锌、硒)或其它必须的营养物质,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腹泻。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或微量元素含量过高引起仔猪腹泻。仔猪胃肠不发达,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如超过4%,会导致仔猪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引起腹泻;饲料中加入过量的铁、锌、钴等微量元素而引起腹泻。
1.2 饲养环境应激而引起腹泻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体温调节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环境温度过低,断奶后母仔分离、伙伴变化、饲料变化、湿度过大和空气不流通、异常气体刺激及环境的变化都非常敏感,一旦以上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因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另外,饲喂霉烂变质、冰冻饲料及未经加热处理的豆类饲料,均易导致中毒性腹泻。
2 病原性腹泻
引起病原性腹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有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梭菌和球虫几种。依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以及寄生虫腹泻。
2.1 病毒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该病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以2周龄以下的猪多发,且死亡率较高,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本病呈现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患病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急剧水样腹泻,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粪便初为白色,随后变为黄绿色,常杂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和气泡,PH值检验呈酸性,腥臭。病猪迅速脱水、消瘦、严重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经2~7天死亡。
猪流行性腹泻:本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不同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它具有冠状病毒所有的形态特征。本病的流行有不很明显的周期性,寒冷的冬、春季节是本病的流行盛期,以1~5日龄内仔猪发病率最高,几乎100%,典型症状是呕吐和水样腹泻,病猪食欲大减,精神沉郁,很快消瘦,严重者脱水致死。
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该病毒对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室温下7个月仍有传染性。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等应激因素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发展,所以,秋、冬季和早春季节本病较为多见,各年龄的猪均易感染,2周龄以下的乳猪感染率最高,且死亡率也高。病猪初期精神委顿,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常有呕吐。而后迅速发生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色黄白或暗黑,腹泻越久,脱水越明显,严重脱水常见于腹泻开始后的3~7天。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仔猪的胃壁弛缓,胃内充满凝乳块或乳汁,小肠肠壁菲薄,半透明,内容物呈液状,灰黄色或灰黑色。有时小肠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2.2 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孢、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该菌是猪肠道后段的常在菌,但有一些特殊型的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主要侵袭幼猪,导致严重的腹泻和败血症。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致病性大肠杆菌所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猪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按其日龄分为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两种。
仔猪黄痢:又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发生在出生后1~5日龄。是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以腹泻、排黄色粘液的粪便为特征。本病分布很广,凡养猪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管理环境与该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气温过低,舍内保温不良或过于潮湿(湿度超过80%以上),母猪奶水不足均易诱发本病,所以在春秋昼夜温差较大时和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病率明显上升。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10日龄后发生,是10~30日日龄仔猪的一种常发病、多发病。此病菌常存在于猪的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发病。当猪舍卫生不好,气候骤变,母猪的奶汁过稀过浓,造成仔猪抵抗力下降时变会发病,此病高度传染,一窝小猪中有1头腹泻,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很快传播。其典型症状是:腹泻,排白色、糊状、腥臭味稀便,肛门周围被稀便污染,喜欢钻进垫草卧睡,慢慢消瘦而死亡。病死率的高低与饲养管理及治疗情况有直接关系。
