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母兔产后瘫痪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25  来源:农业科技报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01
  母兔产后瘫痪多发生于产后2~5天,且产仔率较高的母兔和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兔场多发本病。 

  发病原因 

  母兔营养不良,致使产后血糖、血钙浓度降低和血压下降。此外,母兔产后受雨水淋湿和冷风侵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肌肉、神经等机能失调均可诱发本病。 

  临床症状 

  患兔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消瘦。初期粪便少而干硬,继而停止排粪、排尿,泌乳量减少以至于停止。发病初期两后肢之一或两肢同时发生跛行,行走困难,不愿活动。后期严重时后肢麻痹,行走靠两前肢爬动以拖动后肢。 

  防治措施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兔舍干燥、通风,避免潮湿,并做到定期消毒。要喂给怀孕母兔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饲料,并保证饲料中含有充足的钙、磷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保证母兔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使怀孕母兔保持良好的体况。 

  发病时,应立即采用补充糖、钙和恢复肌肉、神经机能等措施:10%葡萄糖酸钙3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5天;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每次0.25克,每日1次,连用4天,以恢复和促进神经机能。对有便秘症状的病兔,可采取灌服硫酸镁溶液或直肠灌注植物油的方法,以润肠通便、清除积粪。同时,还可用松节油涂擦病兔患肢,达到促进血液循环、驱除风寒湿气的功效。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