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原因
1.1 高能低蛋白日粮及其采食过量
高能饲料中含糖丰富,鸡采食大量以玉米为主的高能饲料后加速了肝脏脂肪的合成,而肝内脂肪须在肝中形成脂蛋白运出肝脏,此时若日粮中蛋白质缺乏,尤其是富含蛋氨酸的动物性蛋白缺乏,使肝内氨基酸供应减少,不能合成足够的脂蛋白来转运肝脏中的脂肪,从而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大量沉积引起脂肪肝。通过调查发现,凡在自配饲料中过量添加高能饲料成分(如玉米),而优质鱼粉、肉粉、豆饼、花生饼等蛋白饲料相对不足的养鸡户,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发病率较高。临床调查还表明,处于产蛋高峰期的母鸡由于对蛋白的生理需要较大,该病的发病率更高。
1.2 日粮中脂肪过多
饲料中动物油脂、油渣等添加过多的养鸡户,鸡群发病率明显增高,且病情严重。可见饲料中脂肪含量过多,会直接引起脂肪在肝脏中沉积而发病。
1.3 营养素缺乏
日粮中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叶酸、生物素、维生素E等都可参与脂蛋白的合成,磷脂在脂肪转运中有重要的作用,肝中脂蛋白的形成必须有磷脂参加,而必须脂肪酸、含硫氨基酸和胆碱等又是合成磷脂的必需原料。因此,当这些物质缺乏,磷脂在肝内合成减少,肝脏内脂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就会受到影响,大量脂肪就会在肝脏中沉积。
1.4 饲料霉败
发霉的饲料尤其是变质的花生饼,发霉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易使肝脏受损,而导致肝功能降低和脂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肝脏代谢障碍,肝脏脂肪沉积和出血。
1.5 运动不足
调查中发现,此病多发生于笼养鸡,特别是较肥胖的鸡。笼养鸡在较好的饲喂条件下,运动不足,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致使脂肪沉积于肝脏。
1.6 应激因素
鸡在产蛋高峰期时即处在高度应激状态,饮水不足、光照减少、更换饲料、调换饲养员、气候炎热、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均可使鸡发生产蛋量下降,致使体内过剩营养转化为脂肪而引起发病。
1.7 遗传因素
有资料表明,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鸡的品种、品系有关。
2 防治措施
2.1产蛋鸡饲料每100千克含鱼粉等动物性原料在5千克以下,含豆饼及其他油饼在20千克以下,往往就需要添加合成蛋氨酸100克左右。产蛋鸡每100千克饲料可添加商品氯化胆碱100~120克(即含纯胆碱50~60克)。另外,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各种成分要符合要求,同时用量要充足。
2.2 根据鸡的体况及时调整日粮,必要时采取限量饲喂,使体重适当,防止过肥。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要大,小型鸡种可在120日龄后开始限饲,一般限喂8%~12%。
2.3 妥善保管好饲料,防止饲料霉败。
2.4给予充足的饮水和光照,减少氨等有害气体的危害,夏季注意防暑,降低饲养密度,防止热应激,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2.5 有条件的鸡场可定期监测蛋鸡血液中的胆固醇等的含量,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2.6 对发病鸡群在保证全价日粮的同时可适当调整日粮比例,降低能量饲料,增加蛋白质饲料,尤其是动物性蛋白饲料,使日粮粗蛋白提高1%~2%,并适当增加日粮粗纤维的含量(如麸皮、干酒糟等)。每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1000克,维生素E10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1212毫克,肌醇900克,连续饲喂10~15天。
2.7 中药制剂的应用。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泽泻、山渣、何首乌、等具有降脂抑脂作用,茵陈、柴胡、黄芩等具有保肝利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