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8-11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64
  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畜牧兽医学院编者按:猪传染性胃肠炎一般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但是2008年5月27日,河南省新安县畜牧局陈先生来电表示,当地的猪腹泻发生比较严重,尤以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发生较多,所以本刊特在此时刊发此文。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给许多规模化猪场以及养猪专业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虽然本病是一种比较老的传染病,但是,近年来猪场的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普遍存在,包括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群抵抗力普遍下降,使得本病在最近几年屡有发生。为了防止本病的再度回潮,因此笔者重新提起这个话题,以供兽医工作者作为防治的参考。

一、病原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是一种冠状病毒,此病毒与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密切相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猪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有亲和力,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则与肺组织有亲和力。这两种病毒在血清学上有交叉反应,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但以空肠、十二指肠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含毒量最高。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可长时间存活于寒冷、阴暗的环境之中,在冷冻条件下十分稳定。日晒、干燥以及大多数消毒药可灭活这种病毒。

二、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的唯一易感动物,但狗、猫、狐、椋鸟和苍蝇都可感染此病毒,并可排出此病毒达2周之久。
      各年龄段的猪均易感,1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肥育猪和种猪大多能自然康复;病猪和康复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猪体内。
      该病在新疫区传播迅速,一周内可传播各种年龄段的猪群。在老疫区常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的地方流行性发生,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新疫区的低。然而隐性感染率则很高,常成为仔猪的感染源。

三、症状
      该病潜伏期短的为12~18小时,一般为1~8天,多数病例为2~4天,不同年龄的猪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
      1.哺乳仔猪   常在吃奶后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水样腹泻,粪便初为白色,随后变黄或绿色,后期略带灰褐色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或混有血样。一般体温不高,部分病猪初期体温出现轻热,发生腹泻后体温下降。
      病猪精神萎靡,被毛粗乱无光泽,颤栗,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严重口渴,迅速脱水,很快消瘦,一般经5~7天死亡,也有的48小时内死亡。5日龄以内的仔猪致死率可达100%,随着日龄的增长而致死率逐渐降低,病愈仔猪生长发育较缓慢,往往成为僵猪。
      2.架子猪、肥猪   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也较高,常突然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灰色或灰褐色,发生一日至数日后减食、无力,体重迅速减轻,有时出现呕吐,病程约l周,但很少发生死亡。
      3.哺乳母猪   常与仔猪一起发病,表现为食欲不振,有的呕吐,体温升高,严重腹泻,泌乳减少或停止。一般3~7天恢复,极少发生死亡。
      4.怀孕母猪和成年公猪   感染后常不表现症状,少数猪只仅表现轻度水样腹泻,个别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一般3~10日痊愈。

四、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仔猪胃肠膨胀,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有时在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以致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血管扩张,淋巴结肿胀,肠系膜淋巴管内见不到乳糜。将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掉,在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空肠绒毛明显缩短。
      组织学检查可见,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肾常有浑浊肿胀和脂肪变性,并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五、诊断
      1.临床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病猪先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10日龄以内仔猪有高度致死率,而大猪致死率极低,并且恢复较快。必要时可剖检,如果空肠绒毛呈弥漫性无边际性的萎缩,可诊断为本病。
      2.实验室诊断   用电子显微镜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法、血清中和试验、ELISA(包括间接法和双抗体夹心法)、固定细胞阻断ELISA检测和鉴别抗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抗体以上方法中的任意一种,结合临床诊断均可确诊。
      另外,本病易与仔猪大肠杆菌病、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猪痢疾发生误诊,所以应做好与这些病的鉴别诊断工作。

六、防制
      1.紧急对猪场和猪舍进行全面消毒,严禁调运猪只。
      2.有报道称在疫病流行期间可用鸡新城疫I系苗作紧急防治,按50~100倍稀释,后海穴或肌肉注射1~2次。
      防治原理是新城疫I系苗作诱导剂,可诱导猪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繁殖活性。同时,也可用抗传染性胃肠炎免疫血清肌肉或皮下注射,剂量按l毫升/千克体重注射。对同窝未发病的仔猪可作紧急预防,用量减半。
      也可用康复猪的抗凝全血给病猪服下,新生仔猪每头每天口服10~20毫升,连续3天,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还可将病仔猪让有免疫力的母猪代为哺乳。另外,病猪康复后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仔猪可从母猪初乳中获得相当的免疫力。在发病猪场,作为一种紧急措施,可将病死猪的小肠内容物搅碎后给临产前一个月的母猪服下,使之感染发病,这样新生的仔猪在哺乳期就不会感染发病。
      也可将已发病猪的粪便直接接种到母猪或其它猪,让其集中发病、集中处理,以缩短发病时间,提高母猪初乳中的抗体水平,被动保护仔猪。但有散布病毒的潜在危险,同时一定要在猪场没有其它传染病发生的情况下,严格控制,谨慎进行。
      3.猪发病期间要适当停食或减食,及时补液。在患病期间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或口服补液盐,这样可使较大的病猪加速恢复,减少仔猪死亡。不能饮水的病仔猪应静注或腹腔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庆大霉素+5%碳酸氢钠或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3.2克,氯化钠9.2克,甘氨酸6.6克,柠檬酸0.52克,柠檬酸钾0.1克,无水磷酸钾4.35克,溶于2千克水中)。也可采用口服补液盐溶液灌服。
      4.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症状。抗菌药物虽不能直接治疗本病,但能有效地防治细菌性疾病的并发或继发性感染。临诊上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肺炎以及球虫病等,这些疾病能加重本病的病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
      常用的肠道抗菌药如链霉素、痢菌净、硫酸庆大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都有一定的效果。也可用醋蒜合剂(大蒜捣成蒜泥,加入4千克醋浸泡2~3天,取汁灌服,每天2次,连喂3天)。在大群治疗的情况下以饮水口服为主。
      5.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较好。在患病期间,如果病猪出现停食、减食的情况下,采用中草药治疗效果良好,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死亡率。
      方用郁金散加减,取:郁金45克,诃子30克,黄芩30克,尾连30克,栀子30克,白芍20克,黄柏30克,金银花30克,苍术30克,葛根30克,白头翁30克,木香20克,泽泻20克,元参、生地、黄芪各25克,水煎,饮水服用。
      6.对于尚未发病的猪群的预防除了加强饲养管理,紧急消毒等措施外,可用0.1% 高锰酸钾水溶液饮水进行肠道消毒或用上述的中草药水溶液饮水预防。
       同时还要做好疫苗注射工作,对于规模养猪场和老疫区,要用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疫苗进行预防免疫。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注射2毫升,主动免疫初生仔猪注射0.5毫升,10~50千克体重猪注射1毫升,50千克体重以上的注射2毫升,免疫期均为6个月。
      也可使用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进行免疫接种,母猪在分娩前5周和2周进行,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对曾发生过传染性胃肠炎病的猪场,应对保育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另外,对于该病的预防,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为防止该病的传入,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 并做好消毒工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