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哺乳仔猪(又称乳猪)饲养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哺育成活率和最大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使仔猪安全渡过断奶关,以利于育成和育肥期正常生长发育。
乳猪的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造成仔猪饲养难度大,成活率低。
1、生长发育快,机能代谢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乳猪出生体重小,不到成年体重的1%(羊为3.6%、牛为6%、马为9%~10%),但出生以后生长发育很快。一般出生体重为1千克左右,10日龄时其体重达出生重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6倍,60日龄达10~13倍。
乳猪生长快,是因为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猪高得多。生后20日龄时,每千克体重沉积的蛋白质,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所以,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高于成年猪,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整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形成,但其重量和容积都比较小。如胃重,仔猪出生时仅有4~8克,能容纳乳汁25~50克,20日龄时胃重达到30克,容积扩大2~3倍,当仔猪60日龄时胃重可达到150克。小肠也快速生长,4周龄时重量为出生时的10.17倍。消化器官这种快速的生长保持到7~8月龄,之后开始降低,一直到13~15月龄才接近成年水平。
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所以,初生小猪只能吃乳,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特别快,食物进入胃内排空的速度,15日龄时为1.5小时,30日龄时为3~5小时,60日时为16~19小时。
3、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份子υ-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产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仔猪出生10日龄以后才开始自身产生抗体,直到30~35日龄前数量还很少。因此,3周龄以内是免疫球蛋白青黄不接的阶段,此时胃液内又缺乏游离盐酸,对随饲料、饮水等进入胃内的病原微生物没有消灭和抑制作用,因而仔猪容易患消化道疾病。
4、调节体温能力差,怕冷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还有仔猪体内能源的贮存较少,遇到寒冷血糖含量很快降低,如不及时吃到初乳很难成活。仔猪正常体温约39℃,刚出生时所需要的环境温度为30~32℃,当环境温度偏低时仔猪体温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范围开始回升。仔猪生后体温下降的幅度越大,恢复所用的时间越长。当环境温度低到一定范围时,仔猪则会冻僵、冻死。
为了使养猪户引入品种优良、无疫病的健康种猪,免除后顾之忧,这里提醒养猪户引进猪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作好引种前的准备工作
引种前要制定详细引种计划,并结合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和所需品种的数量,有选择地购进种猪。引进种猪要选择正规的、信誉好的大型养猪场,并要掌握该养猪场繁殖的该品种种猪的选育标准。
选购种猪时的注意事项
引进种猪,最好不要从集市和流动商贩处购猪,因从集市和流动商贩处购猪,品种质量无法保证,更主要的是容易带入疫病,既祸害自己,又殃及村民。从猪场引进种猪,除了要向种猪销售单位索要具有兽医检疫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种公猪。种公猪要求品种纯正,活泼喜动,睾丸发育正常,包皮没有太多的积液。成年种公猪要性欲旺盛,爬跨主动,强劲有力。
种母猪。选购种母猪,要选择个体发育良好,无病态表现,反应机敏的母猪,选择生殖器发育良好,阴户较大且松弛下垂,乳头多的个体母猪。
注意种猪的运输
运输种猪的车具要经过认真消毒,并且车厢内要铺有垫料,运输途中每运输两小时要停车饲喂1次。
种猪进场后的管理
对新引进的种猪要进行及时、彻底的消毒,并按大小、公母分群饲养。种猪进场后,要隔离饲养30~45天,待确定无疫病后再合群饲养,这样既可避免疾病交叉感染,又便于观察。种猪进场后,要作好预防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