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家禽孵化失败原因检查与剖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5-05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89

                                                                    张伟
                                   (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安徽合肥 ,231283)
                                                                   Zhangwei
(Anhui Livestock-poultry Inheritanc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enter  , Anhui ,Hefei  231283)

      当孵化率下降或雏禽死亡时,如能查清影响因素,就能汲取教训,减少损失,而通过下列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与诊断,一般能查明原因。
      一   基本情况的调查
  (一)检查种蛋情况
  1.蛋壳品质。如形状大小是否正常?蛋壳颜色是否符合品种要求?蛋壳质量如何?
      2.贮蛋或运输条件。如贮存温度过高,会使胚胎提前发育,以至于在孵化早期死亡;温度过低会冻裂蛋壳,冻死胚盘,甚至引起系带断裂、散黄;贮存时间过长会使气室增大,胚盘与蛋壳膜粘连。运输中剧烈震动也会造成系带断裂、散黄、气室移动、甚至震破蛋壳。
      3.有无来自种鸡的不良影响。如种鸡是否有病? 鸡龄是否过大或过小? 有无近亲繁殖情况? 饲料营养是否不全?
  (二)了解孵化机与孵化室情况
  1.温度。机内温差是否过大?门表温度计是否准确?各孵化阶段实际孵化温度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超温报警系统是否灵敏? 有无超温现象出现?
  2.通风。孵化机是否装有排气管道?结构是否符合要求?孵化15天以后通气孔是否全部打开?风扇转向、转速是否正常?
  3.翻蛋。孵化14天以前的翻蛋角度、次数是否符合要求?
  4.其它。孵化过程中有无机器故障、停电情况的发生?若有发生,则发生时的胚龄、持续时间及应急措施如何? 室内通风、室温是否符合要求?
      二 照蛋与失重检查
      (一)照蛋的检查  利用灯光透视蛋来观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判断温度是否得当;并可通过观察气室大小,借以了解湿度是否适宜;依靠照蛋还可区分无精蛋、正常胚蛋、异常胚蛋、裂纹蛋等。
鸡蛋三次照蛋的异常表现及主要原因:
      1.孵化5天时“头照”异常:(1)受精率正常,发育略快,死胚蛋增多,血管出现充血现象。一般是温度较高。(2)受精率正常,发育略慢,死胎少。一般是温度偏低。(3)气室大,死胎多,多出现血线、血环,有时其粘于壳上,散黄多,“白蛋多”。一般是种蛋贮存时间过长。(4)胚胎在小头发育。大头朝下。(5)胚胎发育参差不齐。机内温差大、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或种蛋源于不同鸡群。(6)破裂蛋多,胚胎大量死亡且死亡时间不集中,散黄蛋多,气室可动,系带断裂多。种蛋受到剧烈震动或受冻(存放温度在0℃以下)。
      2.孵化11天时“二照”异常:(1)尿囊血管提前“合拢”,死亡率较高。孵化前期温度偏高。(2)尿囊血管“合拢”推迟,死亡率较低。温度偏低,湿度过大或种鸡偏老。(3)尿囊血管未“合拢”,小头尿囊血管充血严重,部分血管破裂,死亡率高。温度过高。(4)尿囊血管未“合拢”,但不充血。温度过低,通风不良,翻蛋异常,种鸡偏老或营养不全。(5)胚胎发育快慢不一,部分胚蛋血管充血,死胎偏多。机内温差大,局部超温。(6)胚胎发育快慢不一,血管不充血。贮存时间明显不一。(7)头位于小头。一般是大头向下。(8)孵蛋爆裂,散发出恶臭气味。种蛋污秽或孵化环境污染。
      3.孵化17天时“三照”异常:(1)“封门”延迟,气室小。温度偏低或湿度偏高。(2)“封门”提前,血管充血。温度偏高。(3)不“封门”。温度过高或过低,翻蛋不正常,种鸡偏老,饲料营养不全或通风不良。
       三 啄壳与出雏检查
  (一)啄壳情况的检查
      1.啄壳时间  与出雏高峰时间一样,某种禽蛋的啄壳时间也应是相对恒定的,若突然某一批次较正常提前或推迟啄壳,预示着用温可能偏高或偏低。
  2.啄口位置与形状  啄口位置应在蛋的中线与钝端之间。若在小头啄壳,说明胎位不正;若啄壳的位置在钝端很高的地方,说明雏鸡通过小的气室来啄壳,可能湿度偏大;若啄口有血液流出,可能用温不当;若啄口呈“梅花”状清洁小裂缝则较为正常。
  (二)出雏情况的检查
  1.出雏高峰时间检查   若出雏高峰期较正常提前或推迟,可能用温偏高或偏低 。无明显的出雏高峰期,这可能与机内温差大、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或种蛋源于不同鸡龄的种鸡群等有关。