梭菌性肠炎:又名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病原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或称C型魏氏梭菌)革兰氏阳性,为有荚膜、无鞭毛厌氧大杆菌。本病多发于1~3日龄的新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而4~7日龄仔猪即使发病,症状也较经微。病猪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
猪痢疾:本病是由革兰氏阴性菌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大小猪都感染发生,多发于2~4月龄仔猪,季节性不明显,呈缓慢传播,流行期长,易复发,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体温正常,但病初略高,泻出的粪便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常呈胶胨状。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
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无明显季节性。呈地区流行性散发,是猪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不产生芽孢,有鞭毛,本病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病猪体温略高,表现急性败血病和剧烈腹泻,粪便恶臭,肛门、尾巴、后腿等处粘污含血液的粘稠粪便;慢性者反复腹泻,粪便呈淡黄色,淡绿色不等。恶臭,皮肤可出现紫斑,剖检可发现盲结肠有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假膜。
2.3 寄生虫性腹泻
目前,造成仔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球虫病。6~10日龄的仔猪易感。在7~8月份,当阴雨天多,空气湿润,气温变化大,猪舍潮湿,很适合球虫的繁殖,极易暴发球虫病。感染猪开始拉黄褐色至灰色的糊状粪便,一两天后继而变成水样腹泻,腹泻持续4~8天直到严重脱水。在混凝土地板或板条的产仔房内,仔猪球虫病发病率几乎可达100%,在木板地产仔房内发病率也较高,患猪死亡率为20%左右,死亡率高低取决于是否同时有继发感染和环境应激因素。
鉴别诊断要点
腹泻特别是病原性腹泻的诊断要依靠实验室才能最后确诊。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因和一定的年龄特征,结合临床症状,便可作出初步诊断。如生后第一、二天发生的腹泻可能是大肠杆菌病,梭菌性肠炎,低血糖症等。球虫性腹泻最早发生在5~7日龄。而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副伤寒菌病引起的腹泻通常发生在一周以后。猪痢疾2~3月龄多发。大肠杆菌和低血糖症见于一窝猪中最小的猪先发,而梭菌性肠炎则见于一窝中最大的和最健康的猪。1日龄以上各种年龄仔猪发生急性严重的腹泻是伪狂犬病和传染性胃肠炎的典型特征。而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虽然不太严重,但可发生于各种日龄的仔猪。
腹泻一般都是整窝发病(梭菌性肠炎除外,只感染一窝猪中的少数猪)。出现腹泻病例,首先要明确是个别的还是群发的。暴发性、传播迅速的腹泻常与病毒感染有关,粪便PH值多呈酸性。而隐性发生、慢性传播并随时间加重的多是细菌和寄生虫病。粪便多呈碱性。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导致仔猪腹泻的因素非常多,在临床上这些因素又往往是混合存在的,在致病作用上又出现互相促进和诱发的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原因,对仔猪腹泻的防治采取综合全面的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必须注意的是:仔猪出生后,各方面的生理机能都不健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差,内外环境的细微变化都会危及仔猪生命。因此环境上一定要注意保温,提供仔猪适宜的温度;内环境上注意体液平衡。脱水是腹泻常见的症状,也是导致仔猪内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的变化危及仔猪的生死存亡。当腹泻仔猪失其体液的10%即面临死亡。因此对腹泻仔猪应迅速进行补液疗法,以防止脱水和酸中毒,保持内环境平衡。补液通常有口服补液和腹腔注射补液两种。轻微腹泻或腹泻早期宜口服补液;中重度腹泻或腹泻晚期宜腔注射补液。常见的补液处方是: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5%葡萄糖水,生理盐水等。
不从疫区或病场引种,坚持自繁自养,以免传入疾病。
定期用消毒剂对猪场进行消毒,平时严格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猪场,严防带进传染源。从外地引进猪必须隔离观察,给断奶仔猪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消除各种发病诱因。
1 营养性腹泻的防治
乳猪生后30~60分钟内保证吃上充足的初乳,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防治低血糖症引起的腹泻;保持母猪正常体况,不使乳汁过稠,乳脂偏高而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配制营养全面、营养素比例协调的仔猪饲料。合理选择仔猪日粮原料及蛋白质含量。在能量饲料方面,主要选用易被仔猪消化吸收的饲用价值较高的乳制品——乳清粉、乳糖等进口原料。同时选择优质玉米,将其膨化或熟化制粉,以降低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作为断奶仔猪能量饲料另一个较好的原料。在蛋白质饲料方面,主要选用脱脂奶粉、喷雾干燥猪血浆粉、乳清蛋白浓缩物、鱼粉、喷雾干燥血粉、喷雾干燥鸡蛋粉、膨化大豆、膨化豆粕以及大豆深加工产品(如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在原料选择上,豆粕(或豆类),最好进行膨化或加热处理,并将蛋白质含量降到20%以下;如果添加动物蛋白饲料,则饲粮蛋白含量可以达到20%。考虑到生产性能,在降低饲粮蛋白质时一定考虑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及色氨酸的含量和比例。注意维生素、矿物质的添加量,尤其是维生素,容易受温度、湿度以及饲料中重金属离子的影响而氧化分解失效,应适当添加保护剂量,以确保饲料中有足够的有效成分。
添加酸化剂。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了酸化剂在仔猪日粮中应用效果,但添加效果与酸化剂种类、日粮类型、断奶时间有关。就剂型而言,以包膜或颗粒型酸化剂为好,此类酸化剂承载能力强,对设备腐蚀小;以酸化剂种类来说,有机酸效果优于无机酸,适口性好,但添加量应大一些,如柠檬酸的添加量,欧美国家高达2%~3%,国内则为0.5%~0.8%。目前国内外多使用复合酸化剂,如美国的速酸肥、西班牙的乐达酸以及国产的资源颗粒酸等效果比较稳定,添加量也不大,一般为0.1%~0.3%。
