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蹄角质发育异常,组成角质成分改变,肢势不良,全身性营养不良障碍,形成蹄变形,蹄变形一般难以矫正,蹄过长是由于角质生长过程中,磨灭的少或没有定期修削,过长一般可以矫正。
蹄变形有13种,蹄过长有4种,现分述如下:一、蹄变形:1、低蹄:蹄的角度小于45°,蹄尖壁和蹄踵壁的比例为3-4:1. 2、高蹄:蹄的角度大于55°,蹄尖壁和蹄踵壁的比例为5:4. 3、山羊蹄:伴有短系的小型蹄,蹄尖壁和蹄踵壁同高。
4、竹马蹄:蹄踵壁比蹄尖壁高,也是蹄骨、关节和屈腱有先天性或后天性异常的一种表现。
5、平蹄:蹄尖壁和蹄踵壁缓慢倾斜,蹄底平无穹窿,与负重面同高,负缘非常大。蹄质脆弱。
6、丰蹄:蹄壁广而宽,蹄底膨隆,突出于负面,蹄壁上有明显平行的蹄轮,蹄冠下的蹄壁有凹陷带,蹄质脆弱,易发生白线裂。
7、狭窄蹄:有蹄冠狭窄、蹄底狭窄和蹄踵狭窄之分,蹄角质发育不良,全身的营养障碍,地面干燥可引起狭窄蹄的发生。
8、弯蹄:是两侧指(趾)或其中之一某部位发育失调的一种表现,发育好的一侧蹄壁凸隆,对侧发育不好的蹄壁呈凹弯。主要发生在幼龄削蹄不适的牛。
9、倾蹄:是两侧指(趾)中一侧较小,在蹄底狭窄的基础上,侧蹄壁代替蹄底着地负重,蹄尖发生捻转,侧壁向上并凹弯,倾蹄又称卷蹄,严重时又称螺旋蹄。
10、猪蹄:蹄发育不良,无光泽,蹄轮细,系长,蹄纵径长,蹄底狭窄,深,多发蹄腐烂,蹄角度小,蹄踵负重大,指(趾)间开张,先天性卧系。
11、蟹蹄:蹄纵径短,高蹄,指(趾)间隙相对弯曲,中间离开,蹄间接触似蟹螯状,一般蹄角质硬,壁有光泽,多见于前肢,表现为后踏肢势。
12、不同蹄:两侧指(趾)大小显著不同,先天性发育不良易形成。
13、芜蹄:慢性蹄叶炎后遗症形成,角质过度生长的部位,蹄轮间矩宽。蹄尖壁凹陷向上弯,弯曲部蹄轮密集,蹄尖负重面不着地,以蹄踵负重,蹄骨尖向下,严重时蹄底穿孔。
二过长蹄:1、延长蹄:蹄角质显著延长,轻度变形,蹄角度变小,但肢势良好。
2、长咀蹄:蹄尖伸长向上翻,重度时,两侧交叉,称为剪状蹄或交叉蹄,蹄壁坚硬。
3、长刀蹄:蹄纵径长,蹄前壁凹弯,尖端上翻,蹄底积有大量枯角质呈现异常膨隆,外形呈长刀状,蹄踵负重大,过度磨灭。
4、拖鞋蹄:蹄前壁向远端侧壁明显倾斜,呈现缓缓的不正形扩张,成为横径大的扩张蹄,蹄底浅而广,呈广蹄和平蹄形状,蹄角度小,常诱发白线裂和白线腐烂。
变形蹄的发生与产奶量有一定关系,产奶量高的发生率也高,也和胎次有关系,在产奶高峰胎次,发生率也高,另外,后肢的发生要比前肢的多。
变形蹄的治疗主要是纠正引起变形蹄的原因和用削蹄和护蹄矫正,有的变形蹄需几次才能矫正过来,有的变形蹄是无法矫正的,变形蹄有的与肢势和负重有密切关系,在小牛形成不可逆性变化以前,注意合理的削蹄和矫正。
变形蹄和过长蹄影响着奶牛的运动和负重,影响其正常的运动,而影响产奶量合理和适时修削蹄,矫正变形蹄和过长蹄,可以提高奶牛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