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 » 正文

幼兔护理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13  来源:农业科技报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337
(一)幼兔护理在家兔养殖中的意义

  从断奶到3月龄的小兔称为幼兔。

  幼兔阶段是生长发育快速增长期,同时也是疾病的高发期,规模兔场死亡率一般为10%~20%,也有的高达30%一60%。一般小型兔场死亡率多在15%左右。

  这一阶段导致幼兔死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应激影响。从仔兔到幼兔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断奶、改料、改变环境和免疫接种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幼兔的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发病。

  第二,抗病力弱。幼兔断乳后,机体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机体正处于免疫的空白期,许多细菌均可趁机侵入。特别是球虫、巴氏杆菌、肠道有害菌及寄生虫等均可导致幼兔大批死亡。

  第三,消化能力差。胃肠消化功能尚不完善,负担重,常造成消化不良,因此,幼兔护理在家兔养殖中尤为重要。

  (二)幼兔阶段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其后果

  1.肠炎 幼兔最易死亡的仍然是肠炎,有的兔场几乎天天不断。

  2.球虫病 球虫常导致大批死亡。

  3.巴氏杆菌病 常常发现巴氏杆菌在某兔场暴发。

  4.兔瘟 兔瘟近几年有幼龄化倾向,而且毒株也有变异,应引起高度重视。

  5.霉饲料中毒 发生率也很高。

  6.寄生虫 寄生虫导致家兔死亡占30%。此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正确的护理方法

  幼兔断奶后与断奶前要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幼兔饲养主要是从防病抗病人手,紧紧抓住防疫关。在仔兔护理阶段抗腹泻、抗寄生虫、抗球虫的一些方法,在幼兔阶段仍然适用。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易消化、高营养的配合饲料 幼兔能否养好,饲料十分关键。幼兔是一生中发育最快的阶段,因而构成了营养需要量大、贪食两大生理特点。而此时幼兔的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吃人的食物一旦与消化能力失衡便会发生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幼兔饲料必须是高营养、易消化并能有效抑制肠道细菌。当然,幼兔的饲料也不是营养愈高愈好,浓度一定要适度,特别是高能量的玉米要限喂。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幼兔饲料的营养浓度,现笔者推荐几个配方供参考。

  配方1 玉米23%,麦麸“%,豆粕17%,苜蓿粉(或槐树叶粉)23.2%,豆秸粉9%,松针粉(或艾叶粉)2%,锯末4%,木炭2%,饲料酵母5%,兔乐(河北省农业大学生产)1%,球净1%,兔用多酶宝0.1%,壮生素0.1%,健胃酸0.1%,食盐O.5%,石粉1%。另每千克饲料加乳酶生1片。

  配方2 苦苣菜(或苜蓿)50%,玉米14.5%,麸皮14%,豆粕18%,鱼粉2%,骨粉l%,食盐0.5%,兔用高效壮生素0.1%,兔乐,添加剂1袋。此方经几家兔场试用,獭兔平均日增重35~45克,料肉比高达2.4:1,生长速度极快。

  2.加强运动 加强运动是提高仔兔成活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措施。断奶的幼兔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加强运动,多晒太阳,能够促进消化,增强新陈代谢和提高抗病力。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春、夏、秋三季,可每天放人运动场活动2-3个小时。

  3.分群饲养 45日龄时即可分群。笼养一般每笼4只,圈养每群20~30只按年龄、性别、体质强弱分群。分群饲养有利于统一管理。饲喂时要定时限量,少喂多餐,供足饮水。

  4.夜里要多添草 槐树叶、艾叶草、苜蓿草等,最适合幼兔食用。青饲料和粗料,夜晚添加量应占日粮的3/5. 5.控制好饲养环境 幼兔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要注意保持幼兔舍室温的恒定,注意通风与光照,但要防止穿堂风及空气流通过大,兔舍忽冷忽热。忽冷忽热常是幼兔发病的主要诱因。另外,兔笼摆放要合理,饲养密度也不要过大,密度愈大死亡率愈高。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