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区某种鸡场饲养岭南黄肉种鸡1500只,在175日龄时出现每日零星死亡的情况,经我动物疫情测报站进行临床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坏死杆菌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流行病学调查
1 既往病史
本鸡场一年前饲养的肉种鸡曾发生过坏死性肠炎病例,患病鸡已于年初淘汰,鸡舍经多次消毒、空置后使用。
2 现病史
患病群鸡系岭南黄肉用种鸡,进行过2次鸡沙门氏菌净化,长势良好,一直未发生疾病,育成期成活 率为96.4%。2006年8月,鸡群中突然出现死鸡2只,检查鸡群整体精神好,食欲正常,粪便无异常,未引起重视,此后2天每日死鸡3~5只,死亡鸡营养状态良好,送病死鸡进行实验室诊断。
病理剖检
剖检死鸡及濒死鸡,主要病变在肠道,小肠肠管充气扩张、增粗,肠壁增厚,直径约为15~18mm,外观呈黑绿色,肠粘膜覆盖一层黄绿色的伪膜,有的病死鸡肠粘膜有红色的出血点和大头针帽大小的黄白色的坏死点。肝脏肿大,表面出现黄白色压痕,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
实验室诊断
1 涂片镜检
取病死鸡肝脏、脾、肠粘膜触片,革兰氏染色,油镜检查,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的粗大杆菌,肠粘膜触片中可见呈卵圆形的球虫卵囊。
2 球虫卵囊检查
取小肠扩张段内容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收集卵囊,用载玻片与液面接触进行镜检,可见大量卵圆形的球虫卵囊。
3 细菌分离培养
取肝、脾、病变肠段内容物接种于厌氧肉肝汤,37℃培养24小时,肉汤混浊,产生气泡。取上述病料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血琼脂营养培养基37℃经厌氧培养24小时,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隆起、表面光滑的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溶血环。挑取上述培养物和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单个或成双排列。
4 生化试验
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糖发酵管,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硝酸盐试验和硫化氢试验阳性。
5 药物敏感试验
按常规纸片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氟苯尼考、氨苄青霉素高敏,新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中敏,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治疗
全群采用0.3氟苯尼考饮水,饲料中加入治疗量的克球粉拌料,同时辅以电解多维,对鸡舍进行粪便清理,加强通风和消毒,4天后死亡停止,6天后鸡群恢复。
讨论
1 坏死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本鸡场2005年饲养的肉种鸡曾在190日龄时发生坏死性肠炎,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本批鸡发病日龄略小于上批鸡,发病季节均为炎热的八月,这可能与气候炎热,鸡群抵抗力降低有关。
2 该鸡场采用网上平养的饲养方式,饲养多批种鸡均未发生过球虫病,本批鸡并发球虫病,与球虫卵囊造成肠粘膜损伤有关。
3 临床上,坏死性肠炎和球虫病常同时感染某一鸡群,发现一种或两种病原而作出诊断时,应注意进行鉴别诊断,以免误诊,贻误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