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牛指(趾)间皮肤赘生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12  来源:齐鲁牧业报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17
  指(趾)间皮肤赘生物是牛指(趾)间隙穹窿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增生性疾病。文献上有不同的名称,如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结节、指(趾)间纤维瘤等。 

  本病在许多国家都有报导,北京一些奶牛场调查黑白花奶牛4-6岁发病率较高,但无季节性。 

  病因:引起本病的确切原因不清楚,有人怀疑与遗传有关,但无明显证据,据调查表明,本病与蹄变形有一定关系。而粪尿污泥等不洁物经常刺激指(趾)间皮肤,是引起指(趾)间赘生物的原因之一,国外学者认为近端指(趾)节骨和中间指(趾)节骨的指(趾)间部位的外生骨瘤常与本病发生有关。 

  症状:本病多发生在后肢,可能单侧肢发生,也可能双侧都发生,也有四肢同时发生的,据报导,后肢发生率较前肢高得多。 

  跛行的程度与病变的大小和位置、感染的程度和对指(趾)的压迫等有关。从指(趾)间隙一侧开始的小病变,可能不引起跛行,如长到一定程度或一开始就发生在中央,或有感染和擦伤时,可出现轻度跛行,感染严重或体积比较大的可有明显跛行。 

  有跛行时,奶牛产奶量可明显下降。 

  指(趾)间皮肤赘生物时间较久后,可引起蹄变形。 

  指(趾)间赘生物初期,可见到指(趾)间隙背侧面穹窿部皮肤红肿,有时破溃,进而形成“舌状突起”,并不断增大、增厚,如表面受损伤或压迫坏死,可破溃,引起感染,在坏死的破溃表面有恶臭的渗出物或干痂。在指(趾)间隙穹窿部前端的皮肤,有时赘生物如“草莓”样,这是真皮乳头增生所致,由于真皮乳头的暴露,患畜表现异常疼痛,增殖的乳头后期可角化。 

  治疗:在皮肤赘生物发生初期,清洁蹄后用防腐剂包扎,可暂时缓解炎症和疼痛。小的赘生物,可用腐蚀疗法,但疗效不可靠,也可用激光汽化、烧烙烙除,用液氮冷冻等方法去除赘生物。 

  根治方法是用手术切除,患畜侧卧保定,用镇静剂、或化学保定剂或电麻,配合局麻,用止血带预防出血,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手或绳套将两指(趾)分开,充分暴露赘生物,术者一手持组织钳将赘生物夹住,另一手持刀,在靠近赘生物基部的健康皮肤上,做棱形切口,切口深度以暴露皮下脂肪为度,突出的脂肪可适当切除部分,但不可切除过多,将赘生物切除后,可结节缝合2-3针,也可不缝合。最后在两蹄尖处钻孔,用金属丝把两指(趾)固定在一起,并用绷带包扎,外套防水蹄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