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肉鸡出栏率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1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526
近日,笔者走访了本地较大型肉鸡饲养专业户,发现有些饲养户肉鸡出栏率较低,对肉鸡出栏率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其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科学防治不当引起肉鸡发病率高,造成死淘数量增加。发病鸡群大多为大肠杆菌感染和慢性呼吸道病;其次是感染了沙门氏杆菌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发病。大肠杆菌病多发生在17日龄以后;慢性呼吸道病及肾传支多发于21日龄以后;禽沙门氏杆菌病多发生在育雏期1~12日龄。死淘率多以大肠杆菌病与慢性呼吸道病为多,约占总死淘率的80%,个别鸡群死淘率高达30%。
发病与死淘原因分析
  1 消毒不严格
  从调查对象可以看出,主要的饲养户是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户,大部分使用火碱、烟熏、广谱消毒剂等消毒措施,但因周围环境污染,空栏时间短,消毒不彻底等因素,致使病原存在与传播。据调查,凡新建鸡舍或采取定期消毒程序的养鸡户,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这说明消毒灭原工作是关键环节。
  2 通风不良
  养鸡户绝大多数利用塑料保温棚养鸡,特别在冬春季节,舍内与外界温差变化大,为了保温造成通风不良;有的由于过度通风造成温度不均匀,加之预防接种疫苗等应激刺激,极易引起鸡群发生以呼吸道为主的疾病。
  3 免疫失败
  肉仔鸡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后,仍发生类似的传染病,主要原因是免疫程序不合理和疫苗保管使用不当,剂量不准确,点眼不确切,饮水免疫时控水时间短或饮水量不当等问题。
  4 用药不当
  一是大部分养鸡户长期用药单一,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造成发病后投药量过大,引起中毒。二是长期连续用药,不仅造成药物中毒,也打破了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引起肠道病不断,增加了养鸡的成本,据调查,有些养殖户每只鸡投药超过1.6元。
  5 诊断治疗不及时
  部分养鸡户在鸡群发病后仅凭经验来诊断,往往造成误诊、用药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不仅失去治疗最佳时机,还增加了养鸡成本,加重了病情,增加了死亡。
上述调查分析说明,疾病是影响当前肉仔鸡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在加强科学防治措施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实行综合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1 严格执行消毒程序
  鸡舍的空栏时间应不少于15天,进雏前可先用火碱水清洗,再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在进雏当天选用广谱消毒剂消毒后再放雏;以后每间隔5~7天消毒一次,后期因舍内灰尘较多,可进行饮水消毒。饲养用具要经过彻底清洗消毒后再使用。为避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要选用多种消毒剂交替使用。
  2 控制好环境条件
  育雏前期着眼点是保温,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在接种疫苗时舍内温度以稍高为宜;后期管理以通风为主,消除舍内的氨味及异臭味,以闻不到氨味、异味为宜。粪便污物及病死鸡要在下风偏僻处采取堆放发酵和深埋消毒以进行无害化处理。实践证明,凡通风好、内外环境清洁的鸡舍,可有效地防止或缓解呼吸道等传染疾病的发生。
  3 保证免疫质量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科学免疫,在接种疫苗时要严格掌握剂量,确保免疫部位准确,特别是饮水免疫时,控水时间应不少于3小时。
  4 及时正确诊疗,合理科学用药
一是可根据肉仔鸡育肥阶段各种病的易发日龄进行提前投药预防;二是发现病鸡要及时确诊,及早合理用药医治;三是对某一病原在用药时可选择多种药物交替使用,防止其产生抗药性。在鸡群发病期,除合理投药防治外,还要加强环境改善和消毒等工作措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