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传染病的总称,是目前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家禽中大肠杆菌的感染很常见,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鸭、鹅等均可感染。因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往往治疗收效不好,给养禽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007年5月9日,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某养殖户饲养的23日龄的雏鹅发生一种以拉稀、呼吸困难以及眼炎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全群800羽,死亡率为10.5%。对送检的病死雏鹅进行剖检,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感染。
一、发病情况
2007年4月中旬,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某养殖户购入雏鹅800只进行饲养。主诉:饲养至23日龄时发现鹅群异常,精神不振,食欲减少,部分病鹅排白色稀粪,张口呼吸,不愿走动。雏鹅发病后曾用青霉素饮水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于是该养殖户用水禽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注射治疗,并在日粮中添加电解多维、禽用微量元素、磷酸氢钙饲喂,但仍不能控制病情,病鹅还开始出现了结膜发炎、流泪、眼睑水肿等症状,有的病鹅临死前有仰头、扭头等神经症状。购买时鹅群已注射过小鹅瘟疫苗,至5月9日到笔者处求诊时共死亡80多只。
二、剖检病变
共剖检8只病死雏鹅,主要剖检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8/8)、肝周炎(8/8)、心包炎(3/8)、气囊炎(8/8)、气管有粘液(8/8)、十二指肠出血(5/8)、脾脏稍肿(4/8)。
三、实验室诊断
细菌的分离培养 按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环分别从肝脏和气囊中采样(分别标记为A株和B株),分别划线接种到血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可见从肝脏和气囊中分离到的细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长出菌落较大、边缘整齐、溶血并有隆起的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的玫瑰红色菌落。
细菌形态观察 分别挑取从肝脏和气囊中分离到的单个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在油镜下观察到菌落为红色、两端钝圆、散在或成对存在的短杆菌。
药敏试验 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该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高敏;对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中敏;对青霉素、庆大霉素低敏。
从分离到的细菌的菌落形态结果来看,A、B两株细菌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说明笔者从肝脏和气囊分离到的细菌为同一种细菌。通过麦康凯琼脂鉴别培养基培养、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并结合病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病理变化,确定分离的两株细菌同为大肠杆菌。
四、防治
环境消毒 鹅粪堆积发酵,用百毒杀(浓度为1:600)对场地、环境、用具进行消毒,1次/天,连用5天。
药物治疗 用氟苯尼考按0.05%配成水溶液饮用,连用5天。同时用高效大肠杆菌净(黄连、黄芩、板蓝根、穿心莲、黄柏)按每克拌一千克饲料进行饲喂,连用5天。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按0.1%比例)连用5天。
治疗3天后养殖户来电反应病情明显好转,再过3天后电话回访,全群恢复正常。
五、小结
1.该养殖户在雏鹅发病后曾用青霉素进行治疗,但未见有所好转,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显示,该病例中青霉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的敏感性较差,因此建议使用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进行治疗。因为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也不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往往治疗收效不好,所以建议养殖户在对大肠杆菌病治疗时,最好先对细菌进行分离,然后对分离的细菌做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来选用最敏感的药物交替使用对病禽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达到快速控制病情的目的。同时,交替用药可以防止因滥用药物而出现的耐药菌株,并且使药物防治更加合理化。
2.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密度过大、通风不畅、氨气含量高、湿度大、卫生条件差等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且易复发。因此,该病应以预防为主,使用不同致病菌株混合制备油乳剂灭菌苗预防,同时还要搞好环境卫生,清除粪便、勤换垫草、保持通风,加强消毒等综合性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