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禽流感防控非接种免疫的实践与探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1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38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种畜禽疾病递增,特别是对2004年、2005年禽流感较为严重的流行,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养殖户实行强制免疫:“宁肯错杀三千,不能放走一个”;有些国家甚至还动用了军队,弄得整个世界草木皆兵,但是问题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笔者认为,各国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仅仅是为了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扩散,是一种治表不治本的行为。
有报道,超剂量使用马立克疫苗会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有报道,饲料中蛋白、能量过高,会引发几种病的发生;有报道,不接种疫苗,它们不一定会发病,接种疫苗,也不能保证它们一定不会发病。
云南省曾一度马立克病时时发生,众多厂家为了推销自己的鸡苗,在养殖户中有过不成文的规定,只要爆发马立克,都由厂家赔偿,而厂家为了得到客户,担心疫苗的质量未过关,超剂量使用,按疫苗说明剂量的一倍、两倍甚至更高注入鸡体,其结果,还是逃不掉发病的结果,所以,时有厂家与养殖户发生纠纷。
  而养户们在饲养的过程中,只要鸡群出现病状,解剖时发现肝脏肿大,就往马立克上想,一般技术员也会不假思索地给出结论:马立克病,找厂家。
  据调查,在云南省,绝大多数爆发“马立克”的养户,在前期,总会出现传支、传鼻等原因后,再出现“马立克”现象。通过多次临床剖检,发现其表现症状与马立克、白血病虽然有着相同之处——消瘦,但据观察,法氏囊既未象马立克那样萎缩,也不像白血病那样有肿瘤(除高海拔地区以外,其他省市少见),而很多症状倒与结核病有相同之处,于是,我们到医药批发市场购买针对治疗结核病药物进行试投某养户,结果,出现奇迹:投药第二天,肝的肿大开始消退,死亡率逐步下降,三到四天,肿大基本恢复,再改用呼吸道药物配合治疗,一周龄内停止死亡。
消息传开,笔者即刻成了治疗“马立克”病的能手,上门求治者不断。有治疗记录的,在昆明、思茅、楚雄等市区,总计有17家,除思茅地区一家是真正的马立克外,其他基本治愈恢复。
在养殖行业中,有一批服务众多中小鸡场的打工技术员,其中有少部分为了自己的名誉,能讲究职业道德,严格的按照防疫程序进行管理,却忽视了所在鸡场历来的发病史,没有考虑每栋鸡舍的通风、坐向、环境等地理因素,单在程序上加强免疫,加大疫苗和药物的使用剂量,其结果毫无作用。此时,他们也只有把责任往疫苗生产厂家推,认为疫苗质量没过关,而有些厂家也说不出所以然,只有自认倒霉。
  在云南昆明等地,消费者喜欢鸡油带黄色,那么养殖户可在饲料上想办法,让鸡油变黄;四川成都等地,消费者喜欢公鸡的鸡冠(大红裂冠),那么,养殖户可在药物上想办法,让它只长鸡冠;湖南怀化等地,消费者认定小脚鸡就是土鸡,那么养殖户则可在品种上做文章,如此等等,误导消费者。作为养殖户,他们从事养殖其目的,就是要赚钱,牟取利润,而市场的无序竞争,迫使他们往往在非正常手段上去想办法。要培育出真正的油带黄色、大红裂冠的土鸡,不到150日龄以上,是无法达到的,所以,不动脑筋,不想办法,养户们是无法从中获取利益的,所以,他们为加速出栏,达到标准上,绞尽脑汁,这样的做法,大大加速了各种疾病的爆发。
  为了利润,为了鸡群的安全,新城疫、传支、法氏囊、禽流感等一系列疫苗,在一个60~70天甚至30~40天的小小鸡体上无所不做,而且大部分还有二免。他们有没有想过,在接种近一周龄内,禽体的自然抗体会直线下降,由此又加大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现一只1.5千克左右的商品肉鸡的药物成本,在一元钱/只,已不足为奇,有些鸡场,明天鸡上市,今天还不敢停药,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给消费者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饲料行业竞争也十分激烈。他们应养殖者所求,鸡长得越快越好,所以厂商们尽可能的加高蛋白、能量与各种添加剂的配比。他们良好的饲料配方,在内地低海拔地区,其负面作用不太明显,但在高海拔地区就明显表现出来了。
  2002年在云南某饲料厂,从内地某饲料厂得到一套内地认为较好的饲料配方在云南生产,其结果大相径庭:养户经常反馈死鸡,容易出问题,对厂家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笔者在一次偶然机会,向这个厂家建议,将饲料配方的蛋白能量下降1~2个百分点,由此,该饲料厂家降低了生产成本,反馈良好,饲料销售上业务大增。
  合理降低饲料的蛋白和能量,遵循自然的规律性管理,在实践中发现,其抗病能力一定程度上,还高于传统化养殖模式,其饲料成本(150日龄以上),不但可以打破农村长期以来斗米斤鸡的传统,还可与加速出栏程序化养殖(60~80日龄)的饲料成本比美。
