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鸡球虫病及抗球虫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25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高强  浏览次数:283
      鸡球虫病是养禽业中重要的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防治鸡球虫病的药费达数亿元人民币,占鸡病全部防治费用的近三分之一。球虫病流行的鸡群生长严重滞后,而且随之诱发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等。自上世纪40年代磺胺类药物用于养鸡生产以来,已先后有30多种药物投入临床应用,给现代养鸡业带来空前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抗球虫药物的开发应用,就没有现代集约化养鸡业。然而,随着药物的广范应用,球虫抗药性问题日趋普遍和严重。多药抗性或交叉抗药性的产生大大缩短了药物的商业使用年限。对鸡球虫病及球虫抗药性的调查、分析、诊断和研究是养鸡发展十分重要的前提,因此,笔者根据在临床实践中的学习、摸索、研究和总结,将鸡球虫病及抗球虫药的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1.流行病学
    鸡感染球虫的途径是啄食感染性球虫卵囊,凡被病鸡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和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 其他鸟类、家畜和昆虫以及饲养管理人员,都可以成为球虫病的机械传播者。
    鸡因品种不同,对球虫的易感性也不一样, 如蛋鸡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肉鸡,而肉鸡中艾维茵、AA肉鸡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三黄鸡和竹丝鸡等。另一方面,球虫是条件致病病原体,与饲养管理关系密切,一旦饲养管理不善,气温、湿度适宜卵囊的发育,就会导致球虫病爆发,并可造成重大损失。
2.临床症状
    急性型病例病程约数日至二-三周,病初精神不佳,羽毛耸立头卷缩,常立一隅,食欲减退,泄殖孔周围的羽毛被排泄物污染、粘连。以后由于肠粘膜的大量破坏和机体中毒的加剧,病鸡出现共济失调、翅膀轻瘫、饮欲增加、食欲废绝,嗉囔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膜苍白、贫血,逐渐消瘦,粪至水样,并带有少量血液。
    慢性型多见于四-六个月龄的鸡或成年鸡,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不明显,病程稍长,可延续数周至数月。病鸡逐渐消瘦,足和翅膀多发生轻瘫,产蛋鸡产蛋量减少,有间歇性下痢,很少发生死亡。
    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的盲肠球虫病,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便,末期发生痉挛和昏迷,不久死亡,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死亡率可达30%以上,甚至全群覆没。
3.病理变化
    鸡尸消瘦,鸡冠和粘膜苍白或发青,泄殖孔周围羽毛被液体排泄物污染,往往带有血液。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属有关。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盲肠,双侧盲肠显著肿大,某些病例可为正常的3-5倍,其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盲肠壁变厚,并伴有严重的糜烂。
    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呈明显的淡白色斑点和粘膜上的许多小出血点相间杂。肠壁深部和肠管中均有凝固的血液,外观呈淡红色或褐色。
    堆型艾美耳球虫多在小肠前段上皮表层发育,并且同一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在一起,在被损害的肠段(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排列成横行,外观呈阶梯样。           巨型艾美耳球虫多在小肠中段寄生,寄生部位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有时混有很小的血凝块。
    哈氏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前段,肠壁上出现大头针样大小的红色圆形出血点,粘膜有严重的卡他性炎和出血。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粪便检查和病理学变化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鉴定球虫的种属,可将病鸡的粪便或病变部位的粘膜刮取物少许,放在载玻片上,与甘油饱和盐水(等量混合液)1-2滴调和均匀,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根据卵囊特征做出初步鉴定。
5.治疗
  常用的抗球虫药物很多,在使用抗球虫药物时,必须考虑如何最有效地控制球虫病,把球虫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如何才能推迟球虫对所用抗球虫药物产生耐药性,以尽量延长药物的使用年限。为达到前一目的,不仅要靠高效的抗球虫药物,而且要使鸡对球虫逐渐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所以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球虫药物。为推迟球虫产生耐药性,较好的办法是定期变换或联合应用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避免过度使用任何一种特定的抗球虫药物。抗球虫药物的选择、给药程序的类型和几种程序之间的轮换方式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各种不同抗球虫药物的特性、使用历史、过去的使用效果;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耐药虫株存在情况及其对某种药物出现耐药性的时间等。
  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球虫药物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5.1  重视药物的预防作用:当前使用的抗球虫药物,多数是抑杀球虫发育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即无性生殖阶段,一般从雏鸡感染球虫开始大约进行4天的无性生殖,故必须在感染前4天用药方能奏效。待出现血便等症状时,球虫发育基本完成了无性生殖,而开始进入有性生殖阶段,这时用药为时已晚。如果鸡群已经发生了球虫病,此时用药只能保护未出现症状或未感染的鸡,而对出现严重症状的病鸡,用药很难收到效果。
5.2  合理选用不同作用峰期的药物:作用峰期是指对药物最敏感的球虫生活史阶段,或药物主要作用于球虫发育的某生活周期,即为其作用峰期。抗球虫药绝大多数作用于球虫的无性周期,但其作用峰期并不相同。掌握药物作用峰期,对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具有指导意义。一般说来,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1-2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弱,多用作预防和早期治疗用。而作用峰期在感染后第3-4天的药物,其抗球虫作用较强,多作为治疗药应用。由于球虫的致病阶段是在发育史的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尤其是第二代裂殖生殖阶段,因此应选择作用峰期与球虫致病阶段相一致的抗球虫药物作为治疗性药物。属于这种类型的抗球虫药有尼卡巴嗪、托曲珠利、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恶啉、磺胺二甲氧嘧啶、二硝托胺等。
  由于抗球虫药物抑制球虫发育阶段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影响鸡产生免疫力,故多用于肉鸡,而蛋鸡和肉用种鸡,多用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不影响鸡产生免疫力。
5.3  减少球虫产生耐药性:应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或联合用药方法。轮换用药是季节性地或定期地合理变换用药,即每隔3个月或半年或在一个肉鸡饲养期结束后,改换一种抗球虫药,但是不能换属于同一化学结构类型的抗球虫药物,也不要换作用峰期相同的药物;穿梭用药是在同一个饲养周期内,换用两种或三种不同性质的抗球虫药物,即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中间使用另一种药物,目的是避免耐药虫株的产生。在穿梭或轮换用药时,一般先使用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的药物(如盐毒素、马杜霉素等),再换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的药物,这样不仅减少或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而且可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
  联合用药是在同一个饲养周期内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球虫药物,通过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既可延缓耐药虫株的产生,又可增强药效和降低使用量。
5.4  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由于感染球虫的鸡通常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但是饮欲正常,甚至增加,因此通过饮水给药可使患鸡获得足够的药物剂量,并且混饮给药比混料更方便,治疗性用药宜提倡混饮给药。另外,选择药物时还要考虑耐药性问题,有条件者应在平时进行耐药性测定,筛选出几种对当地球虫虫株敏感的抗球虫药,以备发生球虫病时使用。
5.5  剂量要合理,疗程应充足:应该了解饲料中已添加的抗球虫药物添加剂品种,以避免治疗性用药时重复使用同一品种药物,造成药物中毒。有些抗球虫药的推荐治疗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如马杜拉毒素的预防量为5mg/kg,中毒剂量为9mg/kg,重复用药会造成药物中毒。
5.6  注意配置禁忌:有些抗球虫药与其他药物有配伍禁忌,如莫能霉素、盐霉素禁止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合用,否则会造成鸡只生长发育受阻,甚至中毒死亡。
6.综合防治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干燥,供应雏鸡以富含维生素的饲料,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麸皮中含有促进球虫发育的物质,在球虫病暴发时,要限制日粮中的麸皮用量;碳酸钙也有促进球虫发育的作用,应当少用。日粮内应加入富含维生素的青绿饲料。
6.2  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一般消毒药很难杀死球虫卵囊,对空鸡舍最好选用火焰消毒法,可以彻底消灭球虫卵囊。对发病的鸡群,投药期间要每日清粪,投药结束后最好彻底清理粪便及垫料或垫上厚厚的一层铺垫物,使鸡群与粪便彻底隔离。
6.3  免疫预防:即使用抗球虫疫苗。目前,该疫苗的使用虽不普遍,但实践证明其效果良好, 根据临床应用,国内研制成功晚熟系球虫苗Einerivac , 以及早、中、晚熟系联合球虫苗Einerivac.Plus,在1—3日龄采用拌料或混饮接种,具有良好的效果。
6.4  为保障动物性食品消费者健康,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我国《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认真监控抗球虫药物残留;遵守《中国兽药典》关于抗球虫药物休药期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注意事项。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