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畜牧业饲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6-1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浩天  浏览次数:308
       从事经济动物的饲养、繁殖和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部门。它与种植业一起,构成农业中相互依存的两大支柱。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人的生产劳动,输入植物产品(饲料),经过草食动物的消化、利用,才能转化产出所需要的动物产品;由动物直接、间接产生的排泄物和废弃物又返回到土壤中去,经过分解,成为植物的营养来源。由此构成土壤→植物→动物(包括人类)→土壤的生态系统。其中,草食动物是第二性生产者。肉食动物和哺乳期幼小动物则是第三性生产者。
  由畜牧业提供的种类繁多的动物产品,是人类营养物质和许多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某些役畜还曾是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达和种植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总的趋势。现在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一般占农业产值的一半以上。
  20世纪以来,畜牧科学在遗传育种、饲料与饲养、繁殖、行为、畜产品加工以及畜牧经济等方面迅速发展,促使畜牧业生产面貌进一步改观。在种畜方面,表现为商品性生产愈益集中到少数高产、优质品种,品种内又向专门化品系分化,从而使品种、品系间的杂种优势利用和多元杂交仔猪、仔鸡等的生产得以普及。种畜、种蛋以及精液、胚胎被广泛地作为商品销售,也加速了良种家畜的推广。在饲料生产方面,由于配合饲料的迅速发展,畜牧业生产者不但已有可能获得养分组合适当的高效饲料,而且降低了成本。畜产品加工技术继19世纪发明罐藏、冷藏和巴氏低温灭菌等方法之后,20世纪50~60年代又先后发明了冻干技术和高温快速消毒方法,为更长时期地保藏肉类和乳品提供了可能。此外,兽医、兽药的进步,畜牧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家禽生产的工厂化,也都使家畜的饲养、繁殖条件大为改善。由于这些原因,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畜牧业生产取得了空前发展。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