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糜烂是蹄底和球负(重)面角质的糜烂,常可继发角质深层组织疾病,老龄牛多发,患慢性蹄叶炎和蹄变形的牛容易继发,牛舍和运动场不洁,发生本病多。
病因:牛舍和运动场潮湿不卫生,牛长期站立在污泥或潮湿的褥草上容易引起本病。指(趾)间皮炎和球部腐烂有直接关系。延蹄和芜蹄容易发生蹄糜烂,某些不明的原因使蹄角质生成发生紊乱,如牛的过热性疾病可在蹄底、球之间角质结合处出现糜烂。
症状:本病发展得缓慢,除非因继发角质深层组织感染,一般不引起跛行,在检查蹄底或削蹄时,可在球部或蹄底发现有深色的小洞,有时许多小洞可连合成大洞或沟,表面很破碎。角质糜烂后,从局部感染化脓向深部组织蔓延时,可引起并发症。在蹄底形成潜在通道时,糜烂处有管道通到角质下,管道内充满特殊臭味的黑色浓稠液体,由于病已到真皮,临床上可出现跛行。
蹄轴侧沟易存留粪便污泥而常常被侵害,因角质薄发生糜烂后常常向深部组织蔓延,引起继发感染。
球部的角质软,也易被侵害,常引起球部角质腐败分解,真皮乳头增殖,表现得非常疼痛,有时可继发屈腱剧伸。
诊断:蹄糜烂一般只有在检查蹄底时才被发现,但要和蹄底溃疡、白线病、蹄底刺伤、挫伤等区别开来,特别注意引起深部组织感染性疾病如深部刺伤。
治疗和预防:单纯性糜烂一般治疗后结果较好,而继发深部组织感染时,治疗效果可疑。
治疗糜烂首先要将蹄底清理干净,擦干净后涂“粘蹄灵”,定期削蹄及早发现糜烂的角质,及时填补可以防止深部组织感染。如已经引起深部组织感染时,应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如在创面和创腔彻底清理后,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蹄浴,每次15-20分钟,连用数日。
高发病率的牛群,可定期进行蹄浴,以清除蹄部化脓性微生物和促进蹄角质变硬,对本病具有预防作用,有人建议用福尔马林液蹄浴,每周一次,可减少指(趾)间病变,蹄糜烂和蹄底溃疡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