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此病,此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突然,发病率高,肉鸡高达90%~100%,死亡率一般在10%~70%,是对规模化养鸡场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2005年4月份,沈阳市于洪区某父母代肉种鸡场饲养的7周龄育成鸡群爆发了以气喘、咳出血样物和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并呈流行趋势,经综合诊治为传染性喉气管炎。
1 发病概况
该场饲养的鸡是于2005年3月1日在上海某集团祖代种鸡场引进,第六周转入育成舍网上平养,按正常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但因该场所在地区多年未曾发生过本病,故在制定免疫程序时没有将传染性喉气管炎列在程序之内,鸡只抵抗力低。到43日龄时个别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咳嗽,张口呼吸,有的鸡睑肿,有的甚至咳出血样物,食欲不振,次日病鸡增多,发病率达20%,病初以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液盐饮水,治疗无效,到第二天死亡率达1.5%。
2 临床症状
病鸡鸡冠呈紫色,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蹲伏在墙边或靠近料槽两边,呼吸困难,有的伸颈张口喘气,频频甩头,甚至有的咳出带血的粘液,气管啰音,拉稀,体温升高,嗉囊干瘪,严重病例,窒息而亡。
3 病理剖检变化
对6只病死鸡进行了病理剖检,眼观病变主要集中于喉头和气管上段。病初该组织呈粘液性炎症,粘膜肿胀增厚、混浊、明显病变是喉部及气管上1/3粘膜处出现黄白色干酪样伪膜粘附,有的将喉头堵塞,有的气管处有出血条,肺轻度淤血。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用药史初步诊断为传染性喉气管炎。因现场鸡病情严重,初诊为传染性喉气管炎,便立即采取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后经实验室诊断,采取喉部黄白色干酪样分泌物作抗原与已知的阳性血清做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呈明显的沉淀线,从而进一步得到确诊。
5 治疗情况
5.1 疫区内
5.1.1 对发病鸡群紧急接种。在该批鸡46日龄时,用英特威公司生产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苗点眼、滴鼻(或滴口)各一滴进行紧急接种,每滴为0.05ml。
5.1.2 严格消毒管理。对所发病鸡舍内外环境采用0.3%的百毒杀液每日彻底喷雾(原用“阳光一号”)连喷5天,控制继发感染。同时对进出车辆,用具等严格消毒,工作人员勤换工作服,消毒。
5.1.3 在配料中另加多种维生素3~4g/50 kg,同时饮水中加入倍量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1%),连饮7天。
5.1.4 对每只病鸡肌肉注射青霉素10万单位、链霉素3万单位、病毒灵1毫升,3次/日,连用3天。
5.1.5 加强通风换气,营养全价,光照充足。
5.2 安全区
5.2.1 对安全区所有鸡只也采取紧急接种,以防发病舍传染。
5.2.2 加强营养浓度,讲究饲料质量,并注意采食饮水。
5.2.3 对安全区饲料中加多维、甘华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进行预防。
5.2.4 加强封锁、消毒、禁止工作人员乱串舍,用具车辆等严格消毒。
5.2.5 坚持舍内通风,保证空气清新。
5.3 结果
注射疫苗后3天,部分鸡开始出现轻度的结膜反应,除病重鸡接种后病情加重,有的引起进一步的死亡,多数均获得了保护。安全区内的鸡只未感染此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6 讨论
6.1 发病原因
综上所述结果可以认为此次发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点是鸡雏带毒,据后来得知该批鸡父母代(即祖代鸡)曾注射过ILT疫苗,本身是带毒鸡,其后代可能带毒,应注射ILT疫苗。而该场对这批鸡没有在该免疫日龄注射,导致本病发生。第二点重要因素是饲养环境。该场位于公路旁,装载不同物品的车辆经常在此路经过,场内防护及消毒设施很不规范,鸡舍卫生环境差,育成舍采取全进全出式,鸡粪一次性清除,氨味大,且通风不良,没有坚持带鸡消毒,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诱发本病发生。
6.2 发病后的危害
据初步统计此次发病的鸡共死亡600多只,死亡率达6%以上,每只鸡雏进价12.5元,长到43日龄,粗略估计成本大概有28~35元,经济上就损失了16800~21000元,从长远考虑还远不止这些。
ILT弱毒苗必须结合当地疫情状况慎用,许多地区的传染性喉炎流行与使用疫苗有关。目前国内外生产的ILT疫苗有两种,灭活乳油苗和活苗,但以活苗中弱毒苗较多。注射此种疫苗,相当于向该地区引入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会扩散到该鸡场周围的其它养殖场。该病毒长期存在,没有较好的措施,一般不容易彻底根除。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播快,环境条件“适合”,其损失将非常严重。
6.3 防治的有效措施
6.3.1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彻底消毒,切断传染源。实践中应至少保证对生产区、鸡舍(带鸡)每周1次彻底消毒。料糟、用具应经常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百毒杀、菌毒畏、瑞达一号、阳光一号、保洁尔等,每隔2~3个月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用具的活动和搬运。尽力控制鼠类、昆虫和野鸟,一切禽畜鸟类不准进入鸡场。
6.3.2 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断一定要及时准确。本病影响产蛋率,侵害喉头、气管等组织,影响鸡只健康状况,并造成鸡只死亡,给养鸡业造成严重危害。
6.3.3 治疗上一定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现今本病仍未有效的药物治疗,营养、环境、抗菌药、多维等要综合防治。发病早期用ILT疫苗紧急接种效果更明显。另外发病中鸡体抵抗力降低,要防止新城疫的继发感染,可用百毒杀、瑞达一号、阳光一号等消毒剂每日对鸡舍进行环境消毒,来控制继发感染。
6.4 疫苗使用应规范。使用疫苗时要严格遵守厂家的说明,正确地稀释疫苗,在规定时间内用完,防止失效。不要用饮水或喷雾的方法接种,采用厂方提供的点眼滴鼻用的滴管,并保证一滴不漏地得到足够剂量的疫苗,以保证免疫接种效果。接种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疫苗病毒向附近其他鸡场扩散。
6.5 引种时必须从确定无疫病的鸡场引进,以切断传染病源。
6.6 加强饲养,提高营养浓度,可向料中加电解多维,提高免疫力,缓解应激。
6.7 坚持舍内通风换气,及时清粪,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暖。
6.8 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尽量把损失减至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