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技术 » 药物分析 » 正文

鸭疫里默氏菌9型的分离与鉴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8-05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高强  浏览次数:269

1.北京中农聚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海淀 100094;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北京 海淀 100094

山东地区两个樱桃谷肉鸭场于25~35日龄时发生疑似鸭疫里默氏菌病俗称鸭传染性浆膜炎,临床表现为缩脖、腿发软,有些病鸭表现为仰卧、双腿划动呈游泳状,临死前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剖检病变呈明显的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从中分离到12株细菌,经过染色、凝集试验、琼扩试验和动物回归实验鉴定为9型鸭疫里默氏菌。现将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料从25~35日龄病死鸭采集心血、脑、肝和脾脏组织;培养基:大豆蛋白胨琼脂(TSA)和麦康凯培养基;诊断血清:1、2型标准血清由苏敬良提供,3、5、6、7、8、9型标准血清由郭玉璞惠赠。

1.2 细菌分离 分别取自鸭脑、心血、肝、脾脏组织病料接种于TSA,麦康凯和血琼脂平板上。置于烛缸中,37℃培养24 h,然后挑选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并进行革兰氏染色。

1.3 细菌凝集试验 取一滴PBS于玻片上,用接种环挑单个纯培养菌落于PBS中吹打混匀。取5 μl标准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

1.4 琼扩试验 用PBS冲洗菌落,调OD540 nm为1.40,水浴煮沸1 h,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作为琼脂抗原加于中央孔内,周边孔加相应的阳性和阴性血清。

1.5 动物回归实验 对其中一株分离菌经纯化后,接种于肉汤培养基,37℃振荡培养24 h纯检。经细菌记数,活菌含量约为3.0×109 CFU/ml。给4只1周龄北京鸭经腿部皮下注射肉汤培养物,注射剂量为1 ml/只,48 h后观察症状,并对死亡鸭进行剖检。

2 结果 

2.1 细菌分离 在TSA平板上分离所得菌落较纯,直径为1~2 mm,凸起,边缘整齐,透明有光泽呈奶油状,用斜射光观察有虹光。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但未见有溶血现象,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

2.2 凝集试验 用标准的1、2、3、5、6、7、8、9型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时,2个鸭场中分离12个菌株均与9型血清出现凝集反应(强阳性),与其他血清型无任何反应。

2.3 琼扩试验 分别以1、2、3、5、6、7、8、9型标准血清与分离菌株提取的抗原进行琼扩试验。其中9型标准血清与抗原出现清晰沉淀反应,其效价可达1∶16,而与其他血清未出现任何反应。

2.4 动物回归实验 4只鸭注射后48 h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减食、精神沉郁和排

绿色稀粪。其中2只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表现为共济失调、缩脖、头颈震颤等。在72 h和96 h,分别死亡1只鸭,剖检可观察到典型的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对另外两只未死亡鸭进行剖检时,观察到了同样的病变。心血、脑、肝和脾的细菌分离均分到非常纯的鸭疫里默氏菌,经玻片凝集、琼扩和染色试验,证明其血清型与攻毒菌相同。

3 讨论 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危害全世界养鸭业严重的一种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其在我国的肉鸭养殖场中较为普遍。据国外报道主要血清型有20个,近年来国内报道的血清型有1、2、3、4、5、6、7、8、10、11、13、14、15、17等,但是至今为止仍无血清型9的报道。

山东鸭场的发病鸭表现为明显的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从中分离到的12株菌经革兰氏染色观察到阴性的短小杆菌,细菌凝集时,与9型标准血清发生阳性凝集反应,琼扩时出现清晰沉淀反应,从而可鉴定为9型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的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株

对北京鸭雏有很强的致病性。在山东某樱桃谷鸭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可达30%和10%,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药物不合理使用有关,从而导致耐药性产生,建议用药前进行系列药敏试验,以规范用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鸭疫里默氏菌对养鸭业带来的损失严重,且血清型较多,需要引起养鸭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实验室正在对分离的9型鸭疫里默氏菌作进一步的研究。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