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中毒是人、畜、禽共患病,并且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一种中毒性疾病,其病原为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霉菌毒素。
这两种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很容易在谷物及其副产品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迄今已发现黄曲霉菌毒素有12种,在食物及饲料中污染的有6种,其中毒素B1的毒性最大,主要侵害人、畜、禽的呼吸系统和肝脏。
本病主要侵害雏鸭,常见急性、群发性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鸭多为散发。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在肺及气囊上发生炎症和形成肉芽肿结节为主,偶见于眼、肝、脑等组织,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
山东省寿光市一年出栏肉鸭1亿多只,是全国有名的养鸭基地,笔者发现,此地鸭的霉菌毒素中毒现象非常严重,现介绍如下。
一、发病原因
1.众所周知,在2007年的9、10月份,我国华北地区有将近一个月的连阴天气,此时正值北方收割玉米的季节,因此,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发霉现象。玉米霉变后,霉菌生长不仅消耗能量而且会使玉米的营养组分发生分解,导致玉米品质下降,同时会产生有毒物质——霉菌毒素。
2.因为饲料原料价格上涨,有些饲料厂家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在饲料中添加了羽毛粉,由于这段时间羽毛粉货源紧张,许多羽毛粉没有经过烘干、发酵就直接加入了饲料,不仅气味难闻,而且霉菌现象非常严重。
3.由于近段时间北方地区阴雨潮湿天气较多,有些养殖户没有提前备下垫料,造成不能及时更换垫料,或者虽然提前备有垫料,但是没有储存、保管好而遭受雨淋,导致垫料发霉。
另外,由于某些饲料原料水份严重超标,或者在运输、保管过程中遭受雨淋,亦容易导致饲料发霉甚至结块。
二、临床症状
中毒程度因鸭的日龄以及摄食量的多少而有差异,雏鸭最初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不良,增重缓慢,贫血,脱毛,走路不稳,严重者不能站立,两眼半闭,嗜睡,呼吸困难,喘气,头颈伸直,张口呼吸,还有的头肿大、角膜混浊,个别失明。肢体由于皮下出血而呈紫红色,死时角弓反张,拉血色或绿色糊状粪便,最后消瘦虚脱而死,还有的头肿大、角膜混浊,个别失明,死亡率高的可达50%以上,成年鸭的症状和雏鸭相似,常见口渴、下痢,排出血色或绿色粪便。
三、剖检变化
气囊浑浊,气囊上散在许多黄色、粟米大小的结节。有的肺、心包、肠系膜上有大小不等的肉芽结节,稍小的结节被暗红色浸润带所包围,呈灰黄色或黄色,或融合形成大片水煮样的肉芽组织。肺组织硬变,弹性消失,纤维化坏死,几乎覆盖整个肺脏,结节内容物为豆腐渣或黄白色液体;有的病鸭肝脏发生特征性损害,急性病例,常见肝脏肿大,呈弥漫性充血、出血或坏死,慢性病例的肝常硬化,时间长久可产生肝癌变化;全身黄染,腹水现象居多;个别病死鸭肾肿大,胰腺有点状出血、坏死,十二指肠呈卡他性炎症变化。
四、实验室检查
1.直接镜检,取气囊、肺组织上黄色结节内容物滴加20%氧氧化钾浸泡,压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树枝状的分隔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2.病菌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于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可以确诊为鸭群霉菌毒素中毒。
五、防治措施
对于该病的防治,可在饲料中加入千分之一的抗敌霉(蒙脱石和抗霉因子)。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确定在饮水中添加的药物,呼吸道症状严重的在水中加入呼喘净(硫氰酸红霉素,每袋对水200千克);
肝脏病变、肾脏病变和腹水严重的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保肝护肝)和肾肿腹水消之类的药物;
肠道症状严重的可以在水中加入肠欣(硫酸粘菌素,每袋对水200千克)。
对于该病的预防,首先要选择正规和信誉度高的厂家的饲料,同时要妥善保管饲料,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适宜的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