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情况
福建省邵武市水北街道药村江某的养鸭场于2007年3月15日购进2日龄樱桃谷鸭960只,饲养至3月31日发现鸭群中有10只鸭发病,竖日发病鸭增至38只,2天共死亡22只。临诊可见患鸭精神沉郁,嗜睡,缩颈呆立,不食。以后发病鸭日渐增多,场主曾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到2007年4月5日,该病鸭群共发病237只,死亡155只,致死率65.4%。
二、临床症状
病鸭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嗜睡,缩颈呆立,脚软无力,不愿走动,行动迟缓,共济失调。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蓬松,无光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分泌物干燥后常堵塞鼻孔,呈呼吸困难。腹泻,排绿色或黄绿色稀粪,气味恶臭,濒死鸭出现神经症状,如摇头、点头、翻滚、两肢伸直,呈角弓反张,进而出现全身痉挛性抽搐,很快死亡。也有少数病鸭出现阵发性痉挛,在短时间内发作2~3次痉挛后死亡。病程一般为1~3天。
三、病理变化
共剖检病死鸭5只,均见心包膜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渗出物,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膜,易剥离,肝脏有不同程度肿大,呈土黄色或红褐色,肝炎质较脆,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气囊壁增厚、混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肿大,呈斑驳状红灰色,表面附有一层较薄的纤维素性膜。脑膜、脑实质血管扩张或瘀血,十二指肠和直肠黏膜充血、出血。
四、实验室检查
涂片镜检 无菌操作取病鸭肝脏触片,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菌体较小,多数呈单个散在,个别为短链排列。
细菌培养 无菌操作取病死鸭肝、脾、脑组织,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烛缸内,于37℃恒温箱培养24~48小时后,见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微突起、闪光、呈奶油状的小菌落,该菌落不溶血;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长出表面光滑、隆起、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则不生长。
荧光抗体法检查 无菌取病死鸭脑组织涂片,火焰固定,用鸭疫里默氏杆菌荧光抗体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见多为单个散在、呈黄绿色环状结构的杆菌,个别为短链排列。
药敏试验 取分离菌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氟苯尼考、阿米卡星高敏;对林可霉素、环丙沙星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五、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鸭嬉水池内流动水体的清洁卫生,用漂白粉3毫克/千克水泼洒水体;对鸭舍、运动场、各种用具进行彻底清洗后,用2%烧碱溶液消毒。
西药治疗 将病鸭隔离,并肌肉注射10%氟苯尼考0.1毫升/千克体重,每日1次,连用3天。未发病鸭群日服氟苯尼考30毫克/千克体重,拌料喂给,连用3天。
中药治疗 病鸭日服自拟板蓝根1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龙胆草、苍术各25克,地榆、知母、柴胡各20克,甘草10克,供80~100只小鸭服用),水煎2次,候温,分2次饮服或灌服,连服3剂。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除7只病重鸭死亡外,其余患鸭均逐日恢复正常,2周后未见该病发生。