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兔产后瘫痪多发生于产后2~5天,且产仔率较高的母兔和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兔场多发本病。
发病原因
母兔营养不良,致使产后血糖、血钙浓度降低和血压下降。此外,母兔产后受雨水淋湿和冷风侵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肌肉、神经等机能失调均可诱发本病。
临床症状
患兔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消瘦。初期粪便少而干硬,继而停止排粪、排尿,泌乳量减少以至于停止。发病初期两后肢之一或两肢同时发生跛行,行走困难,不愿活动。后期严重时后肢麻痹,行走靠两前肢爬动以拖动后肢。
防治措施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兔舍干燥、通风,避免潮湿,并做到定期消毒。要喂给怀孕母兔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饲料,并保证饲料中含有充足的钙、磷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保证母兔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使怀孕母兔保持良好的体况。
发病时,应立即采用补充糖、钙和恢复肌肉、神经机能等措施:10%葡萄糖酸钙3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5天;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每次0.25克,每日1次,连用4天,以恢复和促进神经机能。对有便秘症状的病兔,可采取灌服硫酸镁溶液或直肠灌注植物油的方法,以润肠通便、清除积粪。同时,还可用松节油涂擦病兔患肢,达到促进血液循环、驱除风寒湿气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