      2.出壳鸡检查    观察雏鸡活力及结实程度,体重大小,卵黄吸收情况,绒毛色泽、长短及整洁度,喙、脚、跗部的表现。
     (1)绒毛“胶毛”。一般为温度过高过低、蛋贮存期过长或翻蛋异常。
     (2)雏鸡出壳拖延、软弱无力、腹大、脐收不全、“胶毛”。用温偏低或湿度过大。
     (3)雏鸡干瘦、有的肠管充血并拖在外面,卵黄吸收不良。一般是整个孵化期用温偏高。
     (4)雏鸡出现无头颅、瞎眼、弯趾、鹦鹉喙、关节肿大等畸形症状。与遗传、早期高温孵化或营养缺乏有关。
     (5)腿脚皱缩、腿部静脉血管突出或口内组织色深且异常干燥。出雏机湿度太低以及雏鸡在出雏机内所停留时间过长而引起的脱水症状。
     (6)跗部色红。出壳困难的表现。
     (7)雏鸡喘息。温度过高、缺氧或传染病。
   四 打开毛蛋检查
   (一)检查目的与步骤
      打开未出壳蛋检查,是全面分析不出壳原因的关键,它不仅可提供各期死胚率,继而找出不出壳的大致原因,而且可通过检查胎位情况、病理剖检组织器官等方法来进一步查明原因。
      随机取50~100枚未出壳蛋,用镊子轻敲大头,挟去蛋壳,依次确定大致的死亡年龄与原因、胎位及畸形情况,然后将蛋内容物倒入玻璃皿中,观察羊水颜色是否正常(正常为无色透明),蛋白利用及卵黄吸收情况,再用棉球轻轻抚去羊水等胎体外物,用刀片轻剖禽胚腹部,依次观察皮肤、肝、胃、心脏等组织器官是否有充血、出血、水肿、萎缩、变性、畸形等病理变化。
  (二)大致的死亡年龄与原因检查
      打开毛蛋检查时,只要分清胚胎是死在哪一周(孵化的第一、第二、还是第三周?),就能找出死亡的大致原因。
      胚胎死亡一般被分成三个死亡期(早期死胚,1~7天;中期死胚,8~14天;后期死胚,15~21天),各期正常死亡率标准依鸡龄有很大的变化(图一),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下,早、中、后期死胚率依次宜为2.5、0.5、2.75%(Mauldin,1989)。
      1.三期死胚的区分方法    中期死胚出现冠的迹象且喙上部有破壳齿,胚长2~5厘米,发育到13~14天的中期死胚腿有鳞片原基且身体大部覆盖绒毛;15~16天的后期死胚覆盖发育完整的绒毛,胚长5厘米以上。中期死胚蛋看上去颜色较暗,因而常被误为臭蛋,其实颜色较暗是因胚外膜血管中血液发生氧化的缘故,臭蛋打开时常发出异臭。
      2.胚胎各期死亡的原因
     (1)胚胎早期死亡  死亡主要与遗传、种鸡的健康状况、贮存及孵化条件等有关。
      早期死亡也受鸡龄、入孵前贮存时间与母鸡遗传品系的交互影响。Wineland等(1995)将肉种鸡蛋按贮存时间2天(F)或13天(C)、肉用母鸡的两种杂交品系(A或C)以及鸡龄〔34周(Y)、55周(O)〕分开,进行了2×2×2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来自C系老年鸡群且贮存13天的种蛋早期死胚率最高(16.12%,简称OCC组),而来自A系青年鸡群且贮存2天的种蛋早期死胚率最低(2.48%,简称YFA组),OFA、OFC、OCA、YFC、YCA、YCC组依次为4.55、6.15、7.99、4.48、6.92及7.71%。
      另外,种蛋的受精率与早期死胚率也有关联——受精率愈低,早期死胚率愈高,事实证明,输卵管中精子数很少时,此种关系表现最为明显 。
      孵化厂内造成胚胎早期死亡的原因有:贮蛋条件不正常(一般要求在16~17℃环境中贮存不超过7天);消毒不当(如熏蒸剂量不正确、在入孵后的24~96小时期间熏蒸等等);蛋盘设计不合理(如蛋盘间距过小)而造成种蛋破损或因翻蛋系统故障而造成的长时间不翻蛋或翻蛋角度不正常;孵化器温度过高或波动太大。
      孵化厂外造成胚胎早期死亡的原因有:种蛋在鸡舍受到污染(如窝外蛋);因产蛋箱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而造成蛋破裂;集蛋不及时或鸡抱窝造成种蛋在贮存之前即已开始发育;蛋壳质量差;饲料中添加某些药物(如球虫净)或用药方法不当;营养问题(如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生物素等);种鸡感染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受精率低;来源于饲料等渠道的毒素。
      (2)胚胎中期死亡   此期死胚率一般较低,如果孵化器通风不良或孵化温度、湿度及翻蛋不当则可造成此期死胚率偏高。遗传及营养当前已不再是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目标应将此期死胚率控制在1%以下。
      (3)胚胎后期死亡   死亡主要与种蛋的贮存、运输、孵化条件、蛋壳质量等因素有关。目标应将其控制在3%以下。
      孵化厂内造成胚胎后期死亡的原因有:入孵前贮存期过长,贮存温度不适宜;孵化温度、湿度不当;孵化器或孵化室通风不良;小头向上孵化;孵化头二周翻蛋不正常;落盘时蛋破裂等。
孵化厂外造成胚胎后期死亡的原因有:种蛋受到污染;种鸡患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白痢等疾病;蛋壳质量差;营养问题(如缺乏锰、生物素、维生素B12等)。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