添加酶制剂。乳仔猪内源酶分泌不足,适当添加外源酶有助于饲粮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研究和实践证明:添加蛋白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及用木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并减少营养性腹泻。但因目前使用的酶制剂多对高温制粒比较敏感,限制了它的使用。研究显示:添加酸化剂和酶制剂具有协同作用,与高铜也有累加作用,综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要好得多。
2 应激性腹泻的防治
提前补饲,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一般在7日龄左右即可进行补饲,仔猪在断奶前胃肠道等消化系统得到锻炼,促进相关酶的分泌,加强对饲料蛋白尤其是植物蛋白的免疫耐受性,以适应断奶后采食。
加强管理,减少环境变化造成的应激,保持舍内温暖和一定的湿度,避免温度骤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干燥。
逐步断奶,移母留仔,为防止断奶及分群应激,应逐步断奶,并尽量减少分群,将同一窝仔猪分在一起。具体措施为:白天将母猪隔离,夜间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在此期间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逐渐换料。
添加抗应激添加剂。研究证明在仔猪料中添加有机铬具有缓解应激作用。另外,酸枣仁、五味子、朱砂等中草药也有良好的安神、抗应激作用。
添加谷氨酰胺。近年来,研究发现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酰胺是断奶仔猪肠细胞代谢重要的能量物质,对维护断奶仔猪肠道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保护肠道免受细菌和毒素的侵害也有积极作用。
3 病原性腹泻的防治
3.1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目前国内外都没有治疗病毒性疾患的特效方法,因而,病毒性腹泻重在防而不是治。
免疫接种:口服灭活疫苗或弱毒苗效果不稳定,最好产前对怀孕母猪进行注射免疫,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目前市场上有传染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及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使用效果尚好,对流行过该病的场,在冬春季节对保育期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治疗:由于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疗法,对于患病仔猪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
3.2 细菌性腹泻的防治。随着集约化养猪场增多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污染越来越严重,以及不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和含抗菌药物的饲料添加剂,使许多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养猪业的主要问题,困扰仔猪培养的最大问题就是细菌引起的腹泻。鉴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防治仔猪细菌性腹泻应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个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添加微生态制剂。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调节仔猪肠道内微生物菌落平衡,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预防畜禽疾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解决办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尚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
在饲料中添加高铜、高锌。高铜有抗菌作用,并能减少畜禽消化道内球虫数量,从而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高铜的添加量在250ppm时达到最佳效果,过低达不到理想效果,过高会有副作用。高锌在降低仔猪腹泻方面也得到证实,添加3000ppm氧化锌具有防腹泻效果。
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导致细菌性腹泻的既有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痢疾密螺旋体、沙门氏菌,又有革兰氏阳性菌魏氏梭菌,在添加药物时既要添加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如硫酸粘杆菌素(一般添加量是10%的硫酸粘杆菌素300克~400克/吨饲料);也要考虑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如吉它霉素、黄霉素和金霉素等药物。应该注意的是,由于长期使用一种药物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应该合理搭配并注意轮换用药。治疗细菌性腹泻西药制剂如磺胺类和TMP、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痢菌净等。
3.3 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主要是球虫引起的腹泻。球虫腹泻主要与温湿度、卫生不良、粪便蓄积等环境及管理有关。防治措施是:保持仔猪舍清洁干燥,产房采用高床分娩栏。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进行防治。常用药物有聚醚离子类抗生素如盐霉素、拉沙里霉素,化学合成药物如克珠利、氯苯胍、百球清以及磺胺二甲嘧啶等药物。添加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由于球虫易产生耐药性,应注意轮换用药,一定要足量添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乳仔猪各方面发育不健全的特殊性,对内外环境较敏感,许多因素都可能诱发腹泻。在防治时,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任何希望一种药或一种措施就能包治百病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虽然导致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但最初都与管理不当有关。因此在防治仔猪腹泻的诸多措施中,全面提高并规范乳仔猪养殖日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