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9-05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7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3~7天,病初奶牛的患眼羞明、流泪,眼结膜潮红、充血、肿胀、疼痛,眼睑半闭合,呆立。大量流泪使颊部有泪痕。角膜或巩膜为深红色。

    症状出现2~3天后,角膜中央及附近出现直径2~3毫米的环形小白斑,不透明白斑扩大,突起,患部周围角膜粗糙、增厚、混浊。分泌物呈脓性,眼睑闭合。

    在症状出现4~6天后,急性炎症缓和,从角膜周边部开始发生血管扩张和增生,新生血管至角膜中央,角膜变化减弱,逐渐不透明,病程一般为20~30天,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二、实验室检验

    1.病料采集

    发病初期采集结膜囊内的分泌物、眼液作为病料,置肉汤中立即送检。

    2.镜检

    将采集的病料直接涂于载玻片上,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有夹膜,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双链,偶见有3~5个相连的短链。

    3.分离培养

    用铂耳接种针钩取少量病料标本,划线或涂布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置37℃培养24~48小时。本菌可生长形成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半透明、灰白色的菌落。如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呈P溶血。

    4.动物接种实验

    病料标本或培养物涂擦于小鼠的结膜囊内,经2~3天,接种动物发生结膜炎。

    5.药敏试验

    选用了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青霉素等药物,置37℃培养18小时。结果对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青霉素均高度敏感。

    根据临床症状、细菌的分离培养、形状观察、动物接种试验等,诊断为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三、防治措施

    发现病牛立即隔离,彻底清除厩肥,严格消毒,集中饲养,避免日光、尘埃和昆虫的刺激。对病牛进行如下处理:

    1.2%~3%硼酸液冲洗患眼,拭干后用0.25%氯霉素或0.5%土霉素滴眼,每日2次,连续使用7天;角膜感染严重的,局部用5%硝酸银,以防穿孔。

    2.四环素2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7次。

    3.较严重病例,用1%普鲁卡因2毫升,氢化可的松10毫克,青霉素5~10万IU作结膜下注射,隔天1次,连续注射3次,有较好效果。

    4.土霉素治疗特别有效,计量为10毫克/千克体重,用0.1%生理盐水1000毫升溶解,1次静脉注射。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