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制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9-1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2
  摘要:在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十分普遍,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率降低,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可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非传染性腹泻发病原因多为饲养管理不当,防制措施不完善;传染性腹泻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为防治仔猪腹泻,本文根据作者的生产防治经验提出: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建立有效的防制体系,加强饲养管理,针对性疫苗和中西药结合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和技术关键。

  收稿日期:2008-02-19

  关键词:仔猪;腹泻;病因;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889(2008)03-0027-03

  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较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仔猪因腹泻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9.8%,引起猪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种类很多,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也很复杂[1]。长期以来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生长受阻和仔猪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仔猪腹泻的防治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世界性问题[2]。据本课题组的调查,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各猪场的防制体系与防制措施不尽完善,是腹泻成为养猪业最常见的疾病原因。腹泻可以伴随生猪生长的一生,尤其是在仔猪时期,腹泻的发生率相当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由于盲目用药治疗的费用可占到生猪一生治疗费用的50%以上。所以,对腹泻病因和综合防制工作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1发病原因

  1.1非传染性因素

  1.1.1母原性的因素

  哺乳期间,仔猪主要通过母猪的乳汁获得营养,母猪更换饲料和生病会直接影响到乳汁的成分和品质,继而影响仔猪的健康。在生产中,为了提高母猪哺乳的水平,应适当增加精饲料。当添加过多时,使乳汁中脂肪含量增高,在仔猪胃肠消化功能较差的情况下,导致消化吸收的紊乱,就会引起仔猪腹泻;母猪患病,造成机体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出现腹泻[2]。

  1.1.2仔猪性的因素

  目前普遍提倡仔猪提前断奶,虽然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饲料利用率及降低来自母猪传播疫病的可能性,但仔猪早期断奶发生腹泻是较普遍的[3]。一是仔猪提前断奶,就不能再获得母体免疫抗体而易引起腹泻;二是过早饲喂饲料易促发过敏反应使仔猪肠道受损,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和肠道正常的菌群关系,从而发生腹泻;三是过早断奶营养成分急剧改变、母子分离及分栏引起的不适等营养、心理、环境应激反应会造成仔猪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而导致腹泻;四是仔猪断奶后,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便会逐渐减少,大肠杆菌逐渐增多,原微生物区系被破坏,导致仔猪发生腹泻;五是仔猪胃肠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完善,断奶对仔猪消化酶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消化机能不健全,不能很快适应蛋白、油脂等植物性饲料而诱发腹泻[4]。

  1.1.3饲料性的因素

  一是饲料中某些微量元素超标或饲料发生霉变引起的腹泻;二是饲草料被农药污染而引起的中毒性腹泻;三是畜体接触毒源或药物中毒引起的腹泻。

  1.2致病微生物性因素

  1.2.1细菌性腹泻

  主要为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使肠细胞液体分泌增加,出现腹泻。其他的如: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引起的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也是仔猪腹泻常见的致病菌。弯曲菌性、伪结核菌性腹泻较为少见[1Ⅱ5]。

  1.2.2病毒性腹泻

  主要是以病毒侵袭肠绒毛细胞造成细胞死亡影响肠的吸收功能而产生腹泻。已经证明能够引起腹泻的病毒有: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猪肠道病毒、猪瘟病毒等[1Ⅱ2]。

  1.2.3螺旋体性腹泻

  俗称猪血痢、猪黑痢,是猪的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2~4月龄仔猪多发,季节性不明显呈缓慢传播,流行期长,易复发,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临床表现以大肠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粪便红色为特征[2Ⅱ6]。

  1.3寄生虫性腹泻

  主要是球虫和阿米巴原虫。一般的胃肠道寄生虫都能够引起腹泻,并可伴随猪的一生。如:鞭毛虫、猪兰氏类圆线虫、毛圆线虫、蛔虫、鞭虫等[2Ⅱ7]。

  2综合防制

  鉴于猪腹泻病因的多样性和诊断的复杂性及治疗的盲目性,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应采取“预防、消毒、补饲、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

