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养鸭业的发展特别集约化规模化养鸭场不断增加,鸭病在临床不断发生和流行。尤其是急性鸭病的发生不但给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而且还给养殖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急性死亡的鸭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总结如下:
一 外观鉴别要点:
1.鸭霍乱、鸭副伤寒鸡鸭都发病
2.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病于鸭。鸭瘟成鸭发病多于幼鸭,鸭病毒性肝炎雏鸭发病多于成鸭。
二、临床诊断鉴别
1.鸭瘟: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是鸭发病,鸡不感染。产蛋鸭、成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于1日龄以内的雏鸭,发病率高和死亡率大。发热,腹泻,怕光、肿头流泪,眼周围有分泌物,两颊麻痹和排绿色稀粪,两腿麻痹。剖检可见皮肤有出血点,皮下组织胶样浸润,消化道粘膜充血坏死假膜或溃疡,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和水肿、坏死。肝脏间有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坏死和出血点。
2.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仅发生于鸭,鸡不感染。雏鸭发病严重易感性和病死率随雏鸭日龄的增大而降低。发病常见于5—10日龄雏鸭。病死率较高。特征为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肝脏肿大,有出血点和神经症状。初发病时表现精神萎顿、缩颈、翅下垂、不爱活动,行动呆滞或跟不上群,厌食、运动失调。发病12-24小时即发生全身性的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两脚痉挛性地蹬踏,有时在地旋转十几分钟即死亡,喙短褐爪尖淤血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有时死亡之快惊人。内脏主要变现为肝脏肿胀,发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见有大小不等的出血、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3.鸭霍乱:鸡鸭都发病,此病大小鸭都发生。鸭群中流行严重,几天内大批发病死亡,较鸭瘟发病快和流行期短。病鸭衰弱,不鸣叫、怕下水,咽喉内有多量分泌物,呼吸困难、摇头、腹泻、两腿瘫痪,没有神经症状和头肿现象。心包内充满透明的橙黄色渗出液,心内膜及心肌充血和出血,肝肿大,脂肪变性,有灰白色、针头大小的出血点或坏死点,肠道充血和出血,小肠前端最为严重,肠内容物呈污红色,口腔后部、食道和泄殖腔粘膜没有假膜和溃疡。心外膜和心冠脂肪由针尖庄出血点。肺充血,表面亦有出血点。
4.鸭副伤寒:鸡、鸭都感染发病。以雏鸭败血症和水泻为主要特征。2周龄内雏鸭常呈败血症经过,颤抖、喘息、眼脸浮肿。常见于眼盲和结膜炎,肝脏呈铜色有灰色坏死灶。盲肠扩张,内含干酪样物质,直肠肿大、出血。心包、心外膜及心肌发生炎症。成鸭感染后常不出现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关节炎型、内脏型、脐炎型、皮肤型。
三、流行特点
1. 鸭瘟:流行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通常在春夏之交和秋冬流行比较严重。
2. 鸭病毒性肝炎: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宜春、夏、秋季多发,在爆发时仅发生于雏鸭,一旦发生,发病率可达100%。。
3. 鸭副伤寒:幼鸭易感,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有时呈爆发或地方性流行,也有时呈爆发性流行,雏鸭死亡率达37%左右。
4. 鸭霍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但在高温、潮湿、多雨的夏、秋两季,以及气候多变的春季最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