  十多年以来,以缩短生产周期为目的的集约化生产,虽然带来了众多细菌病毒的流传,但是也给传统的养殖带来的一定的好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用母鸡孵小鸡的数量逐步减少,在很多城市,出现一批专门养脱温鸡销售的专业户,他们将雏苗采购进来,经过十天半个月的育雏,大多数经过一次新支二联苗的免疫后,再销往千家万户,也就是现在到处看得到的,在很多城乡接壤区,几只、十几只,有的几十只鸡,它们与人和睦相处,它们的主人所追求的不是让它们去赚钱,不去用那些高蛋白饲料,也很少有人再用疫苗药物去替它们防病,更谈不上消毒隔离,它们很少得病,相应十多年前农村年复一年的鸡瘟在许多地方已经基本消失,那么这又说明了什么,是否告诉人们,一般地方常发性鸡瘟,只要合理的使用疫苗免疫一次,以增强鸡的自然抗体,遵循自然规律饲养,长期的观察发现,鸡本身的疾病抵抗力是相当强的。
  在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传统养殖数量少,减少了相互传播的机会,鸡的群体越大,那么病的爆发率越大。我们认为,这对高蛋白、能量饲养的群体是对的,但是,如对保持平衡生长的鸡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长期的养殖生涯,无数次亲身经历与目睹,在鸡有病、超短时连续使用疫苗、质量问题、应激过大、使用不当,等等原因,都有可能使用什么疫苗发什么病的可能出现。
那么,怎样才能少用疫苗,基本保证不用抗生素,又能够保证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的课题。
  人们不难发现,十多年前,农村年复一年鸡瘟的发生,扫荡性的死亡,但是,往往在死亡圈中的某一区域,所养的鸡却是安然无恙,通过多次现场考察发现,是植物与环境的原因所在,有效地抵御了外来野毒的侵袭。
  在养殖区域内,只要没有母源体带来的垂直感染,合理地将有效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布局形成气压与气流的巧妙结合的正比关系,无形的组成一个庞大的天然屏障,外界野毒的流动传播是无法侵袭的。
  2003年以来,笔者曾在滇、川、湘三省经历过几例养户爆发疑似禽流感的过程(其中有两例通过国家检测),他们的前因后果,让我们发现,禽流感病毒爆发虽然来势迅猛,但暂时看来它的发病基因与新城疫等病毒还是有着实质性的区别。鸡在某种因素条件的作用下,会对禽流感病毒产生一定的抵御能力并能顺利有效的度过感染期,也由此以及多次探索总结认定,禽流感防控,非接种免疫是可达到切断病源的目的。
  有了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我们所到要生产之处,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发病规律,合理的制定养殖免疫程序,合理的种植植物,合理的降低饲料蛋白能量,加大粗纤维的配比,促成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使多种细菌在体内难以停留,使身体生长与心肺发育达到平衡,场地从未带毒的,一般不依赖疫苗,以减少应激与增强自然抗体为目的,长期存栏数万只,批量上万只生产,多年来,从未发现鸡的大片死亡现象,同时,还经历过附近(数十米)养殖户鸡全部死完的考验(云南昆明被强制接种禽流感疫苗爆发禽流感除外),由此可以说明,缩短生产周期,就是连续使用疫苗,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病毒是不断在变异的,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使用科学,才是一个切除病原的根本。
  2005年禽流感大肆流行时,人们首先归罪于大雁候鸟的传播,对此进行大面积的强制免疫,很多地区在实施这一过程中,不管青红皂白,有些已经在上市的鸡,也不按疫苗说明,(上市前28天禁止使用的国家规定)被强制接种,这是否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损害,给人感染禽流感带来一定的隐患?
  经常从事蛋鸡、种鸡饲养的人,不难注意到几种疫苗(油乳剂)免疫时,肌注部位有一小坨要到7~15天才能被吸收完毕,如在日常生活中未吸收完的肌注部位,被人吃了,肯定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程度如何,就无法得知了。
  禽类疫苗,在正常环节下使用,场地野毒不太强的情况下,对使用的一批鸡肯定能起到一定的免疫作用,但也有一定的负面因素产生,不顾所在区域有无病史,不顾病源的所发规律与季节,不顾疫苗的使用规定与剂量,盲目地使用,那么会不会而因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006年初,湖南绥宁一女青年,在广西打工,从未有过与鸡接触史,返回家不到一星期,就得了人感染禽流感而死亡,那么她在家短短的接触几天鸡就死亡,实在让人难以相信,禽流感的潜伏期、感染期都有一定的时间,她的病因何来?亲眼目睹像很多直接养鸡者,多次经历过禽流感的爆发,却很少有人感染禽流感,人感染禽流感是否除直接与鸡接触外,还有其他原因呢。
  讲句不该讲的直白话,人类如果心里平衡,不过于追求快长快大快出栏的生产,合理的降低饲料营养标准,让禽类保持生态平衡的生产,那么,将面临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兽药厂倒闭,工人下岗,让禽类像水果那样,达到自然成熟期采用,那么,消费者也就不再担心有药物添加剂的残留,而安全食用到真正营养的鸡,保证的人类的健康。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