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你用中药还是用西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13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595
  我国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中兽医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近几年来,兽医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也越来越看好中兽药的发展前景,对于新中兽药的开发也投入了更大的人力和物力,并且随着抗病毒西药的禁用,金丝桃素、黄芪多糖、植物血凝素等也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门,种种迹象显示,中药越来越表现出其良好的发展优势,但是为什么你用西药多于中药呢?
      许英民:不用中药不是怀疑它的效果,而是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以前中药都是用于牛、马、骆驼等大动物的,一些历史书籍记载的也都是这些大动物的方剂,如《元亨疗马集》就是关于马、牛和骆驼的内容,而我们现在养殖多为猪、鸡等小动物,所以历史书籍记载的那些方剂就不适用;其次就是给药难的问题,目前中药最多的剂型就是散剂和针剂,散剂不溶于水,而且畜禽一旦发病会造成采食量下降,再加上中药的苦味,所以很多发病畜禽拒绝采食,而针剂对于禽的应用应激大、操作不方便、浪费人力物力。而西药适用于各种畜禽,而且大部分西药溶于水,且无不良气味,使用方便。
      范夫:我单纯的用中药治疗疾病比较少,因为我认为中药的应用剂量无法把握,比如说,1支黄芪多糖注射液标明用于100千克体重的猪,临床上用于50千克、甚至40千克才有效果,但是由于中药毒理、用量等方面不明确,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敢任意加大剂量,如果是西药的话,用法用量、毒理作用都比较明确,这样应用起来更方便一些。
      王春雷:我用西药比较多一些,因为我感觉对于一些急性病,单纯的用中药发挥作用较慢,往往无法控制病情,而西药发挥作用较快,临床症状消失迅速。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进,疾病的发展愈演愈烈,如,在肉鸡养殖集中地区,很多种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敏感性都不高,使大肠杆菌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极为困难,细菌耐药性问题也严重困扰着兽医工作者,那么您在应用西药的过程中是如何来避免耐药性的?
      王春雷:对于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有很多,如不按正常剂量用药、盲目的选择新药等等,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从科学用药上去解决。我在实践是这样操作的,比如肉鸡预防用药时用一类药(药效一般即可),而治疗用药时则用另一类,而且是效果较好的一类,我常常把治疗用药比做武打中的“绝招”,不能随时用,随便用,只能在关键的时刻用,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动物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的第四大问题,人类“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理念也成为共识,欧盟、日本、美国都陆续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体系,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已开始试行肉蛋奶食品无公害超市准入制度,饮用无抗奶、食用无药肉蛋食品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那么您在应用西药的过程中,怎么避免药物残留问题造成的危害?
      王春雷:关于药物残留问题,目前并没有好的应对方法,只能是严格控制停药期,在鸡只的生长后期尽可能应用对人体危害较小的药物。

中药起效慢,使用不方便,你为什么偏爱中药?

