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是危害养鹅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1 流行特征
发病大多在出雏后4—5日龄,2—9日龄时达到高峰,至13日龄时逐渐平息,发病率87%,病死率达到95%。从发病开始到病鹅全部死亡或耐过只有10d左右。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雏鹅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嗜睡,病程短的羽毛蓬乱,食欲减少乃至废绝,饮水量增加,行动缓慢,离群趴卧,呈昏睡状,下痢、排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稀便,后期卧地不起,从口鼻中甩出水样液体,有的发生麻痹,两腿伸向后方,不久死亡,病程2—3d。随鹅日龄增大,症状变轻,病程长达4—5d,少部分可自愈。
3 病理变化
病死鹅雏大部分头弯向后方,呈角弓反张状,两腿后伸,羽毛蓬乱,有的泄殖腔周围被粪便污染,嗦囊和食道膨胀,内存大量液体,有的从口鼻中流出。皮下组织干燥、脱水。胃肠道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粘膜大面积脱落,在肠腔内形成白色、长条的管状假膜,严重的在小肠中段或后段形成2.5—6cm长的栓塞,堵塞肠腔,使其膨大变粗,比正常小肠粗2—3倍,肠管内面由于肠粘膜脱落变得十分光滑。在泻殖腔内存留大量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稀便。肝脏肿大,脂肪变性,呈土黄色,易碎。胆囊高度肿胀,内充满黑绿色胆汁,肾肿大、出血。心房外膜有小出血点。
4 实验室检查
取肝、脾、心血做触片、涂片,用美兰染色、镜检,未见细菌。
5 诊断
根据雏鹅的发病日龄、流行特征、症状以及小肠和肝脏的病理变化,可确诊为小鹅瘟。
6 防治方法
购买种蛋或雏鹅,必须选自用小鹅瘟疫苗免疫过的鹅场。留作种用的本地鹅,在留种前1个月,要进行2次疫苗注射。这种疫苗又可到当地兽医部门购买。一般是采用弱毒或强毒的鹅胚培养液体为疫苗。剂量为绒尿原液的500倍稀释液,成年鹅肌注0.5mL,15d后再注射第2次,剂量改为0.1mL。
小鹅瘟主要是通过孵化传播的。因而孵化的一切用具及场舍在每次用后,必须彻底清洗消毒,最好用甲醛熏蒸消毒收购来的种蛋及发生过本病的孵化室,再进行孵化。死亡的雏鹅采用无害化方法处理。用具及室舍彻底消毒后,最好是用甲醛一高锰酸钾混合液熏蒸、消毒一定时间后,再行使用,刚出壳的雏鹅,不要和新收进的种蛋及大鹅接触,以防被感染。
抗菌素和化学制剂对小鹅瘟治疗效果,不明显。如果需要可用抗血清预防或治疗。在疫区,初生雏可立即注射血清,每只皮下注射0.3~0.5mL,以预防本病。病雏每只皮下注射0.8mL,如果早期应用到实践上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