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情况
2006年7月20日至8月15日期间,海西州柴旦镇柴旦村先后发生牛急性死亡6头。7月20日左右一头在放牧归来时未合群,寻找到发现已死亡;27日一头4龄犊牛口吐白沫、肌肉震颤、卧地不起,次日临晨死亡;8月9日一头6岁奶牛卧地不起,次日死亡;8月12日又死亡一头10岁奶牛;15日另一户畜主家一头3岁牛与一奶牛发病死亡。
2、临床症状
一般头天晚上正常,第2d发现已死亡,从发现症状到死亡数小时,最长不超过1d。病牛体温升高,死前口流白沫,呼吸困难,脉搏加快,肌肉震颤,倒地即亡,有时鼻腔出血,肛门排出含有多量黏液,色呈酱红色并带有血腥异臭的粪便。
3、病理变化
眼结膜苍白,心脏肿大、有点状出血,肺脏出血和水肿,肝脏有大面积坏死点,胆囊肿大3~5倍、充满胆汁,真胃出血,小肠粘膜明显出血,肠内容物为暗红色。(1)无菌操作取耳、肝、脾、肺、肠淋巴结,做组织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较多的一致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多单在,少数相连。取肝、脾、耳朵等样品送青海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检验确诊。
(2)细菌的常规分离培养法:从肝、脾的送检物中分离出一致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3)毒素毒力测定:取该菌24h厌气肝汤培养物0.2 mL尾静脉注射小白鼠2只,20min内死亡(胰酶消化后)。(4)毒素中和试验:等量毒素和魏氏梭菌D型血清中和后,0.2mL尾静脉注射小白鼠2只,小白鼠未发生死亡。
根据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牛D型魏氏梭菌病。
4、防治措施
(1)预防接种,用牛魏氏梭菌灭活苗接种预防,用量用法按标签说明。(2)调整饲料。封存停喂污染的饲料。调整饲料配方,根据牛群日龄、体况、泌乳量及不同饲养阶段需要科学调配日粮比例。(3)将运动场粪便、浮土铲掉。用火碱、生石灰、漂白粉等对运动场、棚舍、用具等进行消毒,并保持经常性的定期消毒。(4)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和磺胺药物对本病治疗有效。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控制了死亡,目前牛群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