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对南方鸭霍乱的防治经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1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28
  鸭霍乱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病前几天死亡快,急性发生时可出现“闪电式”死亡。急性死亡的鸭肝脏上有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心脏和肠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一种传染病。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本病有十多个血清型,其中有四个血清型与禽霍乱有关。
本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在5%石灰乳、1%~2%漂白粉、3%~5%的煤酚皂液中经数分钟即被杀灭,在60℃时10分钟即可灭活;在直射日光下很快死亡;而在干燥空气中可存活2~3天,在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能存活6~10天,在腐败尸体中则能存活3个月。

  二、流行病学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病鸭、带菌鸭,以及其他病禽(鸡鹅)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入侵途径。
       各种日龄的鸭均可发病,30日龄以内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从近年来的发病情况看成年鸭、种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之势。   

  三、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1~3天,根据病程长短和严重程度,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  疫情初期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大量死亡;
       急性型   采食量下降,病鸭精神萎顿,尾翅下垂停止鸣叫,闭目打盹,行走无力,不愿下水或漂浮在水面,而不游嬉,常跟不上或不随群活动,甚至食欲废绝,饮水增加,口鼻流出粘液,不时发出咕噜声响,呼吸困难,不断摇头,企图甩出分泌物,故本病又俗称“摇头瘟”。病鸭腹泻下痢,排出灰白色、灰黄色或黄绿色稀粪,有时粪便带血,腥臭难闻。病鸭常常瘫痪,不能行走;常在1~3天内死亡。
       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贫血,持续性腹泻;关节肿胀跛行,用药后好转,停药后复发,缠绵难愈,病程为几周甚至几个月。

  四、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表面有许多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心冠脂肪出血,心外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尤以小肠前段最为严重,肠内容物呈污红色。十二指肠溃疡呈卡他出血性肠炎;肺呈出血性实变。发生关节炎时关节粗糙,内有黄色的干酪样物质或肉芽组织,关节腔内有暗红色或灰黄色混浊粘稠的液体。

  五、防治  
       磺胺类、青霉素类、氨基糖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本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若同时配合使用中药治疗则疗效更佳。
       对久治不愈的鸭群可用自家脏器灭活苗(本场地病死鸭肝脏研细稀释,用福尔马林灭活)预防或治疗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试方药选用:磺金百赢(20%的磺胺六甲)0.2毫升/千克体重肌注,连用3天,效果特佳;
       2%的痢菌净5毫克/千克体重,20%磺胺嘧啶0.7毫升/千克体重混合肌注,每天一次,连用两天。
       鸭疫消(黄连解毒散)500克拌料200千克,连用3天;特别严重者可同时使用阿莫西林饮水,见效较快。
       对该病的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不要从疫区引种,严格鸭场消毒制度,禁止将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禽类混养;尽可能避免水源和饲料污染。本病接种疫苗效果不是很理想,保护率不高,不能作为平时预防首选项。

  六、注意事项  
       由于本病发病急,死亡快,故早期治疗时用药量要足,不能过早停药防止转为慢性;特别是天气骤变,阴雨连绵时应加大抗应激药物的投喂量,并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