      许多人认为中药与西药相比具有起效慢、针对性不强、作用不明确的特点,在遇到急性病例时无法控制病情,针对这个问题,您有什么样的看法,那么您认为中药更适用于在哪种情况下应用?
      和翀翼:有人认为中药起效慢,那只是针对一些病症而言,而真正对于人和动物起效快的却往往也是一些中药,例如“速效救心丸”,这绝对是一种保命的药物,其产生药效的速度也不容置疑,但它是从天然药材中提取的混合成分而非西药的单一成分,不像硝酸脂类药物长期服用可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因此,从某一种角度来说,中药不是起效慢,而是没有经过特殊的加工和提取而没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至于对“针对性”而言,中药的确是以广泛的药理作用而著称,但对中药的某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往往可以提高其针对性,如黄芪多糖与黄芪皂苷,其两者虽来源于黄芪,但其药理作用却是相差很多。
      陈庆勋:对于中药起效慢、针对性不强这是个错误的认识,中药的起效并不慢,例如在2003年发生的非典最终还是靠中药得以控制,80年代在上海发生的甲肝最后也是用中药控制了疫情。
      之所以对中药有这样的认识误区也是有多种原因造       成的,首先和剂型有关,目前兽医临床应用的多为散剂,但是应用散剂药效只能吸收50%~60%,而汤剂为中药的最佳剂型,但由于该方法费时、费力、适口性差而且受到规模化养殖的限制,所以应用比较少,这也是影响中药效果的原因之一;其次中药原材料的选择也会影响中药效果,以前中药原料都是在大山之中自然生长,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而且生长期也比较长,但现在中药多为人工种植,且生长期较短,也影响了其效果的发挥。另外,中药用于提高畜禽免疫力效果更好一些。
      陈宝秋:在中兽医防治体系中自古以来就有“治未病”的理论,所谓治未病,就是“治其未生”,“ 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之意,根据这一理论,在畜禽疾病的预防方面应用中药无疑又是上佳之选。如在肉鸡的大肠杆菌的预防过程中,如果频繁的使用西药不但会造成药残,而且会使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大大增加而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极大地困难,而前期减少西药的用量而用中药如三黄或四黄散则能避免出现耐药性的问题,用中药预防,即使以后鸡群发生大肠杆菌病,也会筛选出敏感度高的西药进行有效的治疗。象肉鸡的盲肠球虫病,虽然西药是治疗的首选,但养殖户完全可以在饲养过程中使用青蒿等中药进行有效地预防而使鸡群不发病。
       目前疾病的发生流行在不断出现变化,如2006年以来出现的高热病。所以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而中药多为传统方剂的积累,推陈出新较少,那么在出现新的疾病或者是发生变异时,怎样用中药去适应疾病的变化?又怎样去保证治疗效果?
      和翀翼:中药多为传统方剂的积累,此点无可非议,但对方剂中成分进行添减甚至是药物剂量的改变均可改变其整体方剂的药性及针对性。以06年高热病为例,单纯西药可一时对其进行防治,但其严重的耐药性及病毒变异则制约着西药对此病的疗效。用中药对其进行合理防治则可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当出现新的疾病或发生变异时,只需应用“对症”方法对方剂进行相应调整,往往对此类疾病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陈庆勋:目前疾病在不断变化,如果单纯的照搬照抄原来的方剂肯定效果不好,所以不能固守原来方剂,而是要根据疾病的不同,个体的不同而对方剂进行加减,以适应疾病的变化。
      中药具有一定的气味,给畜禽用药时,往往会因为中药的苦味而影响用药量和采食,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时你是怎样解决的?
      王中秋:对于给药的问题,纳米技术也许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将药物经纳米技术处理后可以经过和皮肤接触,通过皮肤吸收给药,但是目前来看,离我们还比较遥远。另外,可以通过提取物或口服液这两种给药方式来方便给药。
       和翀翼:中药的气味也是严重制约着用药的一项重要问题,我们在用药时也只能用一些香味剂和诱食剂对其进行掩盖来达到作用效果,另外,对中药剂型的改造也可以弥补该缺点。
      但是,我也认为“中药”与“西药”是对立而统一,正如“水”和“舟”一样,不能脱离“西药”谈“中药”,也不能脱离“中药”谈“西药”,只要应用合理,其两者均会对畜牧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陈庆勋:对于给药难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气味进而提高采食量,比如,将中药拌入饲料以后将饲料炒至有香味出现,可提高动物采食量,但此方法也受到规模化养殖的限制。另外,也可以考虑改变剂型,比如人用中药以前多为大颗粒的丸剂,现在改用小颗粒剂就方便了服用,所以兽药企业也可以借鉴人药企业的先进工艺和经验。 
应用时如何凸显中西药优势?

     王中秋:目前禽发病后往往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用户就非常急于治病,但是中药是通过调理整体机能而发挥作用的,所以控制临床症状没有西药好,这时将中西结合更好一些。另外,我个人也比较倾向于将中药和微生态制剂结合起来,从而对动物起到一个预防保健的作用。
      陈宝秋:西药具有种类多、吸收好、作用快的特点,如肉鸡在饲养过程中突然发生大肠杆菌病时,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度高的西药治疗,3~4天后会明显控制住病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应用中药恐怕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和西药相似的结果,而如果鸡群爆发盲肠球虫时,西药治疗更是不二的首选。
      由于疾病症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临诊中单纯的使用中药还是西药恐怕都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所以中西结合才是完美的选择。
      在中西混合治疗畜禽疾病的过程中,中药具有平衡阴阳、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的特点,中药与西药的协同作用,可以使整体与局部,辩证与辩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西药。
      当前在畜禽中病毒性疾病层出不穷,而中药如黄芪多糖、金丝桃素等具有多方位的调节和治疗作用,它们是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基础上,提高特异性抗病毒能力,对各种细菌和病毒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起到缓解表症,中和毒素的作用。譬如我地前段时间肉鸡肾型传支频发,在治疗过程中,以中药方剂为主,同时配合一定的西药辅助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案相比单纯的使用西药或中药的效果要好的多。
      陈庆勋:中西药各有千秋,出于药物残留、耐药性、成本以及作用特点,我本人提倡的是中西医结合,因为西药主要是微观、局部、有针对性的治疗,其作用是消除临床症状,也就是治本,但这往往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而中药是从宏观上调控机体的内在机能,因为机体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的、平衡的环境,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而中药的作用就是调节机体的整体机能,使其区域平衡,也就是治本,所以中西结合也就真正的达到了标本兼治。
      但是中西医结合应该从治疗原则和用药上都以中西结合为指导思想,而不是单纯的将两种药物配合在一起,甚至有的中西结合就是两种疾病混合感染时一种病用西药,一种病用中药,这也只能称之为中西药结合。
      范夫:中西结合用药更能体现中西药的优势,比如说当前季节多发的蓝耳病及其继发感染,这时就可以应用双黄连或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配合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应用,这样取长补短,效果更好,所以我感觉中西药结合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编后语:组织本论坛目的并不是想让中西药决出胜负,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确中西药的优势,从而取长补短,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另外很多中兽医工作者也希望未来中药能够和西药平分秋色,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积极引进中医方面的人才,加大科研力度,并能够借鉴人药企业选用地道药材做原料等经验,从各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如果您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欢迎继续讨论。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