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是利用有选择性的薄膜,以压力为推动力实现混合物组分分离的技术,可将溶液中的物质按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纯化、浓缩的目的。膜分离主要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及纳滤。以超滤(Ultrafiltration)技术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是现代分离技术领域先进的技术之一,超滤技术是以多孔性半透膜—超滤膜作为分离介质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在原生物体系环境下实现物质分离,有效膜面积大,滤速快,无二次污染;富集产物或滤除杂质效率高;无需加热浓缩,适用于热敏性成分。
超滤技术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具有分离过程无相变、分离效率高、无须添加化学试剂、条件温和、无成分破坏、流程短等优点,以应用于分离中药有效成分。
超滤是根据体系中分子的大小和性状,通过膜的筛分作用,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离,可分离分子量为1000道尔顿~1000000道尔顿的物质,起到精制、富集及浓缩的作用。同微滤过程相比,超滤过程受膜表面孔的化学性质的影响较大。影响超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膜的选择性、料液预处理方式、压力、流速、温度、浓度、pH值、时间、膜再生的方式等。目前超滤主要用于浓缩、分级、大分子溶液的净化等。应用时主要应考虑膜的寿命、膜面污染的防治、清洗及膜的再生方式。
许多文献都证实采用超滤法澄清中药注射液,主成分损失率低,除鞣质、蛋白质、淀粉效率高,澄明度及制剂稳定性好。用于口服液的澄清,也能较好的保留有效成分,且澄清度、稳定性及除菌效果均比水醇法好。用于中药浸膏制剂(片剂、胶囊剂、浓缩丸等)能有效地除去大分子杂质、胶体、细菌,较多地保留有效成分,而且能够克服中药浸膏制剂崩解时间长、服用剂量大等缺点。
刘振丽等比较了超滤法和醇沉法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的效果,用超滤法,当超滤体积为1.5倍时,绿原酸的回收率为99%。而用70%乙醇沉淀,绿原酸的回收率仅为67.82%。
彭国平等研究各材质超滤膜对不同中药成分的影响,结果超滤法对有机酸类及各苷类成分影响较小,对混悬液成分影响明显,生物碱类成分对膜超滤有较强的选择性。结论为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可适用于超滤,膜材质对各类成分也有一定影响。邹节明等研究了超滤法苦玄参、黄芩、黄柏水提液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滤法更能有效地保留有效成分,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日本则利用超滤-喷雾技术将各种汤液制成可长期保存的粉剂。如果将其用粉针剂的前处理则将大大提高粉针质量,甚至可以保持水针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