  2.1预防

  2.1.1重防母猪

  对病毒性引起的腹泻,目前,仅限于猪传染性胃肠炎(PEDV)和猪流行性腹泻(TGE)二联灭活苗。可在妊娠母猪产前45d和15d进行预防接种,使仔猪通过母猪初乳获得免疫。还可以在母猪的饲料中拌入一些中药如“白头翁散”、“苍术香连散”等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对由细菌性病源引起的腹泻主要以预防大肠杆菌为主的仔猪黄、白痢和魏氏梭菌为主的仔猪红痢。最好是使用含有五种抗原(K88、K99、987P、F41纤毛和LT-B亚单位)的灭活苗和还含有魏氏梭菌C型类毒素的六价二联苗利特佳(Litter-GuarLT-C),在母猪分娩前35d和15d完成2次免疫接种,具有预防仔猪腹泻(黄、白、红痢)非常好的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好防寒、防暑工作,充分注意母猪饲料调配和变更,切忌使用高能量配比的饲料饲喂哺乳母猪。

  2.1.2早防仔猪

  母猪在产前接种了猪传染性胃肠炎(PEDV)和猪流行性腹泻(TGE)二联灭活苗的,仔猪在断奶时要及时再接种1次;如果母猪没有接种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的,仔猪在出生后2日应进行口服接种。

  对细菌性腹泻一般以预防注射抗菌药物为主。可在仔猪出生后3、7和21d时分别肌注含有20%土霉素的“三针首选注射液”,也可在仔猪未哺乳前和10~15日龄时灌服硫酸庆大霉素或在断奶前后肌肉注射“百痢泰”等,均有好的效果。

  对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要保持仔猪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可在仔猪产生后3日龄肌肉注射“血尔旺”,5日龄、35日龄分别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等制剂,以防止由此引起的腹泻。

  2.2消毒

  一要保持圈舍清洁卫生、舒适干燥。每批母猪、仔猪转出和转入前后,要对圈舍的门窗、墙壁、地面、料槽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尽可能的杀死周围环境中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二在母猪产仔后,应每天清理圈舍内的粪尿,保持圈舍的清洁和干燥。三是消毒要定期进行,消毒药品应针对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经常更换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四是对母猪的乳房和胸腹部在仔猪吃初乳前应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

  2.3补饲

  补充仔猪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可以采取肌肉注射的方法,也可在7日龄仔猪开始补料的时候添加在饲料中。在3~5日龄时就要给仔猪开始补水,在水中添加人工盐供仔猪自由饮用。仔猪补料后供水要充足并尽可能的保持清洁。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是十分必要的。多数情况下采用口服补液盐水辅以抗菌和抗病毒药物补饲的办法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2.4治疗

  对仔猪的腹泻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治疗仔猪早期腹泻方面首选什么抗菌药品,对控制腹泻所造成的损害至关重要。腹泻病因的多样性不容我们对所有的病原去一一确诊和排除,因此,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盲培,同时结合药敏试验,能够快速的确定首选抗菌药物的种类,达到迅速控制病情和继发感染的目的。

  2.4.1非传染性腹泻的治疗

  以保持机体微量元素平衡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为主。一般在腹泻的早期,肌肉注射铁、硒、锌、铜、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佐以乳酶生、乳酸菌、酸化剂等即可。

  2.4.2细菌性腹泻的治疗

  以抗菌、消炎、降温为主。抗菌药物不可选择某一种特效药品,应当是通过药敏试验后选择抑菌能力最强的药物进行治疗。不要仅仅依靠抗菌药物抑制致病微生物达到降温作用,还必须佐以柴胡、氨基比林等降温药物。

  2.4.3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发生病毒性腹泻时,应当紧急接种疫苗,以缩短疫病流行的时间。有高免血清的最好是用高免血清进行预防治疗。采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时,一定要辅以抗菌药物以防继发感染。

  2.4.4螺旋体和寄生虫性腹泻的治疗

  对螺旋体性腹泻多使用抗菌药物,药物品种较多,疗程在5d以下的有痢菌净、二甲硝基咪唑、甲硝基L酞胺、新霉素、泰妙霉素等。对寄生虫性腹泻要进行针对性的驱虫和辅以抗菌治疗。

  2.4.5中毒性腹泻的治疗

  首先要查清毒源,使用特效解毒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毒物不同的性质,分别采取洗胃、排泻、吸附、收敛等治疗方法。

  上述不论哪种腹泻的治疗,在早期尚有食欲的情况下,依病因予以简单的治疗即可;发展到中期食欲废绝,身体消瘦,有脱水症状时,均应进行口服补液,并添加适量的收敛药物和葡萄糖、电解多维等;对极度衰竭的病猪,还应进行静脉输液,加入地塞咪松、维生素C以及碳酸氢钠、强心剂等药物。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