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养殖场消毒的误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09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59
  消毒前不清理污物 彻底的机械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消毒前应先将可拆除的用具运至舍外清扫、浸泡、冲洗、刷刮,并反复消毒,舍内从屋顶、墙壁、门窗,直至地面和粪池、水沟等按顺序认真清理和冲刷干净,然后再进行消毒。 

  消毒不严格 消毒是非常细致的工作,要全方位地进行消毒,如果留有“死角”或空白,就起不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程序和要求进行消毒,禁止工作人员不按要求消毒而随意进入生产区或“串舍”。 

  用干燥的石灰消毒 在养殖场或畜禽舍入口池中,堆放厚厚的干石灰,这起不到有效的消毒作用。使用石灰消毒最好的方法是加水配成10%~20%的石灰乳,用于涂刷畜禽舍墙壁1~2次,既可消毒灭菌,又有涂白美观的作用。 

  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药 细菌、病毒对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对消毒剂也可能产生耐药性,因此最好是几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交叉使用。 

  消毒液不现配现用 消毒池中的消毒液不勤换、不保持有效浓度。消毒液要现配现用,否则可能会发生化学变化,造成“失效”。消毒池中的消毒液要经常更换,保持相应的浓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用刺激性较强的消毒药带畜消毒或空栏消毒后不冲洗残留药物 用强酸、强碱等刺激性强的消毒药进行带畜消毒,会造成畜眼、呼吸道的刺激,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皮肤的腐蚀。空栏消毒后一定要冲洗,否则残留的消毒剂会造成畜禽蹄爪和皮肤的灼伤。 

  不发疫病不消毒 虽然没有发生传染病,但外界环境可能已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排出病原体。如果此时没有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等传播途径,入侵易感畜禽,引起疫病发生。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