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系指侵害指(趾)间皮肤及皮肤以下深层软组织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皮肤常坏死、裂开,炎症常从指(趾)间皮肤蔓延到蹄冠和球节,有明显跛行,并有全身症状。坏死杆菌是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所以本病又称指(趾)间坏死杆菌病,习惯上又叫腐蹄病,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牛都可发生,但奶牛发病率高。
病因:许多学者认为坏死杆菌是由指(趾)间皮肤浸入,但也有人认为血源也可以感染。
坏死杆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共同作用引起本病,其他一些细菌可能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但并不重要。
指(趾)间皮炎、疣性皮炎、指(趾)间皮肤赘生物和粘膜病都可并发坏死杆菌感染。
指(趾)间隙被异物,如干土、冻土、石子、瓦片或木、竹刺等刺伤,稀粪或稀泥浸蚀,使指(趾)间皮肤软化,为病原菌打开了门户。
症状:在病变发生后数小时内,仔细观察的话患牛可能有一个或更多的肢出现跛行,系部和球节屈曲,以蹄尖轻轻着地,大多病例发生在后肢,犊牛有时四肢都被感染。
18-36小时之后,指(趾)间隙和蹄冠部出现肿胀,皮肤出现小裂口,有难闻的恶臭气味,裂口表面可形成伪膜覆盖。
36-72小时之后,病变更明显,指(趾)部和球节可出现明显肿胀,两指(趾)分开,动物蹄部剧痛感,病肢不愿踏地,常试着提起,同时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奶产量下降。
再经一两天,指(趾)间皮肤可完全剥离,转归好的病例,以后出现机化或纤维组织化。某些病例坏死可持续发展到深部组织,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化脓性蹄关节炎、舟状骨滑膜囊炎等,甚至引起蹄壳脱落。
防治:全身用磺胺和抗生素治疗。
局部处置很重要,患蹄用防腐液彻底清洁后,取除指(趾)间任何游离组织,患部裂口用锐匙做轻度刮搔,伤口内放置抗菌素或防腐药。后扎绷带,绷带要环绕两指(趾)包扎,不要只装在指(趾)间,否则会影响引流和创伤的开放。
有人建议用含2.4%氧化锌的舔盐,可以控制指(趾)间蜂窝织炎。
预防本病可定期用硫酸铜液和福尔马林溶液蹄浴,冬季让牛踩石灰和硫磺粉,牛床可用聚甲醛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