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某镇一个鹌鹑养殖户饲养的3500只正在产蛋的白色鹌鹑发病,通过病史及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鹌鹑溃疡性肠炎,现将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据符某自述,在发现血便的第1—3天鹌鹑每天死亡5—7只,且大群鹌鹑精神和饮食正常。而在投服磺胺二甲嘧啶和止血药物后血便减少,但鹌鹑采食、饮水量下降,死亡增多,死亡数每天增至25只,第5天死亡75只,遂将死亡鹌鹑10只带来我市动物诊断中心就诊。
2 临床症状
急性死亡的鹌鹑无任何症状,肌肉丰满,嗉囊中还有饲料。病程稍长的鹌鹑排出水样白色粪便,羽毛蓬乱无光泽并布满污秽,胸部肌肉消瘦,嗉囊中无饲料。
3 病理剖检
小肠管壁水肿增厚,内外黏膜面均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陈旧性出血点和黄色、橙色出血灶,病变组织与周边组织界限明显。盲肠黏膜表面有较大的溃疡灶,呈枣核状或椭圆形;溃疡灶表面覆盖一层伪膜,呈灰黑色;溃疡灶边缘稍隆起,中央部位下陷。个别鹌鹑有腹膜炎症状并伴有肠粘连。病程稍长的鹌鹑肝脏边缘有淡白色、淡黄色条纹,以及面积不规则的淡黄区域。个别鹌鹑在肝脏可见针尖大小的黄白色坏死小病灶。脾脏出血、淤血、肿大。
4 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1)取肠黏膜及肝脏部位的坏死病灶,用两张载玻片挤压病灶后,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个别菌体可见一端有芽胞组织,有芽胞的菌体比不产生芽胞的菌体粗而长。(2)挑取病灶接种药敏培养基进行药敏实验,结果该致病菌对痢服平(主要成分为林可霉素、磺胺和甲硝唑)、金霉素最敏感。(2)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魏氏梭菌所致的鹌鹑溃疡性肠炎。
5 防治措施
(1)用0.06%的痢服平饮水,同时用0.01%金霉素拌料,连用4天。饮水内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少量电解质。病鹌鹑于用药后第三天死亡减少,采食量增多,一周后恢复正常。(2)在用药的同时,先将鹌鹑圈内湿度降低,将鹌鹑栏之间的接粪盘立即安装好,切断污染源。每天清扫圈舍并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6 小结与讨论
(1)导致鹌鹑发病的病原为魏氏梭菌。魏氏梭菌通常经粪便传播,在土壤、垫料及污染的粪便中可长期存活。(2)据调查,导致鹌鹑发病原因是:该养殖户圈养鹌鹑的圈舍为新圈,湿度较大;时值冬季,气温太低,为保证圈舍温度,圈舍内通风不畅,笼具拥挤;圈舍内病鹌鹑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使病菌又污染别的鹌鹑。(3)据资料报道,该病死亡率可高达100%。此次发病共计死亡鹌鹑430只,死亡率为12%。由于诊断和治疗准确、及时,才迅速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展,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