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巴贝斯虫病是一种经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严重贫血和高热为特征。本病的病原体为犬巴贝斯焦虫。犬巴贝斯虫病在我国报道很少,一般只在有蜱滋生的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我院曾收治过犬巴贝斯虫感染病例3例,为比特犬,经治疗后均痊愈。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河北某犬场从河南某地引进比特犬一批,引进后20天左右,犬群中有犬只出现红尿、厌食、发烧、精神欠佳等症状。犬主带其中3只症状较重犬来我院就诊。
2 临床症状 3只病犬均为成年犬,雄性。体温40~41℃,精神不振,消瘦,可视黏膜苍白、黄染,触诊脾肿大。病犬步态不稳、乏力。
3 实验室检验3.1 粪便检查 粪便稀软,呈褐色。潜血强阳性,寄生虫阴性,细小病毒阴性。
3.2 尿液检查 尿液由正常微黄清亮透明的尿变为混浊的暗红色尿。尿的比重明显增加,可由正常1.015~1.045增加到1.080.其他指标由于受到尿色的干扰,很难用比色方法进行测定。
红尿性质的鉴别:首先取尿液离心,上清液仍为红色,沉渣镜检除偶见膀胱上皮细胞外未见红细胞及其他有形物,由此说明此尿为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因为由红细胞引起的血尿,离心后,红细胞应沉到试管底部,尿液变为清亮的淡黄色。
再用硫酸铵法鉴定是血红蛋白尿,还是肌红蛋白尿。在尿液中加入硫酸铵达80%饱和度,使血红蛋白沉淀,过滤后将滤液用隐血试纸进行隐血试验,试纸不变色,隐血反应为阴性,则说明滤液中无肌红蛋白,红尿是由血红蛋白引起的。即此尿是血红蛋白尿。
3.3 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极度稀薄,使用全自动血球仪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其结果的各项指标如表1.
3.4 血液涂片 血液涂片作瑞氏染色,油镜镜检,在红细胞内发现染成淡蓝色的小梨籽形虫体,有圆形、环形和逗点形等,虫体的染色质团呈紫红色,清晰可见。一个红细胞内寄生虫体1~3个不等。红细胞染虫率大约为5%左右;涂片见较多幼稚的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呈多染性和异形性,网织红细胞增多,且有较多的红细胞碎片。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和治疗性诊断结果确诊本病为犬巴贝斯焦虫感染引起的犬巴贝斯虫病。
4 治疗 治疗原则是:应用特效药杀灭虫体和对症治疗包括输血、抗感染、补充体液和营养。
4.1 应用特效药 对3只病犬及犬场其他犬都应用特效药贝尼尔,按5 mg/kg体重的剂量,配成5%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天。
4.2 对症治疗 对3只病犬根据体重大小和贫血程度输血;应用氨苄西林;补充体液和营养成分如葡萄糖、维生素B和ATP等并嘱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
5 讨论与小结5.1 本病的易感动物 本病对良种犬尤其是军犬、警犬和猎犬危害严重。军、警犬由于经常外出训练和使用,活动范围广,接触环境复杂,所以感染此病的机会较多。另外,有些品种的犬如比特犬,尤其是公犬,天性活泼好斗,野外活动较多,感染此病的机率也较高。
5.2 本病流行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犬巴贝斯虫病的传播需要有传播媒介蜱进行传播,因此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较低。本病具有一定季节性。一般4~10月份蜱的活动季节多发。
5.3 巴贝斯虫病对犬红细胞的破坏作用 巴贝斯焦虫在犬红细胞内反复分裂生殖的过程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犬体迅速贫血,消瘦,黏膜苍白和黄染。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从肠道排出而使粪便呈褐色,潜血呈强阳性;从肾脏排出而出现血红蛋白尿;血液稀薄,红细胞总数和比容均严重下降。重症时若不及时治疗则出现衰弱可在1周左右很快死亡。
5.4 巴贝斯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根据病犬是否来自疫区、临床症状出现高热、贫血、黄疸、尿液和血液常规的检验即应考虑是否为本病; 血液涂片时见到红细胞内的虫体即可确诊。治疗本病用抗血液原虫特效药和对症治疗。抗血液原虫药如贝尼尔、蒿甲醚、质子体贝尼、锥平等肌肉注射,效果理想。
5.5 巴贝斯虫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控制或禁止犬到有蜱活动的疫区活动,切断蜱传播链。在非疫区对易感犬每年2次预防性注射抗原虫特效药;在疫区除了对犬进行预防性注射外,用体外驱虫药给犬进行全身药浴;对犬舍、蜱栖息的环境彻底喷淋驱虫药驱杀蜱。
有资料显示,本病还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本病痊愈后的母犬近期(1年内)再次发情、交配、怀孕时,即使处在健康带虫状态,也有可能通过胎盘不同程度地垂直传播给仔犬。患病期母犬受孕分娩后,所生仔犬均可能受到感染,并呈现贫血,造成各组织器官缺氧,还可直接使仔犬致死。如果给患犬注射感染吉氏巴贝斯虫病康复犬的血清,可使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在疫区给成年生育期母犬免疫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