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对左方变位的12头奶牛采用左腹壁切口,真胃“N”字形穿线,腹底正中固定术进行治疗,均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1 手术器械和药品
常规手术器械一套、脱毛剂(8%硫化钠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用于术部及术者手臂消毒)、输液用药、160万IU青霉素和100 μg链霉素、速眠新、苏醒灵、0.5%和2%盐酸普鲁卡因。40 cm×40 cm纱布一块(用于包裹真胃)、28 cm×28 cm止血纱布10块、4号、12号缝合线各一轴、创巾一块。
2 麻醉与保定 846合剂3 ml全身中度麻醉,左侧腹壁用2%普鲁卡因腰旁神经传导麻醉,每注射点注射20 ml。0.5%盐酸普鲁卡因100 ml皮下浸润麻醉。病牛进入全麻后,使其呈右侧横卧,两前肢及两后肢分别固定于前后木桩上。
3 手术过程
术部脱毛后,清水洗净皮肤,再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灭菌纱布拭干后用5%碘酊棉球消毒,70%酒精棉球脱碘,最后盖以创巾。
在左髂部距最后肋骨5 cm,腰椎横突下方8~10 cm处向下平行于肋骨依次切开皮肤、皮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膜,暴露腹腔,切口长15~16 cm。
术者右手伸入腹腔,在瘤胃与腹膜之间摸到左方变位的真胃(真胃呈囊状,内常有较多气体及液体),并尽量将其拉出腹壁切口,用大块纱布包裹以免手指划破真胃。然后用带有长胶管的针头,穿刺真胃放气减压、排液(穿刺要避开大的血管),以便于真胃的整复固定。
“N”字形穿线:用准备好的100 cm长的12号缝线,中间打结后,两端各穿一直圆针(最好用大小针,缝合时大针在前,小针在后,以免固定时造成人为的真胃扭转),先用大针在胃大弯处横向刺入胃的浆膜肌层(注意不要刺透胃壁),距离刺入点1.5 cm处穿出,牵拉缝线至中间结扣处后,在穿出点再打一个结,接着将针与第一道穿线向前呈45度角刺入胃的肌层,距离刺入点1.5 cm处穿出打结。然后手持小针与第一道缝线向后呈45度角刺入肌层,距离刺入点1.5 cm穿出打结,于是皱胃的3次穿线形成“N”字形。
真胃的腹底固定:在腹底脐部右侧5 cm处剃毛、消毒和局部浸润麻醉后,切开皮肤2~3 cm。
术者手握大针(拳紧握,否则大网膜向手里窜,影响操作),针尖以食指指腹保护,以防止划破腹腔脏器,伸入腹腔后向前下方紧贴腹壁直达脐部右侧皮下切口的前端穿出,然后术者再持小针,伸入腹腔后向后下方紧贴腹壁直达脐部右侧切口的后端穿出,两线端对齐后剪去缝针,助手(或术者左手)向外牵拉缝线的同时,术者的右手伸入腹腔用手掌向下推送真胃使胃大弯紧贴腹底部,在确信真胃复位正常,固定线对内部脏器无缠结、牵拉到位的情况下,对两线进行打结固定。剪去线尾,皮下切口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各1支,切口行3针结节缝合。
闭合腹壁切口:腹腔内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各1支,用4号缝线连续缝合腹膜,缝合时先用2把止血钳分别夹持腹膜创缘,以利于缝合操作,缝合完毕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各1支。然后用12号缝线依次连续缝合各层肌肉,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各1支。皮肤切口行结节缝合,打结
前切口内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各1支,打结后术部用碘酊棉球涂布消毒,然后打结系绷带,以防感染。
4 术后处理
病牛苏醒后解除保定,并当即给以强心补液、抗菌消炎、整肠健胃等对症治疗:
(1)25%葡萄糖1 000 ml、生理盐水1 500~2 000 ml、20%安钠咖30 ml、10%维生素C 20 ml、氢化可的松1盒、青霉素G(160万IU)9支,1次静脉输入。
(2)维生素B1 20 ml,肌肉注射。(3)比赛可灵3~4支,肌肉注射。喂以优质青干草,禁食精料20天,饮水照常。在拆除缝线前要拴系饲养(两根绳拴),以防啃咬术部。每天上下午各注射1次青霉素、链霉素,连用5天。术后16~18天拆线。
术后恢复期间每天要肌肉注射2次比赛可灵以兴奋胃肠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