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又称犬传染性肠炎,是犬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2007年冬季以来, 浙江省平湖市世纪动物医院接待了30多例犬细小病毒病病例,多为150日龄内的幼犬,以体温升高、剧烈呕吐、腹泻、为特征。
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共治愈23例,其中7例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现将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介绍如下。
一、流行病学
犬细小病毒对犬具有高度的接触性和传染性,各种年龄的犬均可感染,但以刚断乳至150日龄的犬发病较多,病情也较严重。幼犬有的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短时间内可呈现心肌炎症状而突然死亡。根据临床发病犬的种类来看,纯种犬及外来犬比土种犬发病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犬的粪便中含毒量最高。
二、临床症状
被细小病毒感染后的犬,在临床上可分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肠炎型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14天,病初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病犬精神沉郁、不食、呕吐,初期呕吐物为食物,然后为粘液状及黄绿色液体。发病一天后病犬开始腹泻。病初粪便为稀粥状,随病程发展,粪便呈番茄酱色或咖啡色,腥臭,排便次数不定,有里急后重的症状。血便后病犬可表现为眼球下陷,鼻镜干燥,全身无力,体重明显下降,同时可见眼结膜苍白,严重的呈贫血症状。对于肠道出血严重的病例,由于肠内容物腐败可造成内毒素中毒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机体休克、昏迷死亡。肠炎型犬细小病毒病病犬若能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血相变化 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下降、比容下降,白细胞减少。病犬的白细胞数可少至60%~90%(由正常犬的1.2 万/立方毫米减至4000个以下)。
心肌炎型 心肌炎型多见于40日龄左右的犬,病犬先兆性症状不明显。有的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弱,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犬可见有轻度腹泻后而死亡。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排咖啡色及番茄酱色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的粪便;血相变化可见红细胞、血色素、比容下降,白细胞不高于正常值结合特异性诊断可以最后确诊。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犬细小病毒快速诊断盒可以进行最后的诊断。
四、防制
治疗原则 应用抗体,抗菌抗病毒,消炎止血止吐;清理胃肠,调解胃肠功能,对症治疗。
应用抗体 发病初期应用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强力犬康、二联高免血清等特异性疗法进行治疗,临床应用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对症治疗 补液、止血、止吐、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可用必佳抗菌(氨苄青霉素)、恩利(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犬猫灵(乳酸环丙沙星)任选其一,以防继发感染。同时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等进行对症治疗。
病犬常因拉稀、脱水而死,因此补液、止血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输液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注意心脏的功能状况,否则易造成治疗失败。当病犬表现严重呕吐、腹泻时需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可静注乳酸林格氏液,25%葡萄糖液。
口服补液法 当病犬表现不食,心率加快,如无呕吐,具有食欲或饮欲时,可给予口服用补液盐,任犬自由饮用或深部灌肠。
另外,输血疗法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输入白蛋白和氨基酸,配合中药中药黄连、黄芩、栀子、泽泻、甘草等进行调理。
五、小结
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临诊时要根据病犬呕吐腹泻发生的时间、次数以及呕吐物和粪便的形状、躯体状况,全面考虑,同时要判断脱水程度和病程状况,以针对性的合理用药,才能有效提高治愈率。本病发生严重脱水时,病犬体温低于正常温度时,往往预后不良。在本病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灌肠疗法可有效清除肠道内的腐败内容物,防止自体中毒,同时还可起到消炎止泻、营养机体的作用。而止血疗法可以起到防止贫血、抗休克的作用,有利于病犬的康复。在预防本病时要做好犬舍的定期消毒,健康犬的定期预防接种工作,同时要注重春夏季节犬的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