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中西药结合治疗鸡的球虫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13  来源:《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02
  鸡球虫病是危害极大的一种寄生原虫病,均属于艾美耳属,寄生于鸡的肠黏膜内引起的,且多为混合感染。球虫病原广泛存在于畜禽生产当中,经常引起球虫病的发生,不仅降低畜禽的饲料报酬,而且容易引起混合感染,在治疗上对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球虫病的防制上,主要在于预防和加强饲养管理条件。在控制球虫病暴发时合理用药,还要考虑到经济效益。本文就一例肉鸡球虫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进行阐述。

  1、发病情况

  河南某地区一养殖场,饲养肉鸡4000多羽到50日龄时,采食量减少,部分鸡出现精神沉郁、翅膀下垂,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闭目呆卧,继而出现拉稀或者血便。

  2、病理变化

  剖检检查在肉鸡的十二指肠、小肠前段和中断,以及盲肠都发现有不同的病变。有的十二指肠、小肠点状出血,肠黏膜增厚或者脱落。有的盲肠变大,内容物明显带血,盲肠壁增厚。

  3、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刮取剖检变化明显的肠道黏膜表层,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甘油和水等量混合液,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圆形的裂殖体和裂殖子存在。

  虫卵检查法:采取鸡新鲜的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检查,发现有卵圆形球虫卵囊。

  根据该鸡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鸡球虫病。

  4、治疗

  4.1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鸡舍通风、干燥和不拥挤,及时清除粪便,用堆积发酵法杀灭其中的卵囊,以减少鸡食入球虫孢子化卵囊的机会。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员、车辆及其用具进行消毒,以切断球虫的感染途径。

  4.2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常山、苦参、大黄、黄柏、青篙、白茅根等一定的比例混合,用水煎煮3次,收集3次的药液,稀释后集中时间饮水服用5d。

  西药治疗:黄胺嘧啶钠、氨丙啉及止血因子和肠道黏膜修复因子组合成预混剂,然后按照0.5%拌料,连用3~5d。

  在鸡群用药3d后控制病情,采食量恢复,粪便也恢复正常。

  5、小结

  肉鸡的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需要在治疗疫病的过程中,尽快恢复肉鸡的增重速度。所以,依据球虫的生活史,结合球虫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利用中草药治疗药物残留低和西药治疗见效快等特点。采用具有清热燥湿、驱虫、止血凉血、利尿保肝等中草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调节机体机能,增加肉鸡的采食量,提高肉鸡的增重。然后根据抗球虫药的药物机理,选用对球虫在不同繁殖内都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两种药物。中西药结合有效地控制疫病,又因球虫病损害的部位主要是在肠道,适当添加止血因子和肠道载黏膜保护剂,有助于修复肠道黏膜,恢复肠道的吸收能力。在这例肉鸡球